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李怡: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黎智英最大的失誤

作者:
黎智英最大的失誤,正正是他最值得尊重的一點,就是守法和太相信法治。他在1997前兩年辦《蘋果日報》,是他相信中共會遵守《基本法》,相信和平爭取民主會真正實現港人民主治港。而不知道中共最忌諱的,不是暴力抗爭,反而是依法以和平手段力爭人民的自主權。

(《失敗者回憶錄》本來逢星期一三五在《蘋果日報》連載,因為星期四《蘋果》出版最終章,故這篇文章趕在此日刊登。以後《回憶錄》還會繼續在網上發表。謝謝讀友們的支持。)

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民國時《大公報》張季鸞提出「不黨、不賣、不私、不盲」這四不原則,按他的解釋,「不黨」並非中立,亦非敵視政黨派系,而是同一切政黨無連帶關係,純以公民地位發表意見;「不賣」是言論獨立,貴經濟自存,不接受政治人物投資,亦不以言論作交易;「不私」是不讓新聞這種公器私用,要做公眾喉舌;「不盲」是自勉之詞,「隨聲附和,是謂盲從;一知半解,是謂盲信;感情衝動,不事詳求,是謂盲動;評詆激烈,昧於事實,是謂盲爭。吾人誠不明,而不願自陷於盲。」

這「四不」,本以為理所當然,但經數十年之經驗,知道所有大規模的傳媒,都極難做到。就連多數人都認為最能體現新聞自由的美國,去年選戰也出現了媒體大歸邊的現象。黨領導的中國媒體不用說,即使過去香港的媒體,儘管在世界新聞自由的評分中名列前茅,但實際上均與「四不」有段距離,只看是距離多遠,或能持續多久而已。中國政治一直不放過媒體,關說統戰、威迫利誘不絕。文人辦報的大作家,在見了鄧小平之後,也變了顏色,說媒體應效法解放軍也。

《蘋果日報》創刊不久,聲勢已起,但老闆闊綽,成本高而未有盈利,這時據知有一個新紮年輕富豪,出價30億港元向黎智英提出收購,講明不更動不干預現有編採。當時老闆僅投資數億元,以做生意計算,實應大賺一筆,但老闆斷然拒絕。

在漫長的經營歲月里,中國已經不止一次向黎老闆拉攏,包括我寫過的兩夫妻到台灣遊說而被老闆叫保全送客的事,也有通過文化界大佬向他拉攏回大陸辦報,即在幾年前,還有通過親屬邀他去北京一行,但都被他回絕。換了文人辦報,以中國傳統知識人的習性,這都是求之不得的事。一些老朋友賣交情要求報刊報導或不報導的關說,多不勝數。黎智英都不理會。我因為跟他認識,也不斷有人托我關說,但我知道不可能,都一一回絕。所以,「不賣」他是絕對做到了。

「不黨」若講的是掌權的政黨,那麼《蘋果日報》確實與掌權者永遠保持安全距離。但我也不得不說,在爭取香港民主的過程中,壹傳媒一直偏向民主黨、公民黨、和理非,對年輕抗爭者、本土派、勇武派缺乏支持,甚而有所詆毀。這是《蘋果》在本土意識崛起後,漸漸得不到年輕讀者支持的原因,恐怕也是我編論壇版9年後,因為廣開言路而被老闆撤換的原因。所以,「不黨」沒有完全做到。到2019年反送中運動開展後,才出現「不割席」的形勢。

「不私」也基本做到,沒有利用媒體為老闆個人謀私,但也有為他所屬意的政黨謀政治利益。「不盲」既是自勉之詞,做到多少是見仁見智了。

但黎智英最大的失誤,正正是他最值得尊重的一點,就是守法和太相信法治。他在1997前兩年辦《蘋果日報》,是他相信中共會遵守《基本法》,相信和平爭取民主會真正實現港人民主治港。而不知道中共最忌諱的,不是暴力抗爭,反而是依法以和平手段力爭人民的自主權。

沒有了《蘋果》香港會怎樣?至少是再也沒有媒體去揭露政商界的黑幕了。因為,除壹傳媒外,沒有一個傳媒可以使人相信會真正保護消息來源。比如早前揭發的特首給中央的報告。

我編論壇時的助理Kannie昨天在facebook上寫了一篇好文章,她說,「不想、亦不會向蘋果道別。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特別在今天的香港。」

再次引用邱吉爾的話:「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只有勇氣是永恆。」追求「四不」的勇氣,就是蘋果的精神。它已經深植人心。

(《蘋果的成功與失敗》下)(《失敗者回憶錄》會繼續在本人facebook專頁刊登)(28)(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作者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25/161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