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王安石的這首千古名篇,4句話抄了4個人,竟沒有一句是原創

千古名篇《梅花》

梅,在中國古代文人心目中有特殊地位,它是君子四友(梅蘭竹菊)之首。也是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它清高脫俗,幽香淡雅,被視為君子人格的象徵。歷代詠梅之作極多,名家名篇也不勝枚舉,王安石就給我們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首小詩看似脫口而出,不加雕琢,卻每一句都極形象地刻畫出了梅花的特徵。

梅花是清高的。一樹梅花靜靜地綻放於牆角,不炫耀,不迎合,遠離塵俗。

梅花是孤傲堅貞的。它不畏嚴寒,經受住了嚴酷環境的考驗,在百花畏伏的時候,它傲然綻放。

梅花是高潔的。它有雪一般的顏色,遠遠看去,仿佛白雪積於枝頭。但你立刻就能分辨出那不是雪,因為你遠遠就會聞到它的清香。

這首詩意象鮮明,頗富理趣,寫出了梅花的精神,也寫出了一種理想人格。直到現在,仍然膾炙人口,受人喜愛。

別問,問就是「抄」的

其實,王安石詠梅的詩不止一首,還有一首《梅花》也比較出名: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這首詩前兩句很有《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自憐之意,後兩句的春風年一度的相惜,有傳達出一種惆悵和無奈之感,但還是有感謝之意在,或許花落花開不為春風,但是春風卻依然牽掛。作者的惆悵自憐情懷顯露無疑。

不過,這首詩和上一首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這首詩的4句話都是「抄」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來看看「證據」:

白玉堂前一樹梅」,出自唐朝詩人蔣維翰的《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為誰零落為誰開」,出自唐朝詩人嚴惲的《落花》——「……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出自唐朝詩人楊巨源的《和練秀才楊柳》——「……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一年一度一歸來」,出自宋朝詩人詹茂光妻的《寄遠》——「……爭得兒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歸來」。

你看看,「證據確鑿」,有人就說了,王安石真無恥,抄襲別人的詩,但你這樣想就冤枉他了,因為他的這種創作方式有一個學名,叫「集句詩」。

何謂「集句詩」?

集句詩,顧名思義就是收集現成句子組成的詩。據說最早的集句詩是晉朝傅鹹的《七經詩》。此後,常有人集句成詩,宋人公認至王安石時方蔚為大國,他的詩集中還保存著45首集句詩。

集句詩的創作,個中緣由除卻賣弄學識、獨占前人好句的爭強好勝心理之外,也似乎與其學術思想取向相關。

據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七載,王安石作集句詩的理論根據是受李士寧的影響:李士寧,蓬州人,有異術,王荊公所謂「李生坦蕩蕩,所見實奇哉」者。……初,士寧贈荊公詩多全用古人句,荊公問之,則曰:「意到即可用,不必皆自己出。」

又問:「古有此律否?」

士寧笑曰:「《孝經》,孔子作也,每章必引古詩。孔子豈不能自作詩者,亦所謂意到即可用,不必皆自己出也。」

這種「意到即可用」的思維方式,與王安石在治學中反覆強調的以理一為基礎、融貫儒釋道法等各家的運思方式,也有相似之處,因此他才易於接受集句這種創作方法。

想寫一首優秀的集句詩,挺難的

集別人的詩句為詩頗受束縛。要寫出好的集句詩,必須做到下述兩方面:

首先,必須熟誦許多詩,這樣才能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不能臨渴掘井,現翻現查。

其次,各句間必須聯得流利自然,天衣無縫,融會貫通,如出一手;如果勉強拼湊,必然不能成詩,偶有一兩句不妥,全篇神采頓失。

所以,優秀的集句詩得來也頗不容易,不能一概指責為「百衲衣」而加以否定。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小春說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7/158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