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海外華人鬥華人:一把韭菜引發的血案

說起來,這事兒已是一年之前。

時值周末,又是當地國慶節大假第一天,預告晚上市內多地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還有煙花焰火表演。

當地國慶傍晚各顯神通趕去看熱鬧的鄉親們

從傍晚開始,鄉親們從四面八方十里八村成千上萬湧向市中心——其實這幾個詞遠不能形容當時盛景,畢竟這是個有兩千萬人口的特大都市,僅道路擁堵情況就可想而知。就親歷而言,並不亞於尖峰時刻的北四環。

對於客居於此的中國人,當地節假日通常並不容易引起心有戚戚的共情。

除了缺乏文化上的共同基礎,更重要的是,逢到節假日當地店鋪都會堅決、乾脆、徹底地關門歇業,這就給認為全年無休天經地義的華人帶來相當的生活不便;同時,當地人也習慣於宅家不出,這又要被動損失幾天的生意機會。

直接成本迭加機會成本,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問題是,當地人似乎並不算這個帳。

於是,華人們只能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沒有困難就製造困難,就在這個當地民眾喜大普奔的日子,幾個中國人傾情上演了一場「罵曹」—「對刀」—「刺馬」—「夜奔」的連環大戲,小打出手,喋血街頭,震恐華社,驚詫友邦。

國慶節血案

事件的緣起相當無聊。

當晚八時半左右,就在本地人民忙於在全城各處製造濃烈節日氣氛時,在當地華人的一個微信群中,氣氛也陡然升溫。

當時群中一人對另一人說了句打趣的話,被開玩笑的人還未反應,卻引起群內第三人當即出言辱罵。出口傷人者緊接著說的第二句話,就是要對方立刻現身見面打架。被挑戰者也毫不猶豫,馬上發出定位,指明約架地點,並以三十分鐘為限。

群內當然馬上就有其他同胞出來勸止,但毫無效果,倒是另有一人跳出來要加入罵人者一方助戰。結果,約架雙方不斷在群中發定位、倒數計時,報告信息「還有三十秒到達戰場」之類。

本來這應是一場並無懸念的鬥毆——

群里所有人都知道,罵人方之所以一開始就提出挑戰,就是一貫人多勢眾,手下健兒數名,以往多次集中優勢兵力打砸華人同胞及店鋪傷其十指斷其一指無往而不利,建立了赫赫威名,這一次應該也是同樣戰術,更何況還有過路援軍路見不平拔鏟相助矢志挖個更不平,想必王師一到,玉宇澄清;

而被挑戰者,是個五十多歲的乾巴老頭兒,孤身一人在郊外百里處租了幾十畝農場種韭菜,平素就是獨來獨往,無依無靠,今天也不知動錯了哪根筋趕巧不巧自投羅網進城,更不可能找到幫手,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三不沾。

然而這場當日華人圈的大事件,大家都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

挑戰者帶領手下一行共四人,都是青壯年,兵精馬強,剛到達戰場下車伊始,先鋒官即被應戰的小老頭連捅三刀放倒,這場戰鬥一開始就告結束。

傷者馬上送醫急救,傷人者連夜遁逃,當地警方馬上介入發出通緝令。第二天,對人動刀的小老頭到案,被動刀的小青年由醫院宣告不幸……沒有生命危險。

雖非古戰場,不見舊刀槍

這場驚艷一時的大戰之細節,事後經衝突雙方以及圍觀多方各自表述,如同所有公共事件一樣,已成羅生門。

經第三方廣為傳播、據稱是持刀應戰的小老頭親自發出的信息:

當時是小老頭步行先到達戰場,對方一行乘車後至,罵人者待在車上,其手下三名健兒下車,對老頭動口動手又動腳;

老頭自衛還擊,掏出事先備好的韭菜刀集中火力攻擊先頭部隊,三刀下去以殺止戰效果明顯;

小老頭逆勢而上得隴望蜀反守為攻,居然跑到對方車上把刀遞給罵人者要對方來砍自己,對方嚇得沒敢接;

小老頭賴在車上,表示要和對方一行同車一起把受傷青年送往醫院,總之是表達出要與對方生死與共的強烈意願,對方明確表示不能接受這份厚重陳年還帶著血腥味兒的感情,號召還未受傷的另幾個青年追隨者把老頭抬下車,然後載著傷者急如星火直奔醫院;

身後只留下小老頭站在夜色的街頭兇案現場凌亂風中,掩面離去。

同樣是經吃瓜群眾轉述、據稱是倒霉的中刀青年口述史:

