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安徽"博士村"未來再難出博士?

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安徽潛山市槎水鎮逆水村走出了大批高材生,全村博士生29人、碩士生54人、本科生273人,傲人成績讓它獲得"博士村"美名。但村里青壯人口流失,讓人擔憂"再難出博士"。不過博士村的名氣引來了不少人,鎮上很快來了文旅項目的開發商,提出設想,要藉此打造"博士小鎮"。

只有讀書山村唯一出路

在安徽潛山市槎水鎮逆水村,家家戶戶都記得老支書的話:"只有讀書,才是我們山村唯一的出路。"這些年,逆水村走出了許多人才,他們在村里成長啟蒙,憑藉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但逆水村似乎被留在了原地,成了他們記憶中遙遠的家鄉。如今留在村裡的絕大多數是老人和小孩,而大批青壯年外出——"博士村"出名的同時,讓人擔憂"再難出博士"。

在短視頻平台上,突然湧現了數十個"博士村"視頻,逆水村為數不多的影像被以幻燈片的形式循環播放,配上激昂的音樂。面對各路人馬接踵而來的探訪,村支書汪節發有些疲憊,但還是侃侃而談。

解放日報報導,在安徽潛山,逆水村的名氣依然不大,反而是"博士村"的稱呼更加深入人心。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這個人口3000餘人的山村,走出了大批高才生,全村350多人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博士生29人、碩士生54人、本科生273人。

逆水村地處天柱山後山腹地,由於山頭阻隔,村裡的河水由東向西流,故得名"逆水村"。村子交通閉塞,土地貧瘠,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畝,曾是個典型的貧困村。

窮則思變,走出大山成了村里人最樸素的願望,而讀書考學則是最好的途徑。當地早有"自古華山一條道,改變面貌靠讀書"的說法,"窮莫丟書,富莫丟豬"是逆水村家喻戶曉的順口溜

1978年,逆水村出了恢復高考以來的第一位大學生,村民奔走相告。可是那時,逆水村的教學條件很艱苦——初中在小山坳里,只有幾間破舊的土坯房作為教室;小學位於離公路較遠的河對岸,教室是兩層木樓危房。校舍破舊,日常上學也不安全,學生一邊上學一邊還要幫家裡生產勞動,輟學的情況也有。

儲昭益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逆水中學女足隊。

村辦小學學雜費全都免

儲昭益是土生土長的逆水村人,1973年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回村里教書,直到2014年退休。從教40多年,很多村里考出去的博士以及現在村里大多數村幹部,都是他的學生,村里人都尊稱他為"老校長"。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時任村支書儲浩川拍板,"只有讀書,才是我們山村唯一的出路"。他擔任村辦企業浩川林業開發公司董事長,為了發展村裡的教育事業,他做了兩個重大的決定。

1992年開始,村辦逆水小學學生的學費、雜費、教育附加費全免,開支都由公司承擔。同時,設立助教獎勵資金:考取高中的學生每人獎勵200元人民幣(約31美元),考取大學的學生每人獎勵300元。這在當時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在這樣的激勵下,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十分高漲。

1996年,為改善教育教學環境,儲浩川從公司中撥款30萬元用於逆水小學的搬遷和建設。一年後,四層近千平方米火炬形教學樓竣工,是當時村里最好的建築。搬進新址後,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實驗器材、多媒體設備等一應俱全,算得上是集合了當地最好的教育設施。

不僅如此,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逆水村就在無意間開始了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實踐。當時,村里提出,本村民辦教師的待遇全由村辦企業出資,並保證工資不比公辦教師低;凡在本村五個教學點和村小任教的教師只要教育教學成績出色,都給予獎勵。這不僅極大地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還吸引了鄰近區域的優秀教師前來教學,促進了當地尊師重教風氣的形成和教育的發展。

"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村小的教學質量比城裡的很多小學都要好。"儲昭益回想村里出的不少博士都是那時候村小的學生。1998年,逆水村中心小學搬進新址,他擔任新小學的第一任校長。此後的幾年時間,村小持續擴招,每個年級都有六個班,這也是逆水村小的"黃金年代"。

小學教師儲浩是唯村里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視頻截圖)

青壯外流出博士恐變難

逆水村中心小學的校舍還保留著初建時的樣子,雖幾經加固,還是成了搖搖欲墜的危樓。原本完備先進的場地和設施,現在看上去多少有些陳舊。

老師是多了,除了專職的音樂教師,其他科目的教師配置已經相當完備;但學生少了,每個年級只剩下不到一個班的學生。即使是下課後的活動時間,校園內也人跡寥寥。偶有孩子嬉笑打鬧的聲音從角落的活動器材間傳出來,在空曠的操場上迴蕩很久。

"農村的孩子本來就不多,留在村里上學的孩子就更少了。"儲浩2015年從安徽阜陽師範大學畢業後回到逆水村教書,是村里唯一回來工作的大學畢業生。

如果說當年逆水村小學還一度站上潛山教育質量的高地,現在村小與外頭的差距則是全方位的。儲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教孩子們做三年級數學題時,有人一臉認真地提問"公共汽車是什麼"。還有一次,他在教"速度"這個詞時,發現大多數孩子都不知道飛機、火車、汽車哪個交通工具的速度快。

儲浩覺得,當下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最直觀的反映可能在於孩子們的認知方面,而見識上的侷限,又註定了他們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由於村裡的孩子本就不多,競爭的缺位又讓他們很難察覺到這種差距,以致落入沾沾自喜的惡性循環。

現在留在村裡的幾乎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輕人多出去了。逆水村建起了不少精緻漂亮的小洋樓。但大多數時候,這些樓房門鎖緊閉。即使到了春節,小洋樓也不一定會迎來在外打拼的青年人,因為很多人可能早已定居在潛山市區或是更遠、更大的城市。

儲浩悲觀地認為,以"博士村"出名的逆水村,以後可能再難出博士了。

小學生的心願是想走出大山。(視頻截圖)

未來契機打造博士小鎮

相比儲浩和儲昭益,汪節發樂觀多了。對於逆水村的變化,汪節發覺得這是鄉村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方面,30多年的時間裡走出29名博士生、54名碩士生以及近300名本科生,不僅是當地鄉村教育發展的縮影和成就,也成為逆水村發展的一個標誌;另一方面,走出去的人才或許也為逆水村未來的發展埋下了新的種子。

最近,藉著"博士村"熱度的餘溫,逆水村正積極尋求與人才們更深層次以及更高頻度的交流。汪節發想著也許某一天能將這些博士們聚集起來開個座談會,共同探討故鄉未來的發展與出路。

報導指出,面對突然暴紅的"博士村"這個IP,槎水鎮也迎來了文旅項目的開發商,想要打造"博士小鎮",並以此為推進當地的文旅事業。

這些年,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當地正積極布局,謀求以生態旅遊、健康農業發展、鄉風文明建設為切入口打造長三角生態健康後花園,但一直苦於缺乏特色和具體方案。"博士村"在網上走紅,或許是個新的機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3/155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