新聞 > 大陸 > 正文

從不得妄議中央到不得妄議時政

近日,微信公眾號、搜狐號、百家號、新浪微博等平台相繼給用戶發出通知,要求公眾帳號在向社會提供新聞信息服務前,應取得《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通知中提到,如帳號不具備有關資質,建議不要採編發布、評論解讀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領域及重大突發事件等相關信息內容。換句話說,就是自媒體將基本沒資格妄議時政了。

但事實上,不得妄議的範圍遠不止於時政,1月31日,公眾號《法史天地》因轉發了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楊興培先生一篇題為《朱元璋之悲與蘇綽定律》的舊文而被永久封號,這篇早已公開發表過的文章是談朱元璋的反腐及北周開國帝王宇文泰與謀臣蘇綽的「以貪反貪」的對話。

律師劉小源在《律師園地》發文說:楊興培先生的文章,在網上都能搜索到,但不知怎麼就觸碰到了微信管理部門的G點,當晚九時許,《法史天地》公眾號被封了帳號,說是「涉嫌捏造、歪曲、非官方解讀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對「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的解讀,竟然也不允許非官方的解讀,讓我感到很吃驚!《法史天地》刊發過的中外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文章,都是轉自國內出版的書籍及雜誌。文章能在國內公開發表與出版,說明作者的解讀是沒問題的,就算作者的觀點與官方歷史書上的說法不同,這也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對歷史的研究,應該允許各種觀點的爭鳴,而不能搞歷史信息壟斷,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

網友榮劍發帖說:法史天地,一個知識類專業公號,轉發的文章均是在國內各類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過,因不符合官方解讀,不由分說,就被平台徹底封號。古人有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現在防民之口現在防民之口早已超過厲王時代,難道制度自信就是不怕川壅而潰?

也有網友發帖說:從今起,「涉嫌」的罪名又多了一項,叫「非官方解讀」

一篇題為《歷史是人民寫就,從來都和官方無干》的網文這樣寫道:古云:「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講以古為鑑,必要懂古。中國歷代均設置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史官,很有淵源。這是中華文化能傳承下來的重要因素。春秋時期,「君舉必書」,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春秋時,齊莊公因與大臣崔杼(音zhù)之妻通姦,並公開污辱崔杼。崔杼怒火中燒,設計殺掉齊莊公,隨即立景公為帝,自立為相,操攬大權。弒君,在那個年代是了不得的罪名。於是,崔杼去太史伯家,令其寫莊公患病而亡。然,太史伯抬頭看了看崔杼,不屑地寫上:夏五月,崔杼弒君。崔杼怒而殺之。按當時慣例,史官乃世襲。崔杼召來其二弟太史仲,劍指屍體,殺氣騰騰,以死威脅。太史仲毫不畏懼,攤開竹簡,寫下:「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崔杼大怒,殺之,令太史伯之三弟再記。太史叔死而不畏,言:秉筆直書,乃史家之天職,與其失職,不如赴死。言罷,照直而書。崔杼氣得七竅生煙,咬牙切齒,將其碎屍萬段。隨之令太史季補缺,然而,依舊是那幾個字。崔杼仰天長嘆。崔杼弒君,這歷史改得了嗎?何況,當時還有備胎!齊國另一個史官南史氏,聽太史兄弟皆被殺害,抱竹簡急匆匆趕來,準備接替太史兄弟將崔杼罪狀記載史冊,見已據實記載,方才返回。

歷史是人民寫就的。不存在官方解讀的歷史。官方解讀自己的歷史,歷來是很荒唐的事。你去全世界所有的歷史院校,都會這麼說。這世界,從來就沒有過自己解讀自己的歷史,想這麼幹的,肯定居心叵測。歷史都是別人和後代寫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網友卡米拉發帖說:「許多人走了,踏上了去往光亮的路。許多人沉默了,他們知道,只有閉上嘴巴蒙上眼睛屏住呼吸才能生存下去;而不甘族群淪陷的人在哭,他們跨過厚重隱秘的牆,以微弱的聲音試圖喚醒那些沉睡的人……」

