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的四大天規,違反必有災!

天規一:名聲不能大於才華 天規二:財富不能大於德行

現實生活中,有些現象很值得反思:

有些人家大業大,卻終落得個家財散盡;有些人一直默默無聞,卻不經意間開始嶄露頭角。

有些人天資聰穎,卻一生碌碌無為;有些人看似愚鈍,卻一路開掛,做什麼,成什麼。

這裡面究竟有什麼玄機呢?

中國有句古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道公平,凡事有因必有果。

人這一生,有四大天規,一旦參透,將會苦盡甘來;但若違反,必定有災。

《了凡四訓》有云:「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

若一個人享有盛名,卻才華不夠,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和災難。

清朝的張佩綸,他的官職是左副都御史,卻擅長寫議兵疏。

無論是分析形勢、還是如何把握時機調兵遣將,都說得頭頭是道、滴水不漏,連很多久經沙場的老將都自嘆不如。

久而久之,張佩綸以「知兵」而名揚天下,連慈禧都認為他是軍事奇才。恰逢中法戰爭,慈禧就派他到前線總署全部事宜。

然而,在真正的戰火面前,張佩綸驚慌失措。不僅沒能指揮戰鬥,反而臨陣棄逃,致使福建水師全軍覆沒,馬尾船廠被炸,官兵死傷無數。當然,他也被革職戍邊,遭世人唾罵。

這就是名不副實的奇禍。倘若張佩綸沒有「知兵」的美譽,以他的官職,怎麼也不至於被派到前線指揮作戰。

古人常說:「名者,造物所忌。」

好名聲是福報,卻為天地所忌諱。若名聲大於才華,則是福報已大過功德,容易帶來禍患。

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都會通過各種途徑擴大影響力。

前些年,深圳一女教師,發表了眾多閱讀指導類文章,受到無數教師和孩子的追捧。然而,不久就曝出「抄襲門」,曾有的榮譽一一被取消,「最美女校長」從此跌落神壇。

盛名之下,實難自副。

一個人追求名聲沒有錯,但若才華不匹配,也就意味著在透支超出能力以外的資源。一旦透支完畢,災禍自然就來了。

因而,當一個人名聲日盛時,更應不斷提升實力,讓實力提升的速度超過聲名日顯的速度。如此,方能避免災禍,走向更大的成功。

古人有云:「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禍。」

一個人得到的財富,若與德行不符,也必將被財富壓垮。而那些不從「正道」獲取財富的人,必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乾隆時期的和珅,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仗著乾隆的信任,巧取豪奪、貪污受賄,過上了帝王般的奢侈生活。可這位49歲的權臣,卻接二連三遭遇橫禍。

和珅的次子,剛滿兩歲就夭折;兩個月後,其弟弟染瘴氣而死;第二年,和珅孫子夭折;緊接著,妻子去世。在嘉慶帝登基後不到一年,和珅也被賜死。

一個人,有多大的德行,就能夠承受多大的財富,否則只能是害人害己。

和珅死後,所有不義之財被盡數沒收,數額相當於清政府15年的財政收入。曾經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和珅,最終落得個「和珅倒,嘉慶飽」的下場。

《大學》上講:「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德行是人的根本,財富則是末梢之物。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人家財萬貫卻英年早逝,有人一添置豪宅就猝然離世,還有中了彩票一夜暴富的,很快又一貧如洗...