他們其實是抱著維護和平增進友誼促進交流的美好願望要與這位老大爺在普天同慶節日的歡快氣氛中親切會談。可是剛一下車,還未來得及開始回顧雙方的傳統友誼重申韭菜田是對方領地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還沒說上一句「薩拉姆阿賴藝控」,就遭到老頭持刀瘋狂攻擊。

就是說:

我方多名人員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老謀深算的對方以逸待勞一個人包圍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如破竹下登打了伏擊,然而即使在中刀情況下,我方仍然心懷善念毫無還手(之力),只是睜大(恐懼的)眼睛深情凝視(筆者按:此情此景,就如同三個凱撒圍著一個布魯斯發出靈魂拷問:You?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翻譯:你?怎麼是你?怎麼老是你?)。

在強大的無聲靈魂拷問下,對方嚇得兇器掉落,抱頭鼠竄。而我方由於怕傷及周圍無辜群眾,未予追擊,由此雙方脫離接觸。

回顧整個事件,這根本就是對方蓄謀已久布置陷阱誘我上鉤打我埋伏,因此,這次不幸事件的責任完全在對方,我們敦促對方懸崖勒馬放下韭刀回頭是岸回到正確軌道上來,並呼籲全街道所有愛好和平的正義人士共同予以譴責。

其實雙方在當地華人圈都算是知名人士,並且來此也都不過數年而已,草灰蛇線伏埋哪有千里之遠,更何當次約架於眾目睽睽之下,前因後果傳導不過一步之遙。

韭菜何以變砍刀

幾乎所有知悉這兩人的當地華人都以為,雙方走到這一步並不意外,這場架也絕非微信群中的玩笑或口角引起。

說到底,禍起韭菜。

小老頭是目前本地幾乎唯一的韭菜生產者兼供應商,從種植到銷售、配送一條龍都是獨家完成;而罵人者也是個體商人,主營業務是向當地中資大項目供應各類物資包括生活用品,典型的中間商。

罵人者之前曾向被罵人提出,要其不再自己直接配送所種植的韭菜等蔬菜,而是把銷售權交出來,以後只管埋頭種菜,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然而這樣一個充分體諒對方為民分憂解難高度科學精準的合理化建議,卻被對方悍然拒絕,已是「Shit可忍Pee不可忍」。更有甚者,小老頭到處宣揚,他不肯接受對方的要求,就是不想以後大家吃的韭菜更貴更差更少。

這不是以小販之心度老大之腹嗎?廣大同胞會在乎多花幾兩銀子少吃一口韭菜嗎?這就得逼著這批後浪們教老江湖學做人了,之前本地被砸毀倒閉的中餐館,腿被打斷至今只能扶著凳子挪行的華人小老闆,怎麼就不能讓這個韭菜佬吸取教訓呢?

後來據其他同胞稱,其實當時罵人者之所以沒下車,就是拿著手機準備拍下老頭被痛毆的視頻,然後發到群里以示羞辱,藉此震懾當地韭菜圈兒,再立威名,又創輝煌。

所以,正如應戰的小老頭後來對別人所說,這場架遲早是要打的,這是由大環境小環境共同決定的,無論如何躲不過去,要是任由對方打罵,那就真是沒有活路了。誰成想,對方打砸餐館的偉績,懲創同胞的武功,不幸全被幾棵韭菜在狂歡之夜幾分鐘內就給綠了。

饒是如此,到了第二天,正在通緝中的小老頭還在微信群里放言昨晚沒過癮,要約對方再干一場。

對於圍觀同胞們而言,心裡就像剛洗過的韭菜一樣明澈,觀感也真如過節吃上了餃子,回味則如同胃裡翻上來的盒子。只是大家不解的是,韭菜何以能從繞指柔化作百鍊鋼再一轉身就成尖刀致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在本地,韭菜只是中國人的心頭好,潛在客群那是相當有限,再加上當前疫情影響,留守同胞更是寥寥,估計市場規模也就數萬人民幣左右。

小老頭作為本地韭菜界的首席專業人士,不僅是韭菜的生產者,還是韭菜的搬運工,應該說採用從產地到終端的直銷商業模式已將成本壓至最低,且在此經營已逾三年,市場開發已臻極致,但還是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以至於個人生活極其清苦,起居形容狀若游丐。

