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田牧、廖天琪:台灣將成為世界和平的符號

作者:

近日,布林肯楊潔篪通話,不久拜登又與習近平通話,中美碰撞的話題,呈現在政治、外交、經濟、科技和軍事等各個領域,尤為凸顯的焦點話題,是台灣、香港新疆等問題。媒體還有一則報導,蘭德公司的《克制戰略》(簡稱)建議美政府"為己利益,中國統一台灣、收復釣魚島時都不要管。"

台灣,無疑又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話題,什麼"台灣牌"是拜登手裡廉價之牌,什麼"統一台灣"大勢所趨等等。

我們認為:美中舒緩矛盾與衝突,台灣反而成為安全閥,美中各自後退一步,台灣將成為世界和平的符號!

"台灣"成為美中對話中的重點

楊潔篪強調:"台灣、香港、西藏、新疆等議題,關乎中國的核心利益,是碰不得的。"布林肯的回答是:"我們將捍衛美國的利益,堅持自己的民主價值觀,並追究北京濫用國際體系的責任。"他進一步指出,北京必須為"威脅包括台灣海峽在內的印太地區穩定,以及損害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行為負責……"。

根據迄今的報導,拜登與習近平通了2小時電話,應該話題不少,但雙方的新聞發布,各說各話,擲地有聲,毫不退讓,還是圍繞楊潔篪與布林肯的話題,重述了一遍。習近平說,香港、台灣和新疆是"中國的內政",與主權和領土完整有關,"美國應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並謹慎行事。"拜登的談話,還是強調了"新疆和香港的侵犯人權行為,包括對台灣的行動,美國將繼續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台灣話題,無疑成為重中之重。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右)日前通話。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蘭德公司"建言也提"台灣"

今年1月21日,蘭德公司發布長篇報告:《實施克制——美國地區安全政策的變化,走向實施現實主義的克制大戰略》,簡稱為《克制戰略》報告,中文譯文約12萬字。

海峽兩岸一些媒體報導稱,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近期向美國政府提交報告,建議美國政府"實質性放棄台灣"、不干預中日領土爭端等。

蘭德公司是美國的著名智庫。最典型的故事是上世紀韓戰時,對於"中國是否會出兵"朝鮮,美國政府難以判斷。而蘭德公司根據中國當時國情、毛澤東性格,及其時國際環境等條件,得出結論:一是中國會出兵朝鮮;二是美國將在朝鮮戰場上失利退出。

一時間,輿論又把"武統"問題大肆炒作起來。

但《克制戰略》有說明:報告列舉了多種觀點中的一種,既非報告本身的建議,也非美國"克制戰略"者的一致見解。

儘管如此,輿論還是把台灣推向了焦點新聞。中國一些媒體報導,針對拜登與習近平的通話評論:中美矛盾與衝突會緩解一些,特別是"台灣牌",不會像川普政府那樣急功近利,但拜登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張牌,"台灣牌"不打白不打,這是一張成本低廉的牌,但在制約中國的政治、外交、經濟、軍事上最有實效性。所謂的"建議美國政府'實質性放棄台灣'……",也揚起一波興奮地鼓譟"武統"鬧劇。

將台灣視為美中矛盾與對峙的一張"牌",是中國政府和中國媒體的說法。而美國議會實際上已通過了一個個保護台灣法案,諸如:《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2020年台灣保證法案》等等。

美中雙方都有緩解矛盾願望

拜登總統執政以來,中國政府通過各種管道呼籲美國對話,拜登總統面對美國眼前的一地雞毛,舉世皆知,疫情災難、經濟恢復、民情撕裂、國際外事等,可說是千頭萬緒,而美中衝突勢如火山。美中需要對話,問題千頭萬緒,從何談及?如何約定?拜登遲遲難以啟口與習近平通話。

其實,對中國來說,"大有大的難處",中國獨裁政府的沒落趨勢和困境,習近平政府同樣遭遇四面楚歌般地揭露與批評,問題更是積重難返。自去年以來,武漢爆發新冠肺炎,釀成了世界性災難,舉世的抱怨和譴責在所難免;為了鎮壓香港的民主護法運動,北京頒發《國安法》,黎智英黃之鋒周庭等一批民主人士遭遇鎮壓和審判,但香港民情民憤的暗流涌動,香港經濟民情的太平盛世一去而不復返了;新疆、西藏的民族矛盾此起彼伏,特別是維吾爾地區"集中營"式的迫害,引發聯合國、歐盟和美歐民主國家的集體抗議與譴責;在過去一年多來,中國在南海、台海軍機軍艦一再犯台領空領海,叫囂"武統"台灣,美國雙航母數次巡航南海、台海,強勢地遏制中國,美中軍事對峙一觸即發;加上美中貿易戰持續不斷,中國經濟去年雖說維持正增長,但是中國的房價已觸碰了天花板,整個經濟陷入泡沫化……

拜登政府無法放棄台灣

連續數年的美中碰撞與衝突,如何才能趨於舒緩與溝通?

