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陶傑:王夫之死

作者:

王夫愛丁堡公爵百歲高齡崩逝。「王夫」這個職銜,在中國帝皇政治文化意識的角度,或一時難以理解。

公主的丈夫,中國稱為「駙馬爺」。但英國王室不是中國式的君主專制,而是君主立憲。英女王之所以能即位,是因為其父約克公爵陰差陽錯,在其兄長愛德華因迷戀美國的森普遜夫人而不幸就位。

近90年前的那件往事,傳來中華民國,文人稱之為「不愛江山愛美人」。事實是森普遜夫人已經是半老徐娘,不算太「美」。若愛德華即位,也不等於明成祖朱棣,擁有所謂的江山。英國的政權為屬於選民議會票選決定的執政黨周期性擁有,而「江山」只是地域名詞,政權是守護國土的執政者。

菲臘親王之身為「駙馬」,在中國帝皇意識的架構中,難免與菲臘的現實有所脫節。

所謂「站在英女王背後的男人」,許多香港人直覺而戲稱為「食軟飯」。但菲臘親王與妻子英女王各自是不同的君主立憲責任的個體。菲臘親王行伍出身,1945年曾隨同夏愨海軍上將來香港,接收殖民地主權,並親眼目睹戰俘走出集口營。那時他尚未與伊利沙伯結婚,而伊利沙伯公主也曾在軍隊中做一個運輸兵。

英女王有一點軍事背景,菲臘親王卻是全職軍人。在性格上的陽剛氣,更可補充英國君主女性性別的限制。立憲的君主本來是虛位,菲臘親王卻虛中見實。每當王室遇到倫理危機,如黛安娜的橫死、梅根誘拐哈里王子而引起的左派意識形態挑戰,菲臘親王形象的存在,加以其百年的閱歷和背景,就如直布羅陀的那塊大山,守護在海峽,接通大西洋與地中海,是非常堅強巨大的一種存在(A massively rocky presence)。

雖然英女王無權,王室是國民文化身份和尊嚴所系。當王室名譽受損,菲臘親王的形象可以順利補位。若菲臘親王與英女王都不在,形象相對柔弱的查理斯及其子威廉是否能同時維繫,戰後長達七十年英國的民族信心,令人懷疑。

特別是世界進入網絡世代,對王室的質疑和攻擊,比印刷媒體和電視時代強烈蠻橫千倍。若「泰晤士報」一篇社論質疑王室的開支,白金漢宮還可以跟泰晤士報的主編私下溝通。

在網絡時代,面對外國敵對勢力,包括美國 BLM等極左團體發動的攻擊,王室無以回應。而網絡的種種政治水軍,不斷沖撼王室的基石,積少卻可以成多。因為英女王不能像美國前總統杜林普一樣,化身為推特天后,每日發出七八條短訊回擊。

菲臘親王之死,令王室確實頓失支柱。這一點,如同清末恭親王之死,令慈禧太后也缺少了一大支柱。恭親王不但是一個明白人,而且富有經驗,與洋人打交道、對國內改革勢力如康有為等,也有平衡理性的見解。恭親王死後不久,清室正式完結。或許這就是氣數。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CUP新聞回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18/158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