就這樣一個湛清碧綠如A股大盤的產業,這樣一個土裡刨食的價格敏感型中老年創業者,還要面臨非專業跨界、超經濟手段、傾軋式競爭,可見當地華人商圈環境之惡劣。

惡劣效應的發酵還遠不止於小小的華人圈。

在這座城市中,華人占人口比重不過千分之幾,而作為該國治安與恐襲局勢最為嚴峻的地區,這樣一場鬥毆規模之微原本也實在是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雖然根基不好,但卻逆天改命獲得放大不知多少倍的口碑。鬥毆發生在周邊社區的一個知名地標,宗教場所門前,加油站旁邊,十字路口,傳播效應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天一早當地電視、報紙、網絡即紛紛報導,標題取為「中國人砍老鄉」、「中國人被老鄉砍」、「中國公民刺傷同胞」、「中國人被中國人持刀殺傷」云云,總之關鍵詞就是主謂賓三個:中國人、另一個中國人、殺,組合造句無非是主動態、被動態來回倒騰。由此立馬就樹立起中國人敢於大義滅親的「尚武」精神形象,雖然下午就差點兒意思。

可以想像,這一點點死水微瀾,給當地人民增添了多少不哂之下的笑談與樂趣。

 alt=

當地媒體關於此次華人相殘血案的報導

同胞何苦為難同胞

儘管最終算是沒出人命,整個劇情的反轉也有喜劇因素,被迫自衛反擊的小老頭得到了普遍同情和敬佩,一貫囂張的挑釁方遭此團滅大快人心,但留在當地華人心中的並不是一個除暴安良善惡有報皆大歡喜的武俠傳說。

其間雖經短暫保釋,但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小老頭被羈押在拘留所;韭菜的行市已遠遠超過疫情的發展,在華人圈裡直追硬通貨;挑釁者那邊似乎比較安靜,但誰也不知今後何去何從。這件事仍然是同胞們最常提起的談資,說來說去,可用這幾天新崛起的一個詞形容——

「底層互害」。

其實,當事的雙方,都是在海外漂泊的小商人,要說有差別,無非是一袋弟子與半袋而已。之所以走到水火不容必欲除之的地步,根本肇因還在於狹隘市場中的同質化競爭在缺乏良性約束條件下的惡性暴發。

從商圈價值鏈的角度來看,在當地的大部分華商經營都是以周邊華人同胞或中資項目為主要客戶,常見的基本是兩種類型。

一類是面向本地華人售賣各種當地市場上見不到的中國產日常消費品,特別是食品、調味料,以及華人在當地種植的中國特色蔬菜和某些農產品。

可能如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初代海外移民一樣,大家儘管身土已二,卻都堅持有一顆愛國的胃。比如當地也盛產花生黃豆,但居此華人就是認為味道遠不如中國產,所以寧可花四五倍甚至更高價格從華人店鋪購買。

此類華人商戶業態以開設超市、小作坊、餐館為主,但多為閉門經營,即租用當地獨棟別墅為門市或工場等作業點,但平時大門緊閉,不公開經營,一般都是熟悉情況的中國人上門採買。

當地華人經營的豆腐坊

 

 alt=

當地規模最大的華人超市

另一類,則是圍繞在當地中資大型項目如工程建設、合資工廠供應各類物資,且仍是以生活用品為主。

這些項目上中方人員眾多,如目前當地一個中資項目上就有中方員工過萬人,之前建設高峰期時還要數倍於此,因而通常每單的需求量較大,也即單位用戶平均收入(ARPU值)較高;這些項目上所需物資的相當一部分採購難度並不很大,只是由於項目通常採用嚴格的封閉式管理,業務人員與周邊市場聯繫較為有限,所以對外部供應商依賴較強,因而一旦建立互信,復購率也較高。

顯然,這些大項目屬於高淨值客戶,自然成為各路供應商競逐的重點目標,華商看似具有天然優勢,然而相互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圍繞這些大項目的華人物資供貨商,多為小規模商戶,能供應的產品也以中低端大路貨的生產生活物資為主。就此類需求的任何一張訂單而言,由於進入門檻低,輕易就會吸引眾多供貨商蟻聚;而這些商戶提供的競品又幾乎必然高度同質,市場爭奪哪能不白熱化。

無論是哪種類型,絕大多數當地華商的生意,其實還是在華人圈內部進行。

表面上看,近年來當地華人數量迅速增加,僅從這座城市的中餐館數量就可見一斑。然而,如前所述,絕大多數中餐館都只有中國顧客,而罕有當地食客光顧。實際上,這些餐館基本都是蝸居院牆之內,沒有任何營業標誌,從外表上看與周圍普遍民居無異,只有中國人,還得是熟客,才會知道曲徑通途,芳蹤何覓。

