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細節藏不住

作者:

教養是什麼?這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為人處世的標準,教養說白了就是一個人在為人處世時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

具體的教養表現出來是「心中有數」和「言行適度」,那些能夠將人際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之人,其自身修養和個人教養必然不低。

教養源自內心,它體現在一言一行的細枝末節中,同有教養的人相處你會感覺如沐春風,同無教養的人在一起常常會感受到如吃蒼蠅的糟糕心境。

英國作家波伊斯說:「任何人,不論多麼博學,只要他的學問和生活之間還存在著一段尚可估量的距離,就都稱不上是有教養的人。」

教養並不一定和學識及社會地位有關,教養更多地體現在普通生活的細碎繁瑣之中。

羅曼羅蘭有句名言:「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一個人是否淳樸善良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或許有關,但關係並沒有太大,善良是發自內心的溫和。

人若心不善,即便接受極高的教育依然無法為別人送去溫暖,教養從來都無法偽裝,它既不是禮儀也不是演戲而是由內而外的人格魅力。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教養亦是如此,它多半取決於原生家庭的影響,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就能養出優秀的子女,根植於心的教養都在不經意的細節中。

判斷一個人的教養,看這4處就知道,細節藏不住。

是否能夠耐心聆聽

只要你稍微留心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中那些人緣好的人並非他們本身有多幽默,亦不是多麼會說話,在他們身上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耐心,能夠安安靜靜地聽完別人的話語和想法。

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觀點和話語被重視,這就導致大部分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絕,不僅僅是自我表達,更是在尋求別人的認同。

能夠做到認真聆聽的人少之又少,從來都是物以稀為貴,這就導致那些願意認真聆聽別人想法的人越來越受歡迎。

有教養的人更加善解人意,他們懂得別人傾訴的心情,所以更加有耐心更加遠離聆聽。

遇事以大局為重

老一輩為我們留下兩個值得深思的詞,一個是「吃虧是福」另一個則為「難得糊塗」。

關於這兩個詞太多人只看懂了字面意思,依葫蘆畫瓢地照做,結果吃了一輩子的虧也沒等到福氣到來,同樣也有人始終裝糊塗,最終人生活得一塌糊塗。

其實這兩個詞的真實意思是顧全大局,無論是「吃虧」還是「裝糊塗」皆有前提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在顧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出忍讓,說白了就是犧牲小我實現大我。

有教養的人都懂得吃虧和裝糊塗,他們遇到事情時首先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得失,而是集體的利害。

有教養的人不會在小事上糾纏不清,那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很難干擾他們對大局的判斷。

能夠以大局為重,得理還能饒人,是一個人的教養。

為人和善謙遜有禮

和善二字很容易理解,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不多,俗話說和氣生財,從社會上那麼多窮人來看,和氣之人確實不多。

再說善良,早就有「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之說,所以真正能夠做到與人為善者更是少之又少,其實並非眾人不想行善,只是行善這條路被少數投機取巧之人逐漸堵死。

然而,這並不影響擁有良好教養之人和善待人。

陳道明曾說:「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

有教養的人比較能夠理解他人的難處,他們對人謙遜有禮,處處替別人考慮,甚至有些時候寧願委屈自己也儘量不讓別人受到影響。

換位思考與人方便

一個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的人,必定是一個擁有高尚教養之人。一個人最大的教養就是不輕易給別人添麻煩。

太多人處世的原則是不給自己找麻煩,於是為了方便自己就去麻煩別人,這類人看似精明,實則愚笨。要知道沒有人會喜歡同總給自己添麻煩的教養缺失者長期接觸。

扛起責任是每個成年人躲不掉的事情,人只有懂得尊重規則,才不會輕易將屬於自己的責任甩給別人去承擔。

道德經》裡有這樣一句話: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不輕易責備別人者,擁有難得的修養。

懂得換位思考是做人的難得之處,只有站在別人的位置上考慮事情才能更加理解對方的心情,與人方便者人必然也會給予其方便。

換位思考不僅是個人教養更是處世智慧。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唯晨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15/159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