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張煜放棄直播道歉:社會斷裂年代你將如何存在

今天,孫立平教授公號發了篇舊文——《斷裂社會》。

這是孫老師20年前的判斷。這些年,人們談到階層固化,經常拿這個社會學知識點說事,老將之前也引用過多次。

不再從理論層面進行複述了。我只是想說,每次看到這概念,我都會想起孫老師文章中的那些失業人員、下崗群體、底層農民等等。

他們在今天實現向上流通了嗎?人們念茲在茲的階層固化被打破了嗎?

斷裂社會的最大痛點,就是底層不能實現有序的流動。而這些年,面對新技術革命,面對新興產業發展,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那些跟不上時代洪流的邊緣人群。

中國是個農業人口大國,高等教育是社會的稀缺資源,城市二元結構鴻溝迄今仍沒能真正彌合。

這意味著,社會仍需要為底層群體提供一定的勞力密集型產業,仍需要不斷創造某些邊緣性就業機會。

然而,在今天,我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在轉發下面這個視頻,擺出一幅意難平的樣子:

這不是東莞也不是深圳,而是越南員工下班時的場景。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大批的製造業產業鏈都在往越南轉移,越南正在變成新的「世界工廠」。

很多人看完這類視頻,都在痛罵某某司、某平、某文、某毅之類做愛國生意的大V,說他們把這些企業罵走了。這在一定程度上無疑反映出民意的理性,老百性眼不瞎心不瞎,有事做,做飯吃,才是硬道理。

前幾天,我到故鄉城市,路過富士康時候,司機對我說,那裡原有7、8萬人,現在只有7、8千人。而且,工人們已經不用加班了,但收入太低了。

城市產業工人遭遇的就業難,我不多說。很多人肯定能從身邊工廠機器聲的消失,以及工廠邊小飯館的人煙稀少,嗅出其中味道。

想說一下農民的事。這次,我還去看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鄉村,只是想看看那裡的所謂新農人。其間,遇到一個種植西瓜的大戶,他通過大棚種植高端西瓜的,每斤得賣到5元以上才能回本。在那裡,我看到西瓜堆積如山,難以外銷,正在爛壞,說豬都不吃。

就是那種黃瓤的小西瓜,逼格品相真還可以,但是,我吃起來,沒有那麼好的感覺。我問問身邊人,他們也都說,還是喜歡紅瓤沙甜的品種。也可能是我們的階層品位不夠高吧。

有人說,老闆今年要賠光老本了,他的大棚投入那麼大,天天要付那麼多工人工資,西瓜賣不掉,天也就塌下來了。

不過,晚上喝酒時,老闆卻對我說,虧損是不會虧損的,他是在做永遠不會虧本的政府生意,只是賺得沒有預計那麼多了。

我一臉迷茫。他解說道,這不是有政府補貼嘛,那筆錢已經是給他兜底了。更何況,他種什麼,也是聽從領導安排的,圓滾滾的遍地西瓜,早就登過報上個電視了。

這樣的農業產業化,也就是社會依然斷裂的一面鏡子。

這是因為,農民土地流轉給了這些大戶,而這些大戶並沒有能夠按照市場規律進行產業升級,於是,這種產業化就成為一種幻象。農民也沒有實現產業工人根本身份改變。這背後的一切,最終還是政府公共財政在埋單,而歸根結底,也還是納稅人的錢。

按照零和博弈理論,這種虛假,這種滯後,這種不公,也只能在某個角度上,轉化為社會不滿,生成社會斷裂。

還有更可怕的。我經常到中國西部偏遠鄉村去,那裡傳統的小規模的農業生產依然存在。而置於整個農業大背影下,這些地方農民由於不能融入到工業化和產業化的洪流中,又無法從事其他產業的生產經營。這種局面,反而在倒推他們比以往更像小農。

由此,再推而廣之,在工業、信息、金融、外貿等領域,在置於世貿規則、國際競爭、制度滯後等於語境下,各個系統也都會存在這樣的失靈情況。這樣的現實,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內卷,而很多無法向上流動的人生,也就選擇躺平。

這一切,就是孫立平教授說的社會斷裂在當下生活的具體表現了,網友也輕易就能夠進行關聯想像:

今天,我還是用孫老師的語言來概括這種情況的後果:

類似的現象告訴我們,在一個斷裂的社會中,社會中不同部分的要求的差異,有時會達到一種無法互相理解的程度。

這就要求斷裂社會中的政府和領導人,必須對來自不同群體的互相矛盾而又各有其正當性的要求,有一種明智的態度,並對其進行妥善的協調。否則,就會埋下社會動盪的種子。

內卷和躺平,在我看來,正是社會斷裂語境下的社會集體情緒反映。現在,共識難成,社會斷裂走向人心撕裂。

對於這樣的內卷和躺平,很多人的態度就是痛恨這種現象背後存在的制度不公,活在巨大的抱怨和謾罵中,在「躺平即正義」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的姿態。對這種情緒和應對,我完全尊重和理解。

