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每次蹲廁所最長一個小時,總感覺沒拉完。」
「我不便秘,拉得乾淨也快,但就是擦不乾淨,別人只要二三片紙巾,我就要五片都不行,非常苦惱。」
「成型的大便很細,像小拇指一樣細,總感覺拉完還想拉,是不是裡面腸管受壓迫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相似的經歷,明明沒有便秘,上廁所時依然憋著一股勁,總覺得沒拉完。好不容易完事兒了,擦屁屁又很費紙,令人苦惱。
其實有這種感覺的人不在少數,排便不淨,想解又解不了,而且大便軟趴趴,這種現象在醫學上有個專用名詞——大便不盡感,這種情況有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的提示信號。
一、大便不盡感,或是腸胃「壞」了
「大便排不出,肚子千斤墜」。當我們有「便意」的時候,說明身體已經產生大腸無法裝載的糞便量。這些「廢物」會刺激腸壁神經壓力感受器,給我們的脊髓發出信號,脊髓再傳導給丘腦,最後經由大腦皮層「審批」。
大腦皮層審批完「排泄令」後,又通過丘腦、脊髓,將便意信號傳導到結腸,引起結腸蠕動增強,這時我們就會有想馬上衝去廁所「解放」的衝動。
但有時候,一些其它因素也會刺激腸壁讓我們產生便意:
1、腸胃功能紊亂
當我們感覺到噁心、嘔吐、腹部不適以及腹脹感,可能是我們的腸胃功能出現了消化不良的表現,此外,還會經常感覺自己在排便的時候會有排便不淨的現象,這都是腸胃功能紊亂引起的。
2、肛門周圍出現炎症
我們的便便需要經過肛門排出,當肛門周圍出現炎症或有痔瘡占著地頭,排泄時就會引起直腸黏膜充血,讓排便感受神經被刺激,給了直腸一種「我還有,我還能拉!」的錯覺。這種錯覺常常讓患者一蹲就是幾十分鐘,拉出來的可能是痔瘡凸出。
3、存在腸息肉
健康的人,腸道應該是光滑、無阻礙的。但若是腸道內出現小肉瘤,就有出現「前方道路」擁堵的可能。腸息肉出現在腸道管堵塞,會讓患者極大不適,總會感覺排不出以及排不進這種情況,需要進行手術將息肉切除。
4、慢性腸炎
當腸道紊亂不及時給予干預,就可能由於腸道黏膜破損而出現慢性腸炎的情況。慢性腸炎也會給患者一種大便排不盡的感覺,造成肛門下墜的情況外,還會讓體重逐漸下降,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時進行腸道檢查確診病情是非常重要。
二、多久一次大便才是最好的?
「我一天拉一次。」「我一天能拉三次。」「快樂是你們的,我3天才拉一次。」
到底多久一次排便才是正常的排毒表現呢?
臨床研究表明,60%以上的健康人每天排便次數為一次。大便的次數其實跟我們的飲食密切相關,比如夏季悶熱,人們喜歡下午來杯奶茶,晚上來塊西瓜,吃得太多,內心不安,又起來運動一下。飲食多、運動多、蔬菜水果吃得多,自然就會促進腸道蠕動,大便2-3次/日都屬於正常頻率。
但若是出現一周的大便次數小於三次,那麼基本可以診斷為明顯的便秘,需要引起重視了。
排便的次數是腸胃情況最直接的反映,若排便次數突然增多,是不是就代表腸癌的早期症狀呢?
結腸癌早期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最常見的表現是便血,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其次是腹痛,部分病人僅腹部不適或有腹脹感,也有病人會表現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後,隨著氣流排出,疼痛突然消失;另外就是排便習慣,排便次數莫名增多,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以及大便形狀發生改變。
當出現以上症狀時,不要以為是腸胃紊亂或是痔瘡「作怪」而忽視,應及時到醫院做大腸癌篩查。
三、健康的大便,有6點要求
大便是腸道和身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所以當我們排泄後,先不用急著用水沖走,應該先觀察一下,它的狀態是否正常。(雖然過程會有點味道,但卻可以給我們關於健康的提示。)
正常的便便是怎樣的呢?它應該符合6個關鍵點:
性狀:健康的大便多呈條狀軟便,在便池內不粘連,能浮在水面,水沖即淨。
顏色:黃色或黃褐色。當然也存在吃蔬菜多,會偏綠;吃內臟或中藥時,會發黑。
氣味:微臭的,愛吃肉的人氣味會重一些。
數量:長度約10~15厘米,每次排2~3條。
次數:因人而異,每日一到三次,晨起居多。
感覺:在1~2分鐘內自然、通暢地排出,整個時間不超過5分鐘,便後覺得輕鬆,沒有殘留便意。
如果以上6點,你都完美地符合,那麼恭喜你!你的便便非常健康,你的腸道各方面也非常優秀。若是出現其中一兩點不達標,那就需要繼續往下看了。
延伸:一次完美的排便是這樣養成的
首先,良好的排便習慣需要從飲食開始入手,多食膳食纖維,飲食比例按「三分肉七分蔬菜」搭配,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蠕動,更加有利於產生便意;其次,多飲開水和淡茶,可以幫助腸道潤滑;第三,適度進行肌群鍛鍊,如步行、游泳等、生活規律、餐後散步、保證睡眠,保證腸蠕動正常;最後,一旦有便意感就及時排便,經常抑制排便,直腸對糞便刺激的反應性就會降低或消失,容易發生便秘。
最後小九再次溫馨提醒,小夥伴們上廁所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帶著書、報紙、手機、iPad這些分散「功力」的東西,蹲廁所時間長,造成腿麻不說,長時間還會導致痔瘡、直腸黏膜脫垂等等,影響我們的胃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