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彭博:恆大的處境可能比海航更糟

恆大是亞洲最大的高收益美元債券發行商,背負約190億美元的未償債。

負債纍纍的中國恆大可能面臨重組,根據中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恆大一直在與第三方談判出售股權。

恆大重組對外國投資者來說,不知道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恆大地產與恆大集團在不同語言中意思相同,但它們現在基本上是兩個不同的實體,外國投資者很可能會被繞暈。

恆大出售股權來自債務壓力。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截至今年3月份,中國恆大有息債務約為1,040億美元。由於資金鍊緊繃,恆大拖欠許多供應商和承包商的貨款或工程款,其中一些被欠款的公司已經對恆大已提起訴訟,要求恆大支付欠款,一些商家已設法讓相關方凍結了中國恆大的部分資產。

例如,在深圳上市的浙江利歐股份有限公司(利歐股份)正在起訴中國恆大,要求後者支付5,500萬美元,其中包括未支付的廣告費用和已經逾期或即將到期的商業承兌匯票。建築材料公司壘知集團(Lets Holdings)表示,將停止接受中國恆大開具的商業承兌匯票。壘知集團已經有大約500萬美元的此類票據。

中國恆大截至去年12月有近1,000億美元的應付帳款。隨著其他供應商和承包商也加入其中,訴訟和資產凍結可能導致中國恆大陷入惡性循環。

彭博報導指出,外國投資者如果想從他們投資的中國恆大資產中收回部分資金,那只能祝他們好運,因為恆大地產猶如一隻越飛越遠的風箏,正在飄向投資者難以企及的地方。

恆大集團儘管持有恆大地產的大部分股份,但恆大地產作為子公司可能不再對母公司陷入困境的財務狀況負責。

中共法院在最近的重組案件中繼續沿用這種做法。在切割企業集團的蜘蛛網狀所有權圖表時,這種做法非常有用。今年早些時候,當海南省高級法院對海航集團的重組作出裁決時,它使用法律代表框架來決定哪些關聯公司應被視為企業集團的一部分,並受益於隨之而來的財務救濟。

同樣,在清華紫光集團的重組案中,一些要求參與該進程的間接子公司的論據不是基於股份所有權,而是因為其法定代表人與紫光集團的法定代表人「共同行動」。

彭博報導說,在這種情況下,恆大資產可能無法讓外國投資者挽回一些損失,這比海航投資者面臨的情況要糟糕得多,海航的重組包括大新華航空等營運資產。根據高盛集團的估計,截至2020年,恆大地產約占恆大集團總資產的80.6%,現在處於獨立管理中。恆大地產還持有恆大集團73.7%的債務。在這種情況下,恆大地產只需顧好自己的債權人並自己求生,讓母公司自謀出路。

彭博報導認為,多年來,善於在海外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的公司往往是金融紙牌屋,有著複雜的離岸和在岸公司結構。離岸母公司與在岸經營資產的聯繫是可以被切斷的。例如,恆大應該被視為一家投資公司,持有一些股票和一些散布香港的住宅樓。恆大並不是真正的中國最大房地產開發商,恆大地產才是,但它現在已經躲到中國大陸的金融牆後面夠不著了。

恆大是亞洲最大的高收益美元債券發行商,背負約190億美元的未償債。

8月17日,中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恆大地產集團在當日完成了工商登記變更,恆大地產集團董事長由許家印變更為趙長龍,總經理、法人也從柯鵬變為趙長龍。

據陸媒《財經天下》報導,法律及金融人士認為,考慮到恆大地產的債務規模較高,如果發生局部違約,可能拖累相關高管成為失信人,許家印及柯鵬作為恆大集團核心高管,一旦被拖累成為失信人,會引發一些連鎖反應,此番操作有規避相關風險的意思。

彭博報導認為,通過卸任恆大地產董事長一職,許家印使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與其主要的在岸資產保持距離,至少在中國的法律體系看來是這樣。

此外,對於恆大的未來,可能連其最高管理層也沒有信心。

據聯交所權益披露,中國恆大副主席兼總裁夏海鈞在8月11日分別減持恆大汽車和恆大物業股份,共套現約1.16億元。

減持後,夏海鈞恆大物業持股比例從0.61%下降至0.51%;而恆大汽車持股比例則從0.15%降至0.12%。

一般來說,高管減持往往被投資者視為利空信號。對於當前流動性鏈條十分脆弱的恆大來說,夏海鈞的動作無疑加劇了市場恐慌。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彭博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19/163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