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中國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 消失的女性去哪兒了?

剛剛,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發布了。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其中男性72334萬人,女性68844萬人,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

出生人口性別比方面,數據相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下降6.8,達到111.3(每100個女嬰對應111.3個男嬰),但相較於聯合國設定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值103~107仍有差距。

這也意味著,性別結構正在不斷地改善。但有意的胎兒性別選擇,重男輕女的幽靈依然盤旋在我們上空,需要更多人觀念和意識的轉變,努力將此破除。

於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來說,性別比的升高或是降低可能只是一個數字。

而今天我們想要講述的是,數據背後活生生的人。那些嬰兒、母親、女兒是怎樣在命運里無奈的掙扎,又是怎樣的需要一個性別結構更加合理的社會。

現在請你和我們一起,傾聽她們並不遙遠的哭聲。

1

被消失的她們

提到性別比失衡,相信大家都會想起「重男輕女」這個詞。「愛生男孩」這句話說起來輕巧,但背後卻隱藏著一個血淋淋的現實:被剝奪生存權的女嬰。

當我們看到七普性別比數據的時候,很可能會忘掉一個細節:數據統計的僅僅是合法出生登記後的人口。

然而無論是從研究,還是從社會現實上看,中國很可能有千萬計的女嬰因為人為性別選擇,還沒出生就已經被消失了。

「寄血驗子」就是其中一種非法鑑定性別的方式。所謂「寄血驗子」,就是黑仲介利用專門的器具將孕婦抽出的靜脈血轉運至境外檢驗,在孕早期非法鑑定胎兒性別。

即便早在2000年,中國就頒布了關於禁止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墮胎的相關規定。然而,這並沒有擋住瘋狂求子的人們。

2015年,浙江永嘉,國內最大規模的「寄血驗子」案告破,參與孕婦超過5萬人次,分布在全國各地。而在浙江永嘉當地,新生兒的性別比高達136。

2019年,深圳市羅湖海關查出一起12歲女童走私案。她的書包里攜帶了142支用於鑑定胎兒性別的孕婦血樣。

2020年,福建省廈門市審結「寄血驗子」案,被告人非法組織386名孕婦鑑定胎兒性別,多名孕婦得知結果後人工流產。

這樣的惡性事件仍然在繼續。

如果不信,只要打開搜尋引擎。你會發現,找一家寄血驗子機構,實在是太簡單了。

2

被控制的她們

一邊是非法機構提前驗子墮胎,另一邊是絕望母親為生男孩不顧一切。

母嬰論壇上,詢問生男孩配方的帖子依舊層出不窮,准媽媽無奈地說:「不想再做墮胎受罪了」。

短視頻平台上,#接男寶話題下1.7萬准媽媽在線求子,訴說自己為生男孩付出的代價。

「生到第六胎才生出兒子,從此封肚,永不再生!」

「38歲生兒子,這是第八胎。」

以「包男孩」為幌子的轉胎藥正在絕望的准媽媽中瘋狂獲利。雖然已經多次被管制,但電商平台依舊可以輕鬆搜索到各種保證生兒子的、不靠譜的藥物。

「調理鹼性,添小王子」。

「來個公子,湊個好字」。

看到這些被「重男輕女」洗腦的媽媽們,大家都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很多人可能不會去想,她們到底為什麼這麼想要生男孩?

一個可能有點意外的答案:一個「重男輕女」的媽媽,往往也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

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發現: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不平等待遇,會讓她們更執著於「生男孩」。這一結論與印度關於重男輕女的研究一致。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承擔絕大部分家務勞動的女性,男孩偏好的發生率要比參照組高出六成。經歷或者聽說身邊有親近朋友經歷家庭暴力的女性,男孩偏好的發生率要比參照組高出近三成。

