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研究表明:父母在這幾件事上越能忍,孩子長大後越有出息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夠優秀,能夠成才。

但優秀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是在開明自由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過度干預,而是適時放手。

一隻風箏能不能飛向高處,全看放風箏的人願不願意松線。

在這個過程里,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感,切忌用力過猛,因為很多時候,「收」比「放」更重要。

教育家楊詠梅曾說:「父母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

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不同心態的父母處理的方式也不同,那些強勢衝動的父母,孩子更易膽小自卑。

研究表明:父母若能在這幾件事情上智慧「忍讓」,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也更優秀。

「忍住」不催促孩子

孩子越自律

我家孩子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愁死了!

天天早上就不能快一點,又遲到了!

多吃點,還吃這麼少!

相信以上幾種情況各位家長都能遇見。如今很多家長的腳步都放得很快,在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的時候,就會忍不住不停地催促、提醒孩子,但總是事與願違。

但其實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有自己的節奏,如果父母總是以一種成人的節奏去要求孩子,那麼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是一種傷害。

而且這種催促的行為,還會讓孩子認為,有父母幫著把握時間,做什麼事肯定都是來得及的,從而導致了孩子對時間的概念越來越薄弱。

「忍住」對孩子

親子界限不越界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如果家庭缺乏界限感,等待這個家的多半是一場悲劇。

"界限感"值得是更好地尊重對方的空間和想法,給對方一些自由。

那些沒有界限感的父母,打著為了孩子著想的幌子,卻一點一點入侵孩子的私人空間,霸占掉孩子自由思考的能力,使孩子失去對真實內在自我的想法,也失去了自己的邊界意識。

這樣的被霸占掉空間的孩子在長大後很難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因為在他們成長的路途中並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忍」住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的、充滿鼓勵的。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實,一天400條,十年就是146萬條,如此多的負面打擊,孩子如何能健康成長?

這種打擊教育方式,實際上只有打擊,沒有教育,更不能讓孩子自省。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法,就是摧毀他的自尊,將他貶得一無是處。

蒙台梭利曾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內心會產生強烈的羞恥感和罪惡感,自尊水平會變得越來越低,進而產生「我什麼都不行」的想法。

這種想法一旦根深蒂固,孩子就容易變得自卑,不敢直面挑戰。

忍住「拔苗助長」的行為

從有孩子開始,很多家長就開始了自己漫長的焦慮期。想孩子營養好身體棒,更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

為人父母,我們一定要明白「循序漸進」的道理,忍住自己拔苗助長的行為,太過急於求成,只會累娃累己。

以至於遇到什麼事都要將孩子打造完美,尤其又有了「別人家孩子」這個神助攻,自家娃的生活就開始變得水深火熱。

其實你的孩子也很棒,只是自己沒有發現而已。孩子年齡還小,做事自然不能盡善盡美。

為人父母,一定要明白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記不能揠苗助長。

只有父母能夠放下高姿態,少一些控制、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多一些溝通,了解孩子真實的需求和想法,孩子才能變得更出色。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9/160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