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七大專家給出建議:預防大腸癌,這一舉動最管用

 

癌症是我們常常談之色變的話題,許多人會不自覺地把癌症和絕症聯繫起來,但事實上,絕大多數早期癌症是可以治癒和預防的。

說起癌症預防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但在近日諾輝健康聯合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舉辦的活動中,不少來自學術、臨床和商業的頂級專家與講者一致認為:對於大腸癌來說,早篩足以「改變生命的軌跡」,它對預防大腸的影響占比超50%。

大腸癌已上升成為全球第二位的癌症殺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醫師、大腸多學科首席專家蔡三軍教授介紹,當前全球癌症勢態嚴峻。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最新癌症資料庫GLOBOCAN2020,2020年預計全球有1929萬新發病例,996萬死亡病例。而在這樣的一個1929萬的新發惡性腫瘤裡面,中國每年有456.9萬的惡性腫瘤,死亡人數300.3萬。

肺癌乳腺癌、大腸癌仍然是新發前三位的惡性腫瘤,而大腸癌已上升成為全球第二位的癌症殺手,也是中國高發癌症中增速最快的癌種。

早期大腸癌篩查有利於提高患者生存率

已有國外大腸癌防治數據證實,推廣大腸癌早診早治、篩查普查有利於逐漸降低晚期癌症檢出率、有利於提高大腸癌患者的整體生存率。

蔡三軍教授表示,大腸癌的一級預防(即生活方式)僅在死亡率降低中起到35%的作用,篩查普查起到了53%左右的作用,而即便是最好的臨床治療也僅僅只有11%的作用,所以「我們大部分的醫生是在這11%點幾里去努力的,而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非常重要。」

「浙江大規模篩查整個做下來以後,我們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讓我們得到了很好的經驗。」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樹教授表示,癌症早篩有望提高早期患者占比,使一大批無症狀的結直腸癌及癌前期病變患者能夠實現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這對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品質、節約衛生資源、減輕家庭和社會疾病負擔均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當前提高患者生存率最有效的途徑。

早期篩查知識普及率不足,結直腸檢查棄檢率高

「癌症早期發現九生一死,晚期發現九死一生。」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表示,結直腸癌越早發現受益越大,然而結直腸癌檢查的棄檢率卻相當高。

愛康集團2020年體檢數據顯示,便隱血棄檢率約65%,肛門、直腸指診棄檢率約37%。此外,據《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國內不了解腸癌篩查的人占85%,沒做過腸鏡的人群也占比也高達95%,可見腸癌防治依然是大部分人的知識盲區。

「儘管我們的臨床醫生不停努力,但是目前結直腸癌的5年的存活率仍然徘徊在30%—60%。」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結直腸專業組主任醫師林國樂教授表示,「作為一個臨床醫生深有體會,治病不如防病。」

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內鏡診療中心主任,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委員尚書主任也表示,癌症早篩科普的意義不僅在於救命,更在於「治心」。很多人對癌症的恐懼源於「不怕死,怕遭罪」,實際上,癌症從來都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我們的恐懼,是它讓我們一直無法付諸行動。

非侵入式檢查或可改變大腸癌篩查高棄檢率現狀

之所以會出現大腸癌篩查高棄檢率的現狀,一方面是因為不少患者會在心理上排斥指檢或鏡檢等侵入式檢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腸鏡設備和人員的供不應求。

林國樂教授表示,患者可以直接做腸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腸鏡,所以要研發出一些新的方法,縮短不必要的腸鏡檢查,比如在篩查流程中加入問卷的調查環節、便隱血檢測或多靶點便隱血聯合DNA檢測等,都可以通過非入侵的方式進行初步篩查,再為結果陽性的患者進一步做高質量的腸鏡檢查,既提高篩查普及率又能避免患者產生心理障礙。

諾輝健康與愛康聯合發布的腸癌早篩白皮書數據顯示,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能夠顯著提高篩查的依從性,其對於進展期腺瘤的檢測靈敏度為63.5%,高於傳統的便隱血檢測兩倍以上,且可以有效的發現癌前病變。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防治科普委員會常務委員、科普作家「菠蘿」李治中博士表示,雖然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美國50歲以上人群的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都在下降,但是,不管是在美國還是中國,50歲以下人群的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不斷上升。

李治中博士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知道自己的風險因素,進而評估自己應該在什麼時候去做腸癌的早篩。一般來說,普通人在40歲以後就要做腸癌早篩,有家族史或者其他高危因素的人更要提早做篩查。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sohu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2/158398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