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華語娛樂 > 正文

胡蝶去世三十年了,這場謠言,也該終結了

我總是這樣想,社會為什麼對待女子這樣刻薄呢,我是什麼待遇都遭受過,往往有許多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而人家是似乎千真萬確的那樣傳說著了。在這種待遇之下,可真不容易過。要是置諸不聞不問,會使得譏嘲之上又加了譏嘲,要是去辯正呢,我一千個事實似乎還抵不上人家半句謠言。好像什麼不應該做的事,全應該由女子做出來。就是你不曾做,硬說你做了,還不由你辯正。

——胡蝶

少女胡蝶,投考電影學校時的裝扮

大凡對於出名人物,人們對於他們的一切,姓名、出身,乃至生活瑣事都有種種傳說、猜測、推理,久而久之,竟成了「事實」,以致當事人百口莫辯。對於胡蝶更不例外。

為完成朱先生生前的囑託,1985年,我開始撰寫《胡蝶回憶錄》。那時,胡蝶尚健在,所以有很多傳言,我都盡我所能,和她一一核對。我看到報紙雜誌有很多與事實不符的報導,甚至同一時期的報紙都互相矛盾,在驚訝之餘,甚感不平。

她總笑著勸我:「我向來不太在乎這些空穴來風,如果我對每個流言都那麼認真,我也就無法全心全意地從事電影演員的工作了。」她就是這樣一個小事隨和、大節不含糊的人。

一、有傳言說胡蝶是滿族、東北人。胡蝶是地地道道的廣東女子,但她的庶母高秀貞(胡蝶父親的妾,胡蝶親生母親是漢人)卻是前清皇族旗人,庶母的母親,胡蝶也尊稱為姥姥。胡蝶從影后,很多時候她都跟在胡蝶身邊,照料胡蝶的生活。胡蝶一口幾可亂真的京白也是跟姥姥學的。也許這是她被誤解為滿族的原因吧!

1915年,胡蝶(坐左1)7歲在東北溝幫子與父胡少貢(立左1)、姑母(立左3)、母呂氏(左4),表姐(立左2)、堂妹胡珊(坐左2)

二、和張學良跳舞,當年也曾傳得沸沸揚揚,事後證明這完全是子虛烏有,是日本通訊社造謠中傷張學良,以引起國人對他的憤恨,轉移目標。

當時胡蝶正在北平拍外景,由於拍攝時間緊迫,外景隊吃住都在一起,根本沒有個人活動的時間。後來明星影片公司及演職員曾聯名登報聲明。此事現在早已澄清,而受輿論傷害的張學良和胡蝶,雖然也曾在同一個城市住過,卻是終其一生從未謀面。

三、關於她和戴笠,這是謠傳最多的一則緋聞,時至今日,這樣的謠傳不但在各種已出版的傳記、回憶文章乃至影視片中出現,雖然有學者做了深入的探討,以歷史佐證,但以訛傳訛,真相竟無以大白。

如果說,在我未認識胡蝶前,對這個謠言還有所懷疑的話,在和胡蝶交往十多年後,綜觀她的個性和為人,我認為這是莫須有的造謠中傷,但我還是親自向胡蝶求證。胡蝶承認和戴笠認識,也有一般的交往,但並沒有如謠傳所說的種種情事。謠言止於智者,我撰寫《胡蝶回憶錄》時,重在胡蝶對中國電影事業的貢獻,清者自清,這是我沒有將這段謠言的辯誣寫入的原因。

胡蝶(飾沈麗瓊)主演的第一部影片《秋扇怨》劇照

這次再版,我就胡蝶生前和她訪談的筆錄,對已出版的《胡蝶回憶錄》作了補充,將胡蝶所談到的各個時期的活動和有關歷史的記載對照,並摘列出有關人士的文章作參考,排列出「胡蝶年表」。希望能引起讀者、關心愛護胡蝶的觀眾和電影史研究者的重視,作出公正的判斷,還歷史以本來的面目。

以下是根據《胡蝶回憶錄》梳理出胡蝶從1941年到1945年間的行蹤:

1944年5、6月份之前,胡蝶與全家人在一起,一直處於奔波狀態。

胡蝶少女時代和同為電影演員的堂妹胡珊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12月8日美英對日宣戰,中國在經歷了四年多的抗日戰爭後,於12月9日正式對日宣戰,澳大利亞等二十多個國家也相繼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2月25日香港淪陷,其時胡蝶、梅蘭芳等名人均居香港。據胡蝶在寫書時回憶,香港淪陷後,他們一家又在香港住了將近一年。

當年負責監視在港文化名人的日本人和久田幸助在日本《文藝春秋》雜誌上有篇文章談到1942年將近舊曆年底的某一天(胡蝶自己的記憶是該年的深秋),胡蝶上街被街上崗哨的日軍無理盤問,言語粗暴。本來胡蝶已在考慮去大後方,這一次人格的傷害和侮辱,加速也加強了胡蝶求去的決心。

《啼笑因緣》劇照之二,右起:鄭小秋、胡蝶、龔稼農、嚴月嫻在北京拍外景

據胡蝶回憶,她和全家離港是由女童軍楊惠敏安排的。胡蝶在上海時就和杜月笙相識,楊惠敏帶了杜月笙的信找到胡蝶聯繫安排,由東江游擊隊負責將胡蝶全家送到惠陽。在惠陽胡蝶還因身體過度勞累住進醫院,胡蝶說當時還有謠傳她去世,出院後繼續出發到曲江,在船上住了兩個月,才在曲江電信局長李大超幫助下蓋了一所簡易房子取名「蝶聲小築」。胡蝶一家在曲江住了一年多,其間,胡蝶參與了當地體育運動會的剪彩儀式等諸多活動,報紙都有報導。

之後,因戰火逼近曲江,胡蝶全家決定取道桂林前往重慶。抵達桂林後,本以為「可以住些日子」,因陋就簡蓋了房子,潘有聲也與朋友組織公司,「經營藥品、日用品維持家庭生計」。但日軍即將入侵的消息日緊,全家又決定再向重慶方向逃亡。據胡蝶回憶,當時去重慶須經貴州,他們是取道貴州獨山前往重慶,到達重慶約是1944年五六月份,天氣已是開始熱了。她回憶說,一路上是被日本鬼子追著逃難。抵達重慶後,就住在南岸楊虎家。她的這段經歷在回憶錄中都有描述。

1935年11月23日胡蝶與潘有聲舉行結婚典禮

又據1986年3月8日北京《團結報》記者韓宗燕在《呂恩談胡蝶》一文中提到,呂恩說:「我第一次和胡蝶見面是1945年春天,在重慶。當時我們話劇團上演《小人物狂想曲》,我扮演一個從香港來的小姐。那時劇團的條件差,沒有特別的演出服裝。演員一般是穿自己的衣服或者是四處去借服裝。演出前夕,導演沈浮寫了張字條,介紹我去找胡蝶借衣服。要去找一位大明星借東西,我還真有點膽怯。胡蝶是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香港淪陷以後,在國際紅十字會幫助下由香港輾轉到重慶的,住在南岸玄壇廟山坡上楊虎家裡。我就是在那裡見到她的。」

1944年8月,胡蝶應邀參加電影《建國之路》的拍攝,卻在桂林拍攝外景時,遭遇日軍最猛烈的湘桂總攻擊,外景隊器材盡失,外景隊人員夾雜在逃難的百姓人群中,歷盡艱辛,於年底才回到重慶。

最後一部影片《塔里的女人》,胡蝶(飾黎薇的母親)與汪玲(飾黎薇)劇照

1945年暫時息影的胡蝶成了台下觀眾,出入各種文藝活動場合,和影劇界人士都有交往。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戰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勝利宣告結束。

謠言洶洶。但胡蝶晚年已然看淡,唯云:

「關於(在重慶)這一段生活,也有很多傳言,而且以訛傳訛,成了有確鑿之據的事實,現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齡也算得上高壽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實是很短暫的,對於個人生活瑣事,雖有訛傳,也不必過於計較,緊要的是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胡蝶去世快30年了。這場謠言,也該終結了。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作家文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20/168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