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我地有筆:香港民主派47人小傳

編者按:

香港律政司在2月28日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了去年參與立法會民主派初選的47人,其中既包括前立法會議員楊岳橋、陳志全、林卓廷、毛孟靜等,也有許多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新晉的區議員岑子傑、袁嘉蔚、張可森等,更有無任何政黨背景和從政經驗的吳政亨,僅因幫手協調初選就被控罪。

47人中,有些人經常被媒體報導和訪問,但大部分被捕者的故事甚少有人知曉。最近,有人在 Facebook建立專頁「We』ve got Pens我地有筆」,從公開的媒體報導和訪問中,爬梳出這47人的小傳。目前該專頁仍在持續更新中,中國數字時代從已發布的小傳中摘選了以下幾篇,希望讓讀者更多了解這47名抗爭者。

何桂藍 Gwyneth Ho:一息尚存,力戰不降

2019年,她是記者,在歐洲留學的暑假回香港,撞上反修例運動,幫老東家《立場新聞》做連續報導,兩次現場直播都引起轟動,甚至直接影響了運動的走向,成為時代節點。

2020年,她除下記者證,參加民主派初選,從記錄時局,轉為以行動創造變局。2021年,她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在法庭上自辯陳詞,成了唯一堅拒限制言論自由保釋條件的被告。

她叫何桂藍,是香港《立場新聞》、BBC的前記者。她做過最關懷中國人權的新聞,也寫過最深入香港本土思潮的報導。她率性、富熱情,總是長發飛揚,顧盼生輝。討論選題,可以與人大戰三百回合至夜深;做訪問時,流亡海外的本土派青年學者梁繼平說,她是「好了不起的對手」,連歌星黃耀明都領教過她的「執著」。殊途同歸,一切背後,她都在用香港人的視角,審視各地社會運動、文化活動,從中找出政治意義、為本地民主運動所借鑑。

何桂藍

她觸覺敏銳,2019年7月1日的立法會,她直播示威者不顧自身、沖入立法會抬走不願離開的「死士」;7月21日的元朗,她直播懷疑受當局支持、有「鄉黑」背景的白衣人無差別攻擊市民,過程中她被毆打在地,仍不中斷直播。報導引起巨大迴響,某程度彌合不同運動路線的分歧,她被市民暱稱為「立場姐姐」。

隨著街頭運動式微、新聞自由空間持續被打壓,她認為要維護記者使命,便要從根本上改革政制。深感社運能量傾倒在自己身上,她決定離開所愛的記者職業,參加民主派初選,希望在政治「死局」里「破局」:民主派奪過半議席、否決財政預算案,觸發憲政危機。60萬選民投票,她成了新界東票王,隨後被政府褫奪參選立法會資格。

被控「顛覆國家政權」後,她心態平穩,在被羈押時讀書寫文章,在法庭上看報紙唱歌。她認為抗爭之路是2019年參與過反修例運動的人所做的共同抉擇和承諾,時代在每個人身上投下責任,她所做的,是「認清現實,但也不迴避代價」。她曾在警署寫下文章:「我還是想要相信,明了香港的真象與一切代價仍未放棄的人,在香港有幾十萬。我想自己不是被鼓勵的對象、令人好奇『點解可以咁堅持』的客體,而是眾多堅持著的人當中的一個。」

她面對可能是數以年計的刑期,仍在法庭堅拒限制言論的保釋條件。她形容自己一切的選擇為「unapologetic」。她臉書簡介一直寫著一句話:「若不在香港自由,則自由又有何義。」

(本文資料來自曾關注香港政治制度的香港及國際媒體的公開報導、專題訪問。)

伍健偉 Ng Kin Wai– K:賣房賣店的參選人

年紀輕輕,23歲那年當上老闆,成功買樓,伍健偉以前常被人問他是不是商業奇才,還是有什麼秘訣。對傳媒提問,他哈哈一笑說:「沒有什麼神奇的故事,就是普通香港打工仔工作,存錢,買樓。」

然後他清空自己,變賣資產,參選議會。

外號「呀K」的伍健偉,在17歲那年,家庭遭遇事業上的變故。他決定出來自己生活打工。那時他每天打三四分工,每天工作17個小時,每天深夜下班,直接回到第二天一早要上班的地方睡覺,睡幾個小時就開工。如是持續四五年。

他形容自己是「幸運」地存夠了首期付款的錢,買了房子。他對飲食、做廚師感興趣,就向那個方向發展,開了屬於自己的餐廳,做了老闆。

伍健偉

這一切直到2019年6月戛然而止。社會運動發生,使他覺得自己的事業需要停下來。「有些事情要放下,看看有些事情能不能幫到香港手。」他把自己的餐廳股份轉給合伙人,和另一些沒有政黨背景的青年成立社區組織「天水連線」,決定參選區議員,並且在那一年11月擊敗對手當選。

