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就是吃吃喝喝,就這麼簡單和基本,因為簡單和基本最美麗。
孩子的幸福很簡單,它就藏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裡。
假期里,陪孩子做這五件事,最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趁著假期趕緊和孩子行動起來!
陪孩子玩遊戲
對孩子而言,沒有什麼比玩耍更快樂的事情了。
雖然遊戲常常被很多大人誤解成為消磨時間的無聊之舉,但是玩耍是每個人在童年時期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是孩子探索學習的重要途經,會玩的孩子常常也很會學習。
作為父母,不僅要支持孩子去玩,也要意識到:陪孩子一起玩也很重要。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小遊戲就已經在親子之間默默展開,比如捂住臉和孩子躲貓貓,這種簡單的互動其實就是孩子玩耍的開端,孩子感受到是家長的關注和遊戲的愉悅。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可以陪孩子玩的遊戲就更多了,比如捉迷藏、堆積木、拼圖、在戶外運動等等。
玩的時候,放下手機和工作,全心全意加入孩子們的遊戲,不僅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玩耍中也能教育引導孩子,寓教於樂。
假期里,不管再忙也要抽出時間,每天至少陪孩子玩20分鐘左右。
有一個能耐心陪伴自己玩耍的父母,是孩子的幸運。
多陪孩子在一起吃飯
歐巴馬曾說過:「即使在我們最忙碌的日子裡,我和米歇爾也會騰出「神聖不可侵犯」的家庭時間。
比如說,不管多忙,傍晚6:30我都會準時上樓與家人共進晚餐,這段時間是「不可侵犯的」。我的職員們都知道,幾乎只有全國緊急事件才能讓我離開晚餐餐桌。」
陪孩子吃飯,也是大事。
如今,很多家庭的飯桌已經少了一絲煙火氣,年輕的父母,有的忙於工作,很少能坐下來陪孩子吃飯;有的懶於做飯,經常點外賣了事;還有的父母喜歡一邊看電視玩手機一邊吃飯,飯桌上瀰漫的是沉默……
吃飯這件事,儼然成為很多父母最不珍惜的小事。然而餐桌冷清的家庭,很難養出幸福的孩子。
孩子對家庭最初的記憶,往往就在於這一方小桌子上,一進家門是一桌子好菜,家人圍坐一起,聊聊家長里短,這就是最接地氣的溫暖。
蔡瀾先生在書中寫道:人生的意義就是吃吃喝喝,就這麼簡單和基本,因為簡單和基本最美麗。
過年最有幸福感的時刻,莫過於一家人圍成一桌吃團圓飯了。這段時間,父母和孩子難得同時放假,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應該珍惜吃飯這樣的時刻。
偶爾給孩子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看起來非常的表面,但卻最能帶給人們幸福。
節假日、生日、紀念日……收到祝福之前,我們總是充滿期待,孩子們表現得更明顯了,歡呼雀躍,連眼睛都放著光。
比如馬上要到來的春節,過年期間的種種儀式,絕不能因為圖省事就不重視,要讓孩子對新年充滿期待,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包餃子、領壓歲錢......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如果少了一份儀式感,孩子就少了一份期待。
在平常的日子裡,儀式感也不複雜,早上出門前的擁抱,臨睡前的一句晚安,飯後一家人出去散步,這些小事體現的是對生活的熱情。
生活在儀式感很強的家庭里,看到父母用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平凡的日子,孩子也能受到影響,學著更加認真地對待生活。
睡前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
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說: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睡前故事的時間,孩子依偎在媽媽身邊,聽著媽媽的聲音,空氣中縈繞著媽媽的味道,安全感十足。
有人說,人對於睡眠前的記憶,總是會特別深刻,睡前這十幾分鐘的相處,是孩子童年最寶貴的回憶。
有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是孩子最幸福的事兒。
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
歌手陳美齡,三個兒子都考上斯坦福,在一次採訪中,提及自己的養育經驗:
「他們問我問題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說等一下,可能有時候我在煮菜,他們跑過來問我: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我根本答不了,可我就是把火關了,說你問得好,等一下我們一起去找一個答案。」
她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你的問題我都有在聽,我願意跟你一起尋找答案。
孩子眼中的好奇,能被媽媽這樣重視,說明他是被看到的,被愛著的,母子之間充滿了信任和尊重,孩子內心會充滿幸福感和安全感。
而一個不幸的孩子,常常是在家庭中感受到了太多的打擊、不理解和忽視。
我經常遇見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愛主動跟自己說心裡話,出現這種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人們從一開始就不曾珍惜過孩子的秘密和探索,粗暴地打斷、呵斥孩子,時間久了,孩子的心充滿了孤獨。
當孩子說出內心感受時,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積極主動回應,這是良好的親子互動的基礎。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說過:「當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熱情和愛;當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見,就變成黑色的。」
孩子過得快不快樂,親子關係是關鍵。
那些幸福的孩子,父母都走進了他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