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一片傷心畫不成,韋莊寫詩反駁高蟾,誰謂傷心畫不成

我們讀唐詩,喜歡讀盛唐的,特別是喜歡讀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這些大詩人的作品。對晚唐特別是那些不怎麼知名的詩歌,比如高蟾韋莊的詩作,可能就讀之較少。

我們今天就要來讀讀晚唐詩人高蟾和韋莊的兩首詩歌。高蟾是唐僖宗唐昭宗時期的詩人,韋莊更晚,甚至晚到唐朝滅亡以後,成了五代時期的國民了。

他們兩人雖然處於末世,但詩歌作品也不是很差。高蟾的「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就非常有名。至於韋莊,那也算是詩詞大家了。他是花間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更是膾炙人口,人所共知。

《金陵晚望》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上面這首詩就是詩人高蟾在欣賞一幅有關金陵畫作時所寫的感受。金陵是六朝古都,歷史上的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都建都於此。金陵在六朝時的繁華可想而知。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聖地,到了晚唐時期的此時此刻,卻什麼都不一樣了。沒有了那些曾經的繁華和喧鬧,到處都是一派冷落蕭條的破敗景象。

畫作中的雲是「浮雲」,日是「落日」,翠是「晚翠」,聲是「秋聲」。詩人仿佛看到了雲的漂浮變幻,日的匆匆歸去。暮色里紛飛的落葉流水,斷續的鳥叫蟲鳴,這些又是何其悲涼。

但是「一片傷心畫不成」,任是畫家們畫得再仔細,畫得再寂寞孤獨衰敗,詩人內心的那個痛苦傷心無論如何也畫不出來。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詩人高蟾表面上是借這幅畫寫荒涼的秋景,實際上是在感嘆唐朝正如這晚秋一樣大勢已去。

詩人熱愛國家,同情人民,但是他也是無能為力。那個盛唐已經一去不復返,他只能感嘆自己的生不逢時。沒有安定的環境,前途未卜,因此詩人內心極其痛苦。

《金陵圖》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然而詩人韋莊就不同意高蟾的這一觀點,他寫了這首詩來反駁他,詩的開頭第一句就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誰說的畫家們都畫不出傷心的圖畫?

高蟾生活於唐僖宗至唐昭宗時期,韋莊生活於唐昭宗至五代時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接觸來往。但是顯然韋莊是讀過高蟾的《金陵晚望》的,因為他這句話的針對性很強。

接著詩的第二句就解釋說,大多數畫家之所以不畫出那麼傷心的場面,就是因為他們都要去迎合社會和世人心理的緣故。何必要去違背眾人那種尋求開心快樂的願望呢?

詩中三四兩句更是進一步,不信你就去看看這六幅畫,它們描摹的是南朝金陵的事情,畫中那些枯老的樹木、寒涼的孤雲,以及那些頹壁殘垣,是不是給人以一種繁華落盡後的淒涼悲傷啊。

「丹青手」就是指的畫家,可見《金陵晚望》和《金陵圖》這兩首詩都是題畫詩。好的畫作是可以達到形神兼備的。讀者欣賞畫作,觸景生情,產生悲傷情緒,這樣的畫作並不少。

從詩歌的本意來看,韋莊並不是真的要去批評高蟾,並不是真的要去否定「一片傷心畫不成」的詩意。而是在運用詩家語言來強調內心的悲傷。

因而可以想見,這些詩畫作品雖然描摹的是南朝金陵的破敗與衰落,但實際上是針對的唐朝。是在借古諷今,表達的是作者對大唐末世危機四伏、前途渺茫的擔憂。

同時也是在提醒唐末統治者,如果再繼續這樣腐朽墮落下去,唐朝就會像前面的南朝宋齊梁陳一樣,迅速被歷史的浪潮所淘汰。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讀書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08/161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