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為什麼會是情緒的奴隸?

為什麼會是情緒的奴隸?為什麼活在現象(表象)里?背後的機理是什麼?

情緒ABC理論(底層情緒模型)

什麼是情緒ABC理論?

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即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event)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

案例一:物質豐富的今天,人們為什麼還感到不幸福?

當一個女人在結婚前被家庭教育是夫妻二人永遠在一起才幸福時(固守的認知觀念),結了婚後當丈夫為了生計離開家(誘發事件),她會感覺不舒服,會生起不高興的情緒,進而做出不理性的行為,這個時候她的動機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著想。不理性的行為可能是發脾氣,抱怨丈夫,或者給丈夫穿小鞋…無論別人怎麼勸她,都沒有用。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一天不改正,每天都會痛苦萬分!她所受到的傷害不是她丈夫離開家這件事本身,而是她內在不被覺知的認知觀念或信念,即錯知錯見等!

一般人會認為幸福就是索取,是另外一半要給我的,是外求。但是,建立在不確定的事物或人身上的幸福往往是不可得:但凡求之心,必承受「求不得苦」,進而感受不到幸福。真正的幸福恰好相反,是向內求,知足便是幸福,人生修煉境界至高處便是幸福。治療的方法是通過看書、培訓等學習方式提升自我認知,減少自私的「小我」心理。通過學習提升觀念,樹立正確的正知正念,以實現「大我」而奮鬥,平時可以多組織或參加家庭會議以增進交流等等!

案例二: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窮人來說,思想觀念里只是把有限的關注力投入到雞毛蒜皮的比較痛苦的事情上,比如吃穿住用等等。在這種信念或認知下,所有遇到的事與此比較形成每天的情緒,或是得到一點而沾沾自喜,或是失去而垂頭喪氣。骨子裡的動機是一直圍繞生存而活著,不是為了更高層次的目標,即讓你致富的東西上,導致陷入死循環,根據行為作用與反作用,所以行為結果就一直是貧窮,這就是「窮人的魔咒」!治療方式仍然是唯有通過教育和學習,才能打開思想和突破自己,尤其自己的格局與境界!境界高了,眼前的事情都不是事了。

按照此理論,大多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1.人為什麼會是情緒的奴隸?

一個人的境界越低,越容易受到外境(事件)對內心的影響,進而匹配到自己的觀念,形成不好或難受,情緒爆發,惡業便產生了;情緒是造業的根源,負面情緒則進「三惡道」,正面情緒進「三善道」,「不被情緒左右,即無情緒」則進入無上菩提;情緒才是真正決定你所經歷的是否痛苦或快樂。了解和改變自己的情緒模式,可調節身心的平衡,獲取控制情緒所帶來的無限能量,走出曾經的創傷,徹底改善身心狀態,活出愛與自在人生。

2.人是如何被洗腦的?

只要有人布局,人為設套路,比如廣告亂炸或人員慷慨激昂的演講等等,刷新你新的認知和灌輸新的信念,更有甚者是現場調動你的情緒,再結合良好的結果(如暴富,短平快等激發欲望)等動機,你就可能被逐漸洗腦了:傳銷,腦白金廣告等案例;被貪慾牽著鼻子走往往是布局者最喜歡的。

3.人的知識為什麼越學越焦慮?

知識≠智慧,但往往一般人都認為知識就是智慧,就是金錢,就是力量。實際上心靈上的智慧才是力量,才是財富。智慧往往是與雜念煩惱,不清淨心成反比,即越焦慮和焦躁反而越沒有智慧。學習的知識如果不用則是「美麗的垃圾」,反而造成知識的焦慮,成長路上的阻礙。治療方式:明心淨心便可。

4.現在為什麼年輕人會猝死?

現代知識更新太快,太快而導致學習過載,壓力得到不釋放,大腦雜念過多,供氧或能量不足以至於猝死;治療方式:對於現代人進行適當的禪修是必要的。學會給大腦放放假吧。

5.人與人溝通為什麼比較難?

每個人外在認知的世界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影或實相。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知和信念等不同,導致同一件事不可能得到完全的看法。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求同存異」,彼此站在對方角度思維,找到共同點,有了交集才能解決問題!這是溝通的根本。

6.作為管理人員,新生代的員工怎麼那麼難管?

糾正信念:公司中一切問題都不是員工的問題。面對員工的問題其實都只是表象,不是根本問題,臨時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根本解決。需要我們在此認知上按確認鍵:想要員工成為什麼都不現實的,不是根本。根本上是管理者需要研究的和下功夫的是自己,觀照自己,從內心轉變,用愛和關心,用生命喚醒生命,行為作用與反作用使然。所以,員工不焦慮,想一想是否自己太過焦慮。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苦行果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2/155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