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德國大選倒數計時 聯盟黨候選人對華政策面臨挑戰

德國議會大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距9月26日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已不足百日,目前各黨派的競選活動已全面展開。

德國執政的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今天(21日)公布了今年大選的競選綱領。在闡述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的內容中,該黨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挑戰」。

據德國之聲報導,德國執政的基民盟/基社盟本今天公布了一份長度近140頁的競選綱領,其中涉及包括對外關係及歐盟政策、可持續發展與氣候保護、社會公正與福利保障、數位化與技術創新、公共管理與建設規劃等共10個政策領域。

在開篇第一節有關國際關係的論述中,中國即占據了顯著地位。文件稱,世界正在經歷一個「全球性的時代更替」,「亞洲的經濟動力和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國際力量格局」。文件沒有具體點名地指出,人們正在經歷一些「國際體系中的重要國家蔑視人權和國際法、破壞規則」。

文件指出:「中國(中共)有按照自己的設想影響並改變國際秩序的意願,也逐漸有這樣的權力訴求,而且已在通過所有手段來這樣作。中國(中共)通過在科技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對其它國家施加影響,使其在地緣政治上產生依賴性。」

因此聯盟黨建議,對北京採取「雙重策略」:一方面在必要的情況,同美國及其它民主國家更密切協調,以更加一致的立場與北京抗衡,例如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數據保護以及高科技保護方面;同時另一方面「希望在可能的領域尋求與中國合作」。

據報導,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首次正式歐洲之行結束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最有可能的繼任者、基民盟主席拉舍特(Armin Laschet)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講述了他自己對中國的態度。即他與默克爾一致認為,中國不僅是系統性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

據德國電視一台報導,拉舍特曾公開贊成與中國進行對話。他說,德國還必須與社會形象不同的國家保持聯繫。美國是這方面的榜樣。他還要求德國不要過份排斥中國。這位萊威州州長表示:「中國是系統競爭者和合作夥伴」。因此,「純粹地從內政角度推理出來的和中國劃界是一條錯誤的道路」。當然,人們必須談及人權問題。但「我們絕不能因為社會形象可能不同而斷絕所有關係。」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德國事務專家布拉斯(Piotr Buras)認為,德國對中國的態度長期主要基於地緣經濟而非地緣政治,新一屆政府需要改革這種經濟聯繫。

作為歐洲最依賴出口的國家之一,德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超過了其他任何歐洲國家。2018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幾乎占到了歐盟出口總額的一半。

他說:「對中國出口的依賴是德國經濟模式的一部分,在這種經濟模式中,以汽車為主的傳統產業發揮著核心作用。這種模式需要徹底改革,或者至少要糾正,但這不會一蹴而就。」

分析認為,默克爾的繼任者將面臨更多來自德國其他政黨的壓力。德國複雜的多黨制要求聯合政府,這些政黨在對華問題上均主張採取更為強硬的路線。如近月來人氣飆升的綠黨(Grüne)的競選綱領中就寫道:「我們要求中國(中共)方面立即停止在新疆、西藏,以及近來在香港的極其嚴重的踐踏人權行為。」

一項民調顯示,占德國選民20%的綠黨有望與基民盟組成聯合政府。綠黨近年來成為對華最鷹派的政黨,主張制裁北京侵犯人權的行為,並停止使用華為技術,特別是用於德國5G網絡的發展。

該黨認為,「真正的夥伴關係只有在同等條件下公平競爭和遵守對等原則的框架下才能實現」。為此歐盟需要有自己的對華戰略。

綠黨,是以綠色政治為訴求的政黨,主要有三個基本目標:和平主義、社會公義和環境保護。有觀察家指出,即使綠黨(在今年的大選中)沒拿下最高職位,勢必也將在組成下屆政府扮演關鍵角色。觀察家還形容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聰明又有決心,關注政策細節的態度一絲不苟。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唐仲寶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22/160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