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台灣與大陸:因為我們沒有共同的歷史記憶

作者:
台灣跟大陸這一百多年來,實質有聯繫的只有1945到1949這短短四年間,絕大多數的民眾根本不足以了解大陸是什麼,這扇門就關上了,等到40年後這扇門又重新慢慢開啟時,台灣人因為長期反攻大陸政治教育及宣傳的影響,已經帶著另一種有色角度好奇來看大陸。

失了,然後下次出現,就是台灣光復,中間五十年,台灣在幹嘛?

像我這樣的70年代生人,以為也在革命北伐抗戰,等於將發生在大陸的這五十年間歷史,直接移植到台灣五十年一樣。

前不久我去聽了一場座談會,有位老人談他們在敵占區下某縣城的生活,他說得挺平淡,他們家經營油行,有一天日本人突然來了,可是依然是每天早上開店,黃昏關店,有時到他地進貨,翻過幾座山要防土匪,過年依然吃年夜飯放鞭炮,除了出入城門要被日本兵檢查外,生活並沒有太大變化。

這時就有一中年男子跳起來破口大罵「漢奸走狗」,言下之意,就是你為什麼你苟且偷生?

為什麼沒有起來反抗?

為什麼你沒有跟著逃到大後方?

也許敵占下的生活被認為政治不正確,並不光彩所以避而不提,在大陸,對抗戰的歷史研究,經常也都是在戰場,在大後方,在敵後作戰上,卻很少聽說過敵占之下人民生活狀態,也許敵占區太大,每個地方的經驗都不同,可是不能否認,即使受到再大的壓迫,再大的苦難,即使苟延殘喘,「生活」也是存在。

戰後新一代的台灣人對中國曆史記得清清楚楚,卻不知道那五十年間自己的家鄉發生些什麼事,他們知道黃河長江流經的省份,卻排不出台灣由北到南的縣市;

他們跟著唱《長城謠》歌頌關外,可是不會唱母語的民謠。

吳念真的自傳性電影《多桑》講受日據教育的父親,與戰後出生受教育的子女在意識型態上的不同,鬧出很多家庭糾紛

台灣跟大陸這一百多年來,實質有聯繫的只有1945到1949這短短四年間,絕大多數的民眾根本不足以了解大陸是什麼,這扇門就關上了,等到40年後這扇門又重新慢慢開啟時,台灣人因為長期反攻大陸政治教育及宣傳的影響,已經帶著另一種有色角度好奇來看大陸。

我意並不在重述一次那些所謂台灣「悲情」的歷史,事實上,台灣人一大問題就是太常沉溺在自己所謂的悲情歷史當中,用太多感動自我的悲情往事作為排拒他群體的理由,覺得為什麼別人都不能理解台灣人的想法。

從歷史的長河來看,這種悲情真不算什麼,任何時代,任何族群,群體,大到一個民族,都有類似的苦難歷史與記憶,不僅台灣有,久遠一點,以前猶太人有,近一點巴爾幹諸民族也有,在亞洲,韓國的「苦海深仇」廣為人知,大陸也有「百年國恥」顛沛流離的記憶,就算是發起戰爭的侵略者日本,被丟了兩顆原子彈後到現在也有「被害者意識」,即使到了科技發達衛星已能飛出太陽系的現在,這樣的「民族悲情」仍然不斷持續發生,比如現在的非洲,現在的庫德族。

但我不太愛提所謂「歷史長河」、「歷史巨輪」,因為「個人」的微小吶喊總在這些後人看做「風雲」的豪邁敘事中被碾壓,風一吹,煙消雲滅,儘管這些「悲情」都是歷史上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真的不算什麼,可是沒有人會願意活那悲情的當下,因為不幸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會被「碾壓」的那群人。

普法戰爭時期的法國歷史學家勒南(Ernest Renan)發表過一篇名為《何謂民族》的知名演說「共同的苦難比起歡愉更能團結人民,對民族記憶來說,悲憤比勝利更有價值」

比悲情更可悲的是,明明大家都有類似的悲情,卻又無法包容他者的悲情,假裝不存在:猶太人亡國後遠離他鄉,千年來遭受歧視,遭有計劃屠殺,本該是最能理解亡國之苦;

復國之後,卻同樣迫害巴勒斯坦人,將他們趕出家園。

上世紀90年代的巴爾幹戰爭,不同的國家民族都能淚聲俱下述說自己的悲情,不管你聽那一方說,都很有道理都值得同情,他們彼此卻又同樣的手段去屠殺非我族類,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悲情並不意味著不同族群的人類可以相互理解,有時候反而變成族群間的零和。

台灣意識強的人經常高喊「台灣人出頭天」,同樣的,大陸也高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看似歷史脈絡不同,卻殊途同歸,背後都是一連串苦難、屈辱的歷史條件所搭建而成的情感結構,台灣被割讓出去後無法切身體會什麼是「百年國恥」,從自身的立場只知道這塊土地上的統治者來來去去,沉溺在自己的悲情里;

而大陸自然也難理解,為什麼台灣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冷感,那是因為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因為歷史原因,慢慢培養出對「政權」的不信任,轉而對自由的追求,對多元化的守護。

如果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很遺憾,過去一百多年來,兩岸並沒有很多可以一同想像的載體。

回顧台灣歷史,早期開拓移民,漳州人泉州人械鬥不停,他們面對粵籍客家人時,才意識到自己是閩籍;

閩粵移民遇到原住民時,才意識到自己是漢人;

待日本占領台灣,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間,台灣人又意識到他們與日本本土人的不同;

台灣光復國民黨來接受台灣以後,讓許多台灣人徹底失望,寧願相信以前日本人做得更好;

1949年外省移民大量來台,台灣人與外省人,從一開始衝突不斷,經過了幾十年,在這風雨飄搖的小島上共同渡過不知多少外部而來的危機,大家都一樣苦哈哈,待第二代,第三代人出生,省籍情結越來越淡。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微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29/167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