拜登總統一直在強調"美國回來了",其中兩層涵義:美國重新回到國際組織和世界民主聯盟群體中;美國再次在這些國際組織與民主聯盟中發揮領導作用。

拜登總統給中國"定性"為"最嚴峻的競爭者",而遏制中國的兩支利劍:

一是無論拜登政府如何與中國政府修好,美國政府重新回歸與建立民主同盟國群體,堅持自由民主價值觀不會改變。正如拜登強調的:"中國在新疆和香港的侵犯人權行為,包括對台灣的行動,"美國將繼續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美國要繼續成為世界民主聯盟的領導國,它怎能拋棄與出賣作為民主政權一員的台灣?

二是無論拜登政府怎樣與中國政府舒緩,美國政府是恢復"亞太再平衡戰略",還是繼續推行"印太戰略",遏制中國的戰略目的都不會改變。"印太戰略"的目的,無疑是通過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平衡與制約中國逐漸擴大的影響力,也為了維護美國在亞太、印太的主導利益,包括南海、台海的航行自由,及台海的安全與穩定,不改變現狀。

1997年,英國失去了香港的統治,幾乎一路衰弱與滑坡,全景式的英帝國已不復存在。美國退出台海、放棄台灣,會不會同樣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張牌倒下了,意味的是美國國際老大地位將一瀉千里,不僅是印太戰略的失敗,還將退出整個亞洲,甚至失去世界的霸主地位,失去美國民主聯盟的領導地位,致使人類先進的民主制度(體制)分崩離析與傾倒。

即便蘭德公司真是"建議美國政府'實質性放棄台灣'……",拜登政府也不可能,更是無法放棄台灣,因為他將對自己的未來前途無法交待,對美國的民主體制與國際信譽更是無從交待。

美國太平洋艦隊在2021.2.10在中國南方海域。圖/擷自美國太平洋艦隊flickr

德國歐盟在台海也有明確態度

人們常說: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克里米亞事件,對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來說,發人深省。2014年年初,克里米亞半島被俄羅斯吞併。儘管國際社會譴責制裁俄羅斯,2016年聯合國大會再次確認:不承認俄羅斯兼併烏克蘭領土,但普丁與俄羅斯政府置之不理。如今聯合國與整個國際社會只能是視若罔聞、束手無策。

台灣會不會成為克里米亞事件重演,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擔憂,完全有這可能性。

去年,德國頒發的《印太行為準則》,這是德國第一次明確以"法規",表達與強調了關注南海的航行自由與台海的安全穩定。

拜登政府執政以來,美英印澳日的印太同盟,依然在繼續與發展中。近日來,美國的南海與台海的航母巡航,有增無減。美英印澳日在南海展開合作軍演,同樣是接二連三。今年在南海台海的自由航行,還會增加德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歐盟國家的參與。

半個世紀來,歐盟國家並未參與南海、台海事宜,難道是這些國家忽然心血來潮,趕這個時髦嗎?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明了,儘管中歐經濟走得熱乎,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不希望再出現克里米亞事件重演,他們明確警示中國:歐洲的價值觀同樣適用於印太區域,維護南海與台海的安全穩定。言下之意是歐盟反對與抵制"武統"台灣,台海現狀不能由單方面改變。

中美舒緩矛盾尋求世界和平

這些天來,國際媒體均有報導,拜登與習近平的這通電話表明,舒緩美中矛盾與衝突,是雙方的意願,更是聯合國、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共同的期望。國際合作中的競爭與制衡是常態,為了達到多元合作和戰略穩定,各方都會向後退一大步,看來眼下最為聚焦的共同碰撞點是"台海的安全穩定"。

當代文明世界中,相同的民族、歷史、文化、文字,及民風民俗等區域,成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疆域,在歐洲比比皆是,不足為奇,是常態,為什麼必須是統一的國家呢?中國皇權式的"大一統"思想,必須慢慢適應當代國際政治文化。

台灣是一個民主獨立的政權,已經存在超過了70年的歷史。1949年以來,台灣的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等一直是獨立自主政權,台灣擁有兩千三百多萬人民,人口超過了荷蘭、奧地利、比利時、瑞典、瑞士等絕大部分歐盟國家。聯合國卻至今不予承認,本來就是一個嚴重錯誤,國際社會不能這樣殘酷無情,熟視無睹,視台灣的國家和人民不復存在,不能僅僅因為誰說了不承認,就讓台灣從地球上消失。國際文明都在強調人權民主的價值觀,那麼這個世界是否考慮了台灣的人權、民主與生存權的問題?

習近平難道不明白,各說各話,就是衝突的底線,欲要達到雙方緩衝,必須向後退一步,不改變現狀,維持現狀,是歐美各方都希望看到的結果。

結論無疑是:維持台灣現狀,最終成為世界和平的象徵與符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民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21/155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