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三大遼代寺院之一:華嚴寺

華嚴寺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華嚴宗而得名,寺內有遼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寶殿以及諸多彩塑,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

普光明殿(新建)

華嚴寺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華嚴宗而得名,寺內有遼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寶殿以及諸多彩塑,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三大遼代寺院:位於天津的獨樂寺,位於錦州的奉國寺,位於山西大同的華嚴寺)

華嚴寺占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在總體結構上,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餘座單體建築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布局嚴謹。

華嚴寺歷史上曾分為上、下寺兩處獨立的寺院,上寺的主殿為大雄寶殿,建於金天眷三年(1140年),單檐廡殿頂,面闊九間,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遼金時代佛殿。

下寺的主殿為薄伽教藏殿,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年),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殿內的藻井、壁藏和31尊塑像是遼代的原物。薄伽教藏中存有國內聞名的「合掌露齒菩薩」,薄伽教藏的天宮閣樓雕工極細,精巧玲瓏而富於變化,是國內現存唯一的遼代木構建築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海內孤品。

普賢閣(新建)

歷經滄桑 數次被毀 多次重建

華嚴寺始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取「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而命名。清寧八年(1062年)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遼末因為戰爭,寺院局部建築被毀,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都是當時的別都,該寺受到皇室的重視。

遼保大二年(1122年),寺內部分建築毀於兵火,後重建。

至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通悟法師等重建大殿、觀音閣、山門、鐘樓等殿堂。後省學、慈慧法師又廣植花木,徵集藏經,使華嚴寺得到恢復,但規模已遜於遼代。金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曾到此巡視。

元朝武宗至大年間(1308一1311年),慧明法師主持重修,大殿、方丈、廚房、堂寮都修繕一新,並新建浴室、藥房及房屋數百間。元末戰亂,華嚴寺遭到嚴重破壞。

明初,寺院被沒收為官產。明宣德(1426一1435年)、景泰(1450一1456年)年間,又重新作為佛教寺廟並予以重修。明中葉以後,華嚴寺分為上、下二寺。

清初順治五年(1648年),華嚴寺又遭戰火,只有大雄寶殿和薄迦教藏殿倖存。清朝時,其餘殿堂又陸續予以重修,但規模和結構都不如前朝了。清朝末年,華嚴寺千瘡百孔,一片荒涼。60年代初多次修復。

華嚴寶塔(新建)

人文故事

遼代皇家崇信佛教,徵調能工巧匠修建華嚴寺。城外有個雕造技術出眾的巧匠,不願為皇家賣命,而且也不忍心留下年輕的獨生女兒一人在家。這惹惱了官府,總管以「違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頓。由於眾工匠的請求,才免於更大災禍。他女兒惦念老父親,便女扮男裝,假充工匠的兒子,托人說通總管,前來照顧老父親,並為皇室幹活。她見父親和工匠們塑造神像時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雙手合十、閉目誦經的姿態,為他們祈禱。雕工們受到啟示,便依著她的身段、體形、動態塑造修飾。後來總管毒打該女,她縱身投入鑄鐘造塔的滾沸的鐵水中,化為一朵白雲,飄向了天空。年輕工匠記住了老工匠女兒臨去之前的露齒一笑,就照她生前的身態、形體、眼神鵰成了一尊菩薩像,放在顯要位置,特別把那露齒莞爾一笑的神情塑在雕像上。

名人故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國內發現了一本宋版的《營造法式》。建築學家梁思成弄懂這一本古代講建築結構和方法的圖書。

山西大同有著國內第一座關於他的紀念館,上世紀30年代梁先生即來大同考察,為古城留下許多寶貴資料,古城得以重建、古建築華嚴寺可以用原貌來與你們相遇全靠梁思成當年的文字和圖錄。

1933年,梁思成先生與劉敦楨、林徽因、莫宗江,於九月四日由北平西直門車站坐火車,第二天早晨八時抵大同,即開始大同古建調查之行,首站就是大同華嚴寺。

梁思成先生在《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中記述到:「大同古雁門地,北魏時號平城,自道武帝宅都於此,迄孝文帝南遷洛陽,凡九十餘載,為南北朝佛教藝術中心之一......,梵剎名藍,遺留至今,有華嚴善化二寺,馳名遐邇。」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傳統文化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1/156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