畢竟,作為個體,我根本不可能改變導致內卷背後巨大的體系力量,也根本沒有力氣拉起躺平者沉重的肉身。

但是,對具體的我來說,即便是面對不公和委屈,我也要掙扎著前行,而不能躺平。過去,我把這種自主選擇權說得十分降格,歸因於我上有老、下有小,從世俗人生角度來講。

其實,在內心,我還有更深的考慮。要知道,在政府和市場中間,還有一個本應發揮巨大力量的底座支撐——社會。而我們每個人,正是社會最關鍵的組成部分。

孫立平先生所說的社會斷裂,本身就意味著,社會不能也不應無所反應,只是把一切問題都推給政府和市場。

是的,在「大政府、小社會」的今天,我們離「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仍然有很大的距離。但是,這並不代表個體在社會建設上,就沒有作為空間。

比如,後面我要說的張煜醫生,就是社會驅動制度的例子。他是個覺醒者。

社會斷裂越是難以改變,人們就越需要精神覺醒。前陣子,我看了《覺醒年代》,這裡分享兩句台詞給大家: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脫穎而出,成就大事。

道德是用來律己的,不是用來責人的;道德是用來躬行實踐的,不是在嘴裡空喊的。

第一句我不多說,每個時代都是出題人,一百年前的人們活得那麼艱難,覺醒者也沒有選擇躺平。在今天,智識者又有什麼理由躺平呢?

第二句,正是我過去經常掛在嘴上的——道德是律己的,而不是責人的,更不是捆綁他人的。

大約在20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在公共交通上某惡人持刀威脅傷害他人的文章,順帶批評了乘客的「麻木」。當時,我的一個老師語重心長找我談過一次話,說的核心就是「道德是律己」的觀點,認為我把筆尖對準普通老百姓,是不講寫作倫理的。

我記得,當時自己面紅耳赤,看到自己高高在上的寫作姿態,是何其的醜陋。從那以後,我沒有寫過任何一篇把槍口轉向險境中普通人群選擇沉默的文章,我不敢輕易指摘別人所謂的麻木冷漠。那樣的批評,世間惟有魯迅先生才有適配的人格底氣。

是的,在社會面前,蹲下來,以心換心,平視世界,漸然成為待人寫作的一個基本倫理。

前幾天,我在小號上寫過一篇文章,叫《贏得寂寞的舉報者張煜醫生,他的明天會好嗎?》,說的是張煜醫生大戰陸巍醫魔。結果出來後,從表面看,張煜是贏了,正義是戰勝了奸惡。

但是,那種繞開核心問題,自罰三杯式的處理,最終也不過就是一場寂寞。所以,面對舉報結果,張煜才通過微博發出這8個字感受:

五味雜陳,難以評價。

很多人對張煜的期待,就是像他之前說的那樣,不惜賭上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懼行醫資格被剝奪,來以勇敢者姿態去與更大的醫企勾結潛規則相博。事實上,張煜甚至表示,將開直播向更多人解釋真相。

然而,端午時節,已經為做直播做了大量工作,與平台也都進行準備合作的張煜,決定失言,不再直播了,並且向網友發出了道歉聲明::

直到今天早上接到了我的家人的電話,出於擔心我的人身安全、擔心我的工作、以及可能陷入麻煩等原因,一定要求我停止直播,並且不能商談。我只能苦笑和同意,是我對不起各位。

我能強烈感受到張煜的苦悶無奈與隱忍不甘,但是,我特別認同並且完全支持他停止直播的決定。

張煜已經為眾人抱過薪,民意更應為其擋風雪,而不必鼓動其陷進深潭。

對個體來說,沒有什麼比尊重其他個體普適的情感選擇,但符合人性倫理了。

我寫過太多批評文章,不僅過去給家人帶來了麻煩騷擾,直到現在依然令家人隱隱不安,以至於我每天晚上,只要說不寫文章陪大家玩,全家上下都會瀰漫著如釋重負的幸福感。

所以,我特別理解張煜家人阻止他直播的選擇,他家人的話令我心顫,特別共情共鳴。

每天后台,都有朋友留言,老將批批這個,罵罵那個,甚至發來一大堆舉報材料,我顧不過來,很多也完全不敢碰。

請原諒我不夠勇敢,正如羅翔所說:

勇敢是一個最高級的詞彙……在人類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

但是,我特別要說的是,在社會斷裂依然存在的年代,道德和人性才是組成社會的基石。

社會斷裂一旦伴隨人性踩踏,更多的悲劇就會不期而至。正如做愛國生意的大V不會因為越南工人的面帶笑容而感覺意難平,拿政府補貼的大戶不會為失地農民的固守無望而悲憫。

而所有人的個體實現,歸根結底是在於群體自我意識提升,而不是某個勇敢者在高遠處振臂呼號。

群體覺醒觀念水平的提升,才是社會階層有序向上流通的原動力,會直接推動社會向上流動的整體海平面提升,讓我們每個人都能登高望遠。

所以,我要致敬張煜醫生,更加祝福張煜家人,他們的存在,就是我們存在的一部分。

在社會斷裂的年代,有人戾氣,有人躺平;有人進擊,有人自省。而你,又將如何存在?

而老將更期待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通過自我覺醒,各自向前向上一小步。

這樣,讓社會斷裂縫隙也跟著縮小一步,而整個社會的向上流動,則註定會邁出一大步。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人格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7/160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