這樣一種潛在客群規模極為有限,又缺乏社會化營銷手段,主要依靠口碑傳播低效率拓展市場的商業模式,註定了幾乎必然會出現這樣一種自相矛盾的局面:沒有一定規模的華人群體,就不可能出現華商的生意機會;而商機一出現,多為小商人的華商之間就會出現同質化競爭,華人圈的營商環境往往趨於惡性發展最終多敗俱傷。

不知道是否基於此,海外華資企業做大、做強的極少,而華人華僑社會素以相互傾軋、內鬥劇烈而聞名。

「韭菜血案」發生所在城市部分華人餐館分布(資料圖來源:Google Earth)

沒有圍牆、招徠當地顧客的中餐館,實不多見

同樣如前所述,既然華人在「韭菜血案」所發生城市的人口中占比極小,就全國而言更是不足萬一,反推可知,華人圈之外,市場必有那麼大,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去看看。然而,葉茂卻不根深,正是一直以來海外華商的顯著特點。

過去一直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似乎中外交通史既已有數千年,華僑應該是早就遍布宇內。可據專家考證,中國人大規模出境,是在19世紀中葉華工潮興起以後的事兒,也由此才開始改變之前華僑華人行不過南洋(東南亞)的局面。但還要再過一百多年,到1970年代後,當一輪前所未見規模的中國新移民出現,才決定性地改變世界華僑華人高度集中於東南亞的格局。

據估計從那時起至二十一世紀頭十年的近四十年間,從中國前往世界各地的移民超過1000萬人,其中30%左右前往開發中國家,與赴已開發國家很大不同的是,這其中又以商販從業者占相當比例。(莊國土:世界華僑華人數量和分布的歷史變化,《世界歷史》,2011年第5期。)

當地街頭隨處可見的中國元素總是相當醒目

近二十年來,伴隨著中國對外投資、貿易的暴髮式增長,以及一系列促進對外經濟關係的宏大戰略之推行,中國人走出去的規模達到新高度。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移民,跟隨中國資本的周邊營商、勞務輸出等暫時性的出國人員比例大增,這在開發中國家尤為突出。

只需要做個簡單的數據分析就會發現,如下圖所示的中國居民出境人數增長趨勢變化,與同期的中國進出口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派出等指標均呈高度正相關關係(因果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究)。

 alt=

2000-2019年中國大陸居民出境人數(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這就意味著,這一輪大規模華人海外移民的動力,與之前四十年主要由於已開發國家開放移民政策不同,而更多的是中國經濟崛起和走出去的產物。

但這同時隱含的意思是,這一輪出國潮中的商務移民,必然首先與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結成命運共同體,在近年來中國投資和工程項目重點投向的開發中國家尤其如此。

用最近流行起來的一個詞來表述,這些海外新華商中的相當部分,不過是伴隨著中國資本在國外進行「內循環」。即看上去是在異國他鄉發展,但生意卻主要是在當地華人圈裡封閉運行,資源、渠道、客戶和東道國都關係不大。

所以,一直以來被詬病的華人不能融入當地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是個偽問題。首先還不是能不能,而是根本就不想,因為缺乏動力與機制。

如此在走出去中國資本卵翼下的諸多華商,只要不衝破華人圈這個「繭房」,邊際收益就只能越來越低,走入經營困境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結果整個華商圈就必然「內卷化」,越努力就越是為自己製造更多的障礙,只能是市場越來越擠,生意越做越難,相殘越來越狠。所以,韭菜也就可能幻做砍刀。

想想也真是命苦,在國內要被割韭菜,出了國要被韭菜割。

尾聲

後來,本地華人面臨的空前危機是,因為已許久沒吃到韭菜,嘴裡都沒味兒。

於是各界大佬紛紛表示不能忍,要出手搭救小老頭,請律師、募捐、探監、擔保,因為韭菜,大家又團結起來。不,就是為了小老頭,這就是個苦幹農民,孤冷伶仃,並且平素友善,熱心助人,這件事前因後果是非曲直也無需多論,華人圈知與不知,莫不同情。

只是,餃子、盒子、炒雞蛋之後呢?能不能試試恰帕提、帕拉薩、庫舍里、塔美亞、艾西馬、芙芙、愛依什(不明白也無所謂,反正都是中國人不大接受的亞非國家百姓日常食品)?當地華社也還是有過暖人的時刻。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泳遠有多遠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31/166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