從小老闆變成區議員後,在立法會選舉來臨前,伍健偉決定再進一步,參選立法會。參選要錢,維繫黃色經濟圈,支援更年輕的抗爭者的生活,都需要錢。「我作為大一點的哥哥,有沒有什麼能夠幫到更多?」25歲的伍健偉說。

他決定賣房參選。他簽下合同第二天,港區國安法即將定製的消息就公布了。他認為一切事情順理成章。

伍健偉認為抗爭者已經退無可退,議員除了議會抗爭,還需要在街頭、社區發起行動。他希望未來的路就算難行,每一個人還是傾盡所有,做一切能做的事情。

被控的47人中,伍健偉原本在批准保釋名單中,後來因為律政司上訴,他的保釋結果被撤回。離開法庭犯人欄時,伍健偉說「10年後再見!」然後他高喊「願粹我命!」

庭內群眾回應:「捍衛我城!」

他再喊:「全民自救!」

群眾回應道:「打破宿命!」

那是他參選區議員時的口號。

(本文資料來自曾關注香港政治制度的香港及國際媒體的公開報導、專題訪問。)

張可森:見字飲水,愛香港是信仰

「大家飲多啲水,食多啲菜,我真系好撚鍾意香港。」這是2020年7月在民主派初選論壇上,27歲的張可森的最後十秒發言。「飲水食菜」的梗最初來自創作歌手Serrini,張可森對此神來之筆的借用,為他贏得了更多的初選人氣,也讓他的清新形象為人熟知。

這句話,其實還有前面頗沉重的半句:「攬炒嘅形勢彷如脫韁嘅野馬,唔知仲有幾多機會可以同香港人講嘢⋯⋯」(攬炒的形勢如脫韁野馬,不知道我還有多少機會可以跟香港人講話)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他原本志趣在文化、學術,人生版圖並沒有從政規劃。二零一九年在反修例運動高峰期,為了在區議會選舉中「填白區」(不要令某區無人競爭而自動當選),在屯門長大的張可森毅然參選並取得屯門(新墟)議席。

他曾任大學講師,文質彬彬但又不失幽默。早慧、加上對文學的熱忱,張自小是各文藝活動、創作班中最年輕的參加者。他有個筆名「林雪平」,取自瑞典城市」Linköping」的中文譯名,青春在那處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也戲說姓林因為要向偶像林夕致敬。

張可森競選區議員的海報

他能抓住一個新認識的朋友講林夕和周耀輝的歌詞,動輒幾小時;也喜歡打機,可以和好友一邊打機一邊傾電話,內容鬆散但又有點學術。他沉迷過一款叫《工人和資源:蘇維埃共和國》的模擬城市建設遊戲,玩的時候思考那個時空下的生活模式,也順道看了很多蘇聯笑話。原本離香港很遠,讀著覺得有點熟悉且哭笑不得。

當選議員後,他竭力推動本地文化界與區議會的合作與撥款申請,看電視節目《男排女將》和《全民造星III》會動筆寫文化評論講本地文化產業,為樂隊寫廣東歌詞,也做文學雜誌編輯。

由抗爭,成為區議員,到參加初選。張可森不願為身份設限的姿態,正成了他被建制派點名批評,或在民主陣營的爭拗中掀起迴響的原因。他的聲音也因提出了響亮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和「墨落無悔」等聲明,在地區事務以外,展現出對議會抗爭的願景。2020年7月,他以三萬五千多票取得新界西民主派出線資格。

他也並沒有放棄學術的志業。他哲學碩士論文曾研究董啟章的作品,閒時常讀德勒茲和洪席耶等哲學家,也翻譯過法語刊物。如無意外,今年新學期,他將會攻讀博士學位,繼續文化與政治哲學等研究,一切聽起來理所當然。

但2021年初,他因涉嫌顛覆國家政權被捕,二月二十八日提早到警署報到時被正式落案起訴和還押。好多計劃都因而懸在半空,就如這個都市其他人事物。

當許多口號都在日益收緊的表達自由中消失,政治理念瓦解至不能執行也不能宣告,「飲多啲水」突然變成今天香港人心領神會的話。保持自身良好狀態,對很多人而言,實實在在、可以信賴,也仿佛是此刻唯一可以做的事,以維持香港這個「信仰」——對這個城市要有信仰級的愛,這是張可森曾說的。

(本文資料來自曾關注香港政治制度的香港及國際媒體的公開報導、專題訪問。)

岑子傑 Jimmy Sham:從同志平權開始民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CD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0/157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