一篇題為《我依然相信圍觀的力量》的網文這樣寫道:不少公眾號營運者收到了《關於公眾帳號從事網際網路新聞信息發布需要資質的提醒》通知。如果不具備有關資質,則不要採編發布、評論解讀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領域及重大突發事件等相關信息內容,否則將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平台營運規範。這意味著,發布熱點時評的公眾號或面臨滅頂之災,全面噤聲的時代或將來臨。根據《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指南》,只有官方認可的新聞單位或宣傳部門主管的單位才有資格拿到許可證。如果封禁所有涉及新聞時政的自媒體,讓十四億人只能聽到一種聲音,把中國重新帶回四十多年前,這顯然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一次大倒退,對這個國家對這個民族不會有任何好處。回朔過往歷史,我們會發現,即使不堪的歲月,也還出現過轟轟烈烈的大鳴大放大字報。

這些年公眾號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對於很多營運者來說,公眾號甚至是唯一的飯碗。眾所周知,在紙媒時代,社會的一點點改變,需要良知媒體和專業記者的勇氣,比如當年孫志剛事件,自媒體時代圍觀的力量更加強大,從錢雲會慘死輪下到徐純合被無端擊斃再到雷洋一命嗚乎,自媒體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網絡圍觀正在一點點地推動社會覺醒,給未來中國帶來希望。當不明真相的群眾久久不願散去時,會招致更多圍觀者。被圍觀者的一言一行都將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想要逃走卻難以突破層層包圍。憤怒而克制的圍觀者,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從未停止尋找下一個圍觀對象,並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中國。」《新周刊》曾以《圍觀改變中國》為題發出感言:「圍觀,可能會改變中國,並註定會改變我們自己」。

圍觀本來是個貶義詞,是看客文化、見死不救、麻木不仁的代名詞。然而,網際網路時代賦予圍觀新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意義,這個「圍觀即參與,分享即表態」的過程,無論是新聞跟帖、博客發文,微博轉帖、公眾號推送、微信群乃至朋友圈發聲,雖然形式有別功能各異,每一次圍觀每一次表達都是民意的測試,也是有別於傳統媒體的另類聲音。

現實生活中不斷發生的熱點事件,無論是遠在美國的大選,還是近在身邊的瘟疫,都值得我們關注,因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雪崩時,沒有一朵雪花是無辜的!有人或慶幸「倒霉的事沒有發生在我的身上」,甚至把不解、鄙夷的目光投向那些黑夜裡的守夜人,然而失序的後果必將由每一個人來承擔,黑暗不會因為沉默自動散去,對邪惡的冷眼旁觀,只會導致類似的悲劇反覆演繹。

曾經看過韓國電影《熔爐》,發現不同民族之間的正義感差異很大。記得電影中那個受到侵害的聾啞男孩,因為不滿法院的判決,勇敢地拿起了尖刀,刺向了惡魔的腹部,與惡魔一起被飛馳而來的火車撞擊碾壓同歸於盡。電影的結局雖然沒有讓惡魔一一受到應有的懲罰,結尾的那句話卻直擊人心:我們一路抗爭過來,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讓我們不被這個世界改變。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是這個所謂大時代背景下苟且偷生的螻蟻,是芸芸眾生中微不足道的個體。然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見證人也是這個時代的觀察者,只要我們保持為人的基本良知,面對任何黑惡勢力時,能夠挺身而出大喝一聲,面對不堪的社會現實時,我們保持清醒不隨波逐流,我相信光明燦爛的日子必將會來臨。

作者蔡慎坤在文章結尾處寫道:我知道這個寒冬還很漫長,下一個春天遙遙無期,但在凜冽寒風中奔走的人,依然在堅守依然在前行,即使夢想破碎,雖然步履艱難,他們依然沒有放棄!我們置身於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目睹時代的變遷,我們沒有理由置身事外,我們沒有理由沉默不語,相信圍觀的力量,把自已投入到大時代的風浪中,做對得起良知對得起子孫的事情。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07/155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