當一名女性選擇「重男輕女」,最大的觀念影響來自於最親近的親戚朋友。

#接男寶#話題下,熱度極高的一條短視頻寫的就是終於從婆婆的壓力中解脫。評論區都是羨慕的聲音。

親戚朋友越重男輕女,這個環境裡的女性也越看重生男孩。這一人群的男孩偏好發生率比參照組高出了214%。

在婆家,老公的壓力下,許多女性選擇「生到兒子才封肚」。不是婆家有皇位要繼承,而是不生兒子過不下去。

來自中央財經大學的研究者發現,第一胎是男孩和最終生男孩能明顯提升女性的營養水平和家庭決策權。這一結論在中國農村女性身上尤為明顯。

第一胎是男孩對農村女性的營養攝入有正向影響,因為生了男孩,蛋白質攝入量增加了2.3%。

生了兒子是「大功臣」,生不出兒子則要「遭冷眼」。從營養到護理,生了兒子的產婦,或許都會獲得更好地照料。

母憑子貴,不是宮鬥劇里的台詞和劇情,而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無奈。

3

被輕視的她們

出生不了的女嬰,為生男孩不顧一切的母親,性別比失衡的鏈條上,還有那些被叫做「招娣」的女孩們。

從出生開始,她們就成為了家庭里不受期待的孩子。

從2010年到2016年,研究者對分布在中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家庭進行了調研。無論是體重、身高、過去一個月內的生病經歷、健康自評狀況,頭胎男孩的狀況均好於頭胎女孩。這一差異在農村地區女孩和年齡較小的女孩身上更為明顯。

也就是說,「重男輕女」確實損害了女孩的健康狀況。

在中國多地實行的免費午餐項目要求:孩子一定要在學校吃完飯。如果允許帶回,很多女童的家長會強迫她們把雞蛋牛奶帶給哥哥弟弟。

從2010年到2016年,有研究者對分布在中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家庭進行了調研。追蹤頭胎生育男孩和頭胎生育女孩的家庭中,第一胎男孩和第一胎女孩在兒童時期(5~15歲)的健康發展。

具體來看,差別待遇從哺乳期就已經開始了。

這項調查中,女孩的哺乳期要比男孩顯著短1.097個月。來自南加州大學的一項針對印度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受性別偏好的影響,男孩獲得的家庭照料更多,哺乳期更長,營養投入更高。

在子女生病時的處理方式上,「重男輕女」也在發生。

當子女生小病時,家庭帶女孩去看醫生的可能性降低3.1%,給女孩自行買藥治療的可能性增加2.6%。此外,如果是購買了商業醫療保險的家庭,家庭給男孩購買的保險金額比女孩高出了10.7%。

3.1%,2.6%,10%……對統計來說,這些數字好像並不大。但別忘了,在一個重男輕女家庭里,這一切都是100%。

每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個因為性別為女,而天生不被疼愛的孩子。她們被隱藏,被忽視,甚至因為無法得到妥善照顧而凋零。

而以上的一切,都是發生在當下的故事。

1982年,性別比失衡第一次引起關注,其間政府一直不斷努力,通過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妊娠打擊和管理性別比失衡。

二十餘年間,變化已然悄悄發生。重男輕女的家庭和重男輕女後的惡果逐漸編織成網,構成荒誕的社會現實。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的劉燕舞博士估算,性別失衡之下,中國農村的光棍數量(指30歲以上的未婚男性)在2000萬左右——即便是這個保守估計的數字,也已經約等於一個澳大利亞的全國人口數。如果將2000萬人平均到中國的68萬個行政村,那麼每個村里就有近30個光棍。

而這些難以解決的婚育問題就像是蝴蝶扇動翅膀,很可能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梅驍在《縣城裡的蝴蝶效應》一文曾經記錄,性別比失調下,老家的年輕男性因為找不到適齡女性,只能把目光投向當地已婚女性,導致原來的已婚家庭破裂,最終帶來大量「獨自帶娃的單身父親」苦苦求生。

一項關於性別比失衡的百村調查指出,性別比失衡帶來的光棍危機很可能會加重買婚,騙婚,拐賣婦女,性犯罪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同時為大齡單身未婚男性個體及其家庭帶來歧視。

失衡性別比下沒有贏家。一場新的風暴正在醞釀,不僅壓迫那些為生育所困的女性,也在壓迫那些無法被看到的男性。

身處風暴中央,我們不禁發問:

二十餘年的性別比失衡,到哪一天才會結束?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丁香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13/159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