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眠之夜》裡有一句話:「動不動就憤怒,表示幼稚得無法駕馭自己。」
深以為然。
一個人的豁達,體現在落魄的時候;一個人的涵養,體現在生氣的時候。
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是一場災難。
不為過去的事徒增煩惱,也不為眼前的事糟心煩憂,控制自己,少些脾氣,多些理智。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既讓自己陷入情緒的漩渦,又對身體造成了危害。
不如放過自己,善待自己。
要知道,快樂不是因為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
少生怨氣,是一種智慧
有句話說得好:「人總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遺忘了所擁有的。」
面對無法改變的事時,抱怨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會把情緒弄得糟糕透頂。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因家中受到迫害而不得不背井離鄉逃到其他地方。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村莊,村莊被洪水衝垮了。
他看著滿目瘡痍的村莊,不禁悲從中來,覺得自己的命運就像這個被沖毀的村莊一樣。
走著走著,他看見一個農夫站在被洪水淹沒的田地旁。
農夫面帶微笑,沒有抱怨也沒有悲傷。
年輕人感到非常奇怪,就去問農夫:
「為什麼你不抱怨上天帶來的災難呢?為什麼你不為被淹沒的莊稼而悲傷呢?」
農夫說:
「這些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了,抱怨也沒有用。雖說洪水淹沒了莊稼,但是也帶來了許多的養料,使土地變得肥沃,我相信明年一定會有好收成的。」
年輕人受到了啟發,不再抱怨命運,從此努力生活。
做人,就需要有農夫的智慧,不一味抱怨,要從痛苦中尋找生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對人對事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苛求別人和你想像中的一樣完美。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不要總是抱怨別人。
改變自己,不要讓自己沉浸在抱怨之中。
學會不抱怨,學會在逆境中找到生存方式,學會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一切。
少生怒氣,是一種修養
看過這樣一句話:
「當周圍的人良善可親,我們也可以溫順有禮;如果周圍的人邪惡異常,我們很快也會變得張牙舞爪。」
憤怒是人頂端的情緒,一個充滿怒氣的人,智商基本為零。
而能控制自己的怒氣,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在盛怒的當下,人會失去理智,變的傷人傷己。
忍耐往往比憤怒更有效。
很多時候,你應該感激那些毫不顧及你的人,別人做得越絕,你反而越容易走得出去。
哀莫大於心不死,幸莫過於死徹底。
湯瑪士·傑佛遜曾說:
「生氣時,在開口前數十下;如果異常憤怒,那就數到一百吧。」
所以,放平心態,讓怒氣和自己擦身而過,留一方純淨安寧給自己。
少生閒氣,是一種活法
《奇葩說》裡有這樣一句有意思的話:
「問渠那得清如許,渠說管好你自己。」
初讀覺得好笑,再讀卻品出了其中的深意。
生活就是各掃門前雪的過程,與其為他人生氣,不如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有人問作家余光中:
「李敖天天找你茬,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余光中沉吟片刻答:
「天天罵我,說明他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不管閒事,不生閒氣,既是對別人的禮貌,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有一次,愛因斯坦和朋友去超市買東西,出門時大包小包在手裡提著,低著頭在想事情。
因此不小心碰到了一位年輕人,年輕人二話沒說重重地給了愛因斯坦一拳。
愛因斯坦只說了一句「對不起」就繼續低著頭往前走。
朋友連忙走上去問愛因斯坦怎麼不和他理論。
愛因斯坦疑惑地看了朋友一眼:
「撞了人本身就是我不對,也許那年輕人有什麼煩惱的事情正不開心呢!遇到我撞了他正好發泄出來那不是很好嗎?」
朋友又問:「難道你不生氣嗎?」
愛因斯坦回答:「他生氣是他的事情,和我有什麼關係?」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世界上沒有什麼過不去,只有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很多時候,回過頭來很多苦不堪言的事,其實都是自己和自己在較勁。
苦也是一天,樂也是一天,放過自己,不生氣,好好活。
演員陳道明說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的涵養,不在心平氣和時,而是心浮氣躁時;
一個人的理性,不在風平浪靜時,而是眾聲喧譁時;
一個人的慈悲,不在居高臨下時,而是人微言輕時;
情侶間的尊重,不是閒情逸緻時,而是觀點相左時;
夫妻間的恩愛,不在花前月下時,而是大難臨頭時。
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點一點扔。
走出來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
這樣,路就會越走越長,心就會越走越靜,才能留一點時間讓自己思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學著莫生氣,就是人生的另一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