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地方債失控創新高 近半新債用作償還舊債

地方債失控創新高

中國經濟在今年上半年強勁反彈,但同時債務卻持續急升,官方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頭十個月地方債急增,已直逼30萬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更令人關注的,是接近一半新增債務並沒有投入經濟,而是用作償還舊債。

中國財政部周二(23日)公布最新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數據。今年1月至10月,中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合計6.49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6%,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再融資債券發行2.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5%。也就是說,今年地方債發行增加主要是由再融資債券放量所致。

另外,中國財政部亦指出,截至今年10月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約29.7萬億元。而按地區劃分,今年1月至10月,廣東省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為5894億元。

財經學者:地方債務未來20年將繼續增加

中國獨立金融學者鞏勝利周二(23日)對本台分析,中國地方政府債券餘額,與美國的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但單從中國地方債務增長的趨勢來看,他認為,因應土地稅收減少、工業發展的花費增加等方面,這個情況很難在短期內逆轉。

他形容,中國地方政府目前缺錢的情況,「可能比任何時期都要嚴峻」,並估計今年地方債務或會超過30萬億元,而地方債務增加的趨勢,將會持續最少20年,因為中央宣布中國達到小康水平後,需要花費的範疇只會不斷增加,包括在解決能源問題,和城市建設方面。

鞏勝利:「中國的電力(情況)非常嚴峻,環保用電不到百分之十幾,也就是中國的用電,百分之72以上,靠火力發電。可以想像的是,中國未來火力(發電)改造,變成新能源、清潔性能源,那是一個浩大工程。(現在)火力發電,就是要燒煤燒油。基礎能源的商品都要靠進口來維持,你想,沒有錢,沒有地方債,怎樣在今後運行,這是一個難題。」

財經學者:房地產市場和土地收入已不可靠 地方舉債成為唯一辦法

中國金融學者陳有成周二(23日)指出,地方政府的收入來自「稅、利、債、費」四方面,即是政府稅收、國有企業的利潤、發行債務,以及政府收取的罰款。他分析稱,地方政府之前的收入來源,主要依賴房地產市場和土地收入,但如今這兩方面的發展都不如以往般堅挺,加上從疫情以來,民營企業的經營也逐漸艱難,難以向政府繳納足夠稅收,讓地方收入減少,所以只能不斷借貸。

陳有成:「房地產市場像恆大、碧桂園,甚至中央國有企業當中的房地產板塊,都出現雪崩式的業務下滑,地方政府賴以生存的土地財政,現在已經日落西山、輝煌不再。地方政府沒有辦法,舉債成為她『拆東牆補西牆』的唯一方法。」

高盛: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已達到經濟規模的一半以上

早於今年9月,彭博引述高盛研究報告指,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隱性債務)債務總額,已從2013年的16萬億元人民幣,增加至去年底的53萬億元,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2%,且高於官方公布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

報告解釋,「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即是地方政府以其他融資方式借入貸款,而不讓其出現在自己資產負債表上的一種借貸工具,但金融市場仍會視其為地方政府債務。

報告亦分析,鑑於土地銷售速度放緩,可能需要增加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提高地方政府融資靈活性,以支持整體經濟發展,認為政府有需要彈性處理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23/167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