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俗語:「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有啥科學依據?

養生已經成為當下非常流行的話題,不只是中老年人會關注養生,就連許多年輕人,為了降低身體患病的風險,也都紛紛加入到養生的行列中,人人手中都拿著保溫杯,這難道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從字面意思看的話就是早上不能吐口水,中午不能泄精液,晚上不能流汗水,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道理呢?不妨聽聽專家是怎麼回答的。

01

俗語:「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有啥科學依據?

【晨不吐口水】

按照字面理解的話,就是早上起床後不能吐口水,多數人對於這樣的回答可能覺得比較搞笑,古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人在夜半子夜的時候,腎陽氣是處於極度上升的狀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等到清晨起床後,腎氣已經處於非常飽滿的狀態,這個時間段人體大多精力充足,神清氣爽。

如果這個時候將口水隨便吐出的話,或許有損陽氣,但如果將口水咽下去,則有助於滋補腎氣,改善腎虛陰虛的症狀。

古人覺得:人體口腔中的唾液是治病救人的良藥,唾液具有殺菌消毒的效果,隨意將口水吐出有損健康,雖然聽不起來有些故弄玄虛,但毋庸置疑的是,口水對人體健康而言還是非常重要的。

人體的口水中除了有80%以上的水分之外,其中還含有較多的唾液酶、消化酶、蛋白質,將口水咽下,更有助於腸胃消化和蠕動,也能有效排出宿便,緩解便秘的困擾。

【午不泄精水】

從字面理解中午不泄精水的意思就是說,中午是不能進行房事的,男性不能隨意將精液流出。

正午在剛剛吃完飯的情況下,身體內的血液會加速運行,大量血液進入消化系統中加速腸胃蠕動和消化食物的能力,這一時間段進行房事的話,會加重對身體的損傷,影響腸胃消化食物的能力,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容易睏倦。

古代認為正午進行房事,有損健康,也會加大腎虛陰虛的症狀,故而使機體無精打采,心生睏倦,有了這樣的理解,自然就出現了午不泄精水的說法,雖然聽上去非常無厘頭,但卻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中午吃完飯後,不建議立即進行房事,也不要立即睡覺,否則會影響腸胃消化能力。

【晚不流汗水】

晚不流汗水非常好理解,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流汗的,如果是在秋冬季節晚上不出汗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如果是在悶熱的夏季晚上,很難不出汗,除非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中。

古人認為汗液就是精液,汗液流出過多就會導致身體乏力,加重對腎臟的損傷,夜晚是身體各個器官排毒解毒的時間段,身體基礎代謝率會處於比較緩慢的狀態,這個時間段流汗說明身體較為虛弱,也是體虛和腎虛的表現,長期以往下去還會導致機體失衡之氣加重,誘發身體亞健康。

夜晚流汗也會導致被褥濕到容易滋生蟎蟲和大量細菌,床單被褥也會因為汗水的浸潤變成細菌培養基地,滋生大量的細菌和毒物影響健康。

綜上所述:「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雖然聽起來毫無科學依據,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這些諺語也是古人文化和智慧的傳承,應該值得現代人的關注和尊重。

02

身體不同部位出汗,分別代表著什麼?

手心腳心出汗--體內濕熱過重

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頻繁手心腳心出汗的話,很有可能是體內濕熱過重,氣血循環不足導致的,這類人群往往會出現冬季手腳冰涼、渾身酸軟無力的異常表現。

想要緩解這類症狀平時的生活中儘量少吃生冰品物,每天堅持喝一點紅豆薏米粥,能夠有效排出體內的濕寒之氣,保證身體健康。

鼻頭出汗--肺氣不足

鼻頭出汗是非常正常的表現,在劇烈運動和從事重體力勞動時,就會出現鼻頭冒小汗珠的表現,在排除是外界因素影響的原因下,鼻頭經常大汗淋漓的話,可能是肺氣不足導致的。

這類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清肺潤肺的食物,儘早戒菸,多做深呼吸運動,提高肺活量,緩解肺部的壓力。

腦門出汗--肝火旺盛

不少人吃飯時腦門會不停地冒汗,腦門出汗是肝火旺盛的表現。

肝臟作為身體中無比重要的器官,也是五臟之一,一旦肝臟病變後,就會導致其他器官如無頭蒼蠅一般失去首領,逐漸崩潰瓦解,想要緩解肝火旺盛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調整飲食,少抽菸,少喝酒,堅持運動鍛鍊,少吃油膩食物,儘早將肝臟養護到最佳狀態,避免肝損傷。

胸口出汗--脾胃虧虛

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很多人經常莫名的胸口出汗,胸口出汗的人往往是脾胃虧虛導致的,這類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及時調整飲食,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改掉抽菸喝酒的壞毛病。

如果任由不良的壞習慣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只會加重脾胃的負擔,也會影響腸胃正常消化和蠕動的能力。養成習慣,每隔一段時間定期檢查,發現身上的小毛病,儘早治癒,遠離惡性疾病的發生。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李學長講養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30/16660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