究其根本,是德行不夠,承受不住財富的福報。

這就是:百金財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外財不富德窮人。只有依託於德行,才能真正擁得住財富。

那麼,擁得住的財富從何而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我們能夠擁有的,都需要靠自己創造轉化而來。若不擇手段牟利,或不勞而獲地享用財富,就必會給自己、給子孫後代帶來災難。

所謂厚德載物,就是唯有厚德,才配得上厚財。若德薄而財厚,財必移其位。

天規三:地位不能大於貢獻

《韓非子.顯學》中說:「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

宰相、將領都是從地方、從基層逐步提拔的,如此,才能更好的在其位謀其事,也能得到部下的擁戴。

東漢末年的董卓,恰恰是個反例。

他奉命進京討伐十常侍之亂,卻因緣巧合,在半道中救下了皇帝。從此,董卓掌握了朝權,挾天子以令諸侯。

掌權後的董卓,試圖改革圖強,卻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屢屢受阻。惱羞成怒下,他開始虐待天子、穢亂後宮,還火燒洛陽屠殺士子平民。

違背天道人倫的董卓,不久之後,即被大臣王允聯合將軍呂布,設下連環計,死於非命。

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董卓從涼州一普通將領,一步登到金字塔頂端,雖建立過功勳,但對朝廷對天下蒼生而言,他的貢獻,無法匹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因而,當一個人的地位高於貢獻時,必然引起周圍人的不服、妒忌,甚至被算計,招致橫禍。

2018年,娛樂圈某女星,公然領「國家精神造就者」獎項,引起全網一片譁然。

網友不平:「何德何能,敢於與造福億萬人的袁隆平比肩。」官媒痛批:「中國精神,到底在哪裡?」

榮耀過大,貢獻過小,必將壓垮自己。

這位女星,後來因逃稅一事,被人民日報點名封殺至今,可謂是因果相報,一切皆有定數。

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被吹捧的人,必須是在相應的領域有過巨大貢獻的人。如此,才能被擁護,才能在位子上坐得安穩。

而那些不惜一切手段,無視自身能耐、貢獻的人,即使一時可以得逞,也總有一天摔下來,摔得更慘。

天規四:職位不能大於能力

《論語·季氏》中說:「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有才能,就在相應的職位上施展;若不能勝任,就應該辭任。

若一個人的職位高於能力,終將害人害己。

戰國時期的公子卬,正應了這句話。

秦國日趨強大,需要越過魏國開疆拓土。如此,註定秦國和魏國之間,不是你吞併我,就是我滅了你。

在此形勢下,秦魏河西之戰拉開了序幕。

秦國由商鞅率領,魏國則由公子卬統領,而此兩人,是魏國的舊相識。

陣前交鋒時,公孫鞅派人送信給公子卬,寫道:「不如咱們見一面,定一盟約,再喝一場,各自收兵,以免兩國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公子卬相信了商鞅,前往秦國會面。

然而,訂立過盟約後,商鞅卻命人將公子卬抓起來,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軍攻打,重創魏軍。

此次戰役,作為一軍統帥,公子卬的智識顯然是不夠的,連最基本的兵不厭詐都未能識別,不但自己成了俘虜,同時加速了魏國的沒落。

聽過一個小故事。

老人在河邊釣魚,有個孩子在旁邊觀看。沒多久,老人就釣了滿簍的魚。

老人很慷慨地要把魚送給小孩,但小孩拒絕道:「我想要你的釣魚竿,這樣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都有吃不完的魚。」

這個孩子是不是很聰明?

錯了,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都吃不到。釣魚,重要的不在魚竿,而在於釣魚的技巧。

人生亦是如此。

很多人熱衷於位高權重,卻忽略了學習和提升自己。以為只要當上了某官某長,坐上了某個職位,就能叱吒風雲。

然而,如果職位在升高,能力卻跟不上,等於在駕馭超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如此,無異於刀口舔血,必然給日後的坍塌埋下伏筆。

常言道:「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真正決定你能夠走得穩,走得遠的,不是職位,而是與之匹配的能力。

《周易·繫辭下》中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四大天規,盡在其中。

想要有名聲,才華得具備;想要有財富,德行要守住;想要有地位,貢獻要先做;想要有職位,能力要匹配。

老天是公平的,一個人只能享受到他能夠匹配的東西。

而想要得到一樣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配的上它。否則,不僅是妄想,還會帶來災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知一哲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24/167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