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中國唯一一個富過17代的家族,在上海有千套房,全因30字家訓

孟子曾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也就是咱們今天說的「富不過三代」,雖然這個觀點是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但時至今日,仍然有效。

根據家族企業財富保全與傳承論壇的資料顯示,我國的家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4年,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業能進入第2代,不到10%的能進入第3代,而能進入第4代的,僅有4%,由此可見,「富不過三代」所言非虛。

不過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家族,可不一般,他們不但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甚至富過17代,當年在上海買下近1000套房,他們是誰?究竟靠什麼發家?又是為何能堅持下來?

時間回到明朝末年,社會動盪,戰亂頻起,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其中便包括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貝蘭堂,原本他們一家人住在浙江金華,為了躲避戰亂,遷居到了蘇州。由於貝家祖上留下來一些秘方,故而貝蘭堂在蘇州開了間小藥房,由於藥效好,價格公道,貝家的生意越做越紅火。貝蘭堂甚至成了「江蘇四富」之一,貝家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白手起家的貝蘭堂很清楚,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他對子孫後代管教甚嚴,他雖然不要求所有孩子都跟著他學醫,但要求他們必須讀書,做一個有文化、有見識的人,在貝蘭堂的帶領下,貝家保持了良好的氛圍,沒人和那些富家紈絝子弟攪在一起,大家都有自己的主見。

後來,貝家的子孫們有的繼續行醫,有的選擇入仕,有的成為書法家,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光發熱,貝氏家族也越來越龐大。而最難得可貴的是,他們不忘初心,比如第7代傳人貝慕庭,他繼承了貝家的藥房,並將它打造成江浙一帶最大的藥材行,發跡後,貝慕庭經常免費給窮苦老百姓送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而第13代傳人貝潤生和貝理泰,則把貝氏家族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前者選擇經商,從顏料行的小學徒做起,一步一步成了上海鼎鼎大名的「顏料大王」。除了卓越的經商能力,貝潤生還特別有遠見,他看出了房地產的潛力,於是賺到錢就買房,不知不覺,就在上海買下了近1000套房。

弟弟貝理泰則選擇入仕,年紀輕輕就考中了秀才,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父親突然病故,他必須要打理父親留下的產業,於是放棄仕途,開始經商,沒想到這個孩子頗有經商天賦,和陳光甫、莊得之一起創辦了上海銀行,從此,貝理泰一脈後代皆從事金融行業,被稱為「金融世家」

1917年4月26日,一個男嬰在貝家呱呱墜地,他便是貝家第15代傳人貝聿銘。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貝聿銘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早早找到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18歲那年,貝聿銘只身前往美國,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學,後來又轉入世界頂級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一畢業就拿到了美國建築師協會的獎項

而貝聿銘先生的畢業作品,就是設計上海的博物館,一戰成名,於是在此後的日子裡,他設計了羅浮宮金字塔、約翰·甘迺迪圖書館、蘇州博物館、日本美秀美術館等等世界級建築作品,幾乎拿下了建築界所有獎項,轟動全球。

在貝聿銘的影響下,兒子貝建中、貝禮中,也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哈佛大學,並投身於建築事業,在建築界發光發熱,繼續將家族發揚光大。那麼貝氏家族到底靠的是什麼,才將這龐大的產業延續下來?答案是:貝氏家訓。

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共有之產遺子孫。

短短30個字,便說出了所有道理,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有錢人,但如何讓後代守住這份錢,卻不容易。比如赫赫有名的富豪盛宣懷,給子孫後代留下數以億計的財產,足夠他們用幾十輩子,結果他前腳剛走,後腳就被那個吃喝嫖賭抽樣樣「拿手」的兒子敗個精光,最後活活凍死在街頭。所以以產遺子孫,遠遠不如以德遺子孫,德行,才是讓一個家族持續發展下去的根本保障。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聚焦人文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0/157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