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如果你身邊的人有這四種表現 千萬留意

《易經》在儒家經典中有極其崇高的地位,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這熙熙攘攘的人間,我們需要掌握一些人性背後的邏輯,了解一些道理,以輔助我們升級打怪,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作為一個俗人,我們不可避免的身處墮胎中的一環,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最恐怖的並不是別人不懂你理解你,而是有人存心要害你。

所以,甄別什麼人能深交,什麼人只能淺交尤為重要。「心眼壞的人,一看便知」,如果你身邊的人有這四種表現,千萬要留意。

如果繞不過去,多留一個心眼,保證自己的安危非常必要。

一、心胸狹窄之人

易經》講:「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只要心胸寬廣,凡事都往好處想,世界自然會溫柔地對待你。反之,則會遭受更多的糟心事。此論調乍看或許顯得有點雞湯,但仔細琢磨是這個理。

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自然而然會對身邊的一切看不順眼,那心中的這股幽怨之氣,就會推動著他做很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最終自然得不到什麼福報。

例如,阿江和阿夏是一起長大的朋友,大學畢業後,阿江進入了事業單位,工作穩定,而阿夏則決定創業,他將這個想法告訴阿江,本以為阿江會理解並鼓勵他。

誰知剛說完,阿江就劈頭蓋臉地一頓潑涼水,說阿夏沒有創業的腦子、實力,安安分分和他一樣進入事業單位多好,末了還一頓冷嘲熱諷。

沒得到認可的阿夏自此很少向阿江提及自己的想法,而是默默地堅持自己的選擇。

後來,阿夏創業成功了,阿江像失憶了一樣,對阿夏各種讚揚稱讚。而阿夏也終於看透了這個所謂的好兄弟,故而和他斷了聯繫。

二、為了自己利益枉顧他人安危之人

《易經》說:「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心意相通的人聯手努力,猶如利劍出鞘,連黃金都能削斷,同心協力說出的話,猶如蘭花般氣味芬芳。同心有如此之大的力量,不同心也同樣會有很危害。

有君子就有小人,有人懂得讓渡自我權益,就有人只顧自己利益。那些只顧自己利益的人,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往往不惜傷害別人。

因此,遇到這種人一定要警醒十分,以免成為其搜刮利益的工具。

三、不知節制之人

《易經》講:「飲酒濡首,亦不知節矣。」

過分安逸享樂,不知節制,就會招致禍患。此類人雖然危害性沒有前兩種那麼直接,但在生活中遇見,還是應該保持距離,人不是單一存在的,一定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影響。

若他長期出現在你的生命里,久而久之,你就會認可這種存在方式,並逐漸向其靠攏,在時間的長河裡消耗掉你對生命的熱情。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學區房飛漲,其實都是源於同一道理:環境影響造就人。

放縱慾望是本能,克制欲望才是本事,才是你在這個世界與眾不同的根本要素。

四、刻意作惡之人

《易經》講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善行如果不積累,就不足以成名於天下,罪惡不積累,同樣也不足以自滅其身。善行,在這裡暫且不詳細討論,我們今天主要討論惡性。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專做損人不利己之事的人,這類人生活得如何尚且不說,他們總是見不得別人變好,總是故意給別人添堵。

他們未必能夠從作惡中獲得直接利益,但就是樂此不彼。

遇到這類人,防是不夠的,有多遠躲多遠,防只針對規則意識將強的人,這類會隨意損害他人利益的人,完全沒有規則意識,躲才是上策。

人在江湖行走,不可有害人之心,但一定要掌握人性運作的邏輯,不然輕則被人利用欺騙,重則可能性命難保。世界沒有那麼壞,但也沒有那麼好,保持警覺才能免受無妄之災。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網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4/157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