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原來,中年以後最好的「惜命」方式,並非養生,而是做好以下4點

01

網絡上有一句高贊的話:「如果幸福太難,那我願你快樂;如果快樂太難,那我願你平安。」

幸福是人類此生最高的追求,快樂是人類的第二大追求。而平安,則是一切幸福以及快樂的根本。

沒有平安,就不會有快樂,更不會有幸福。生命的長度,是「1」,而其餘的一切,都是「1」後面的「0」。少了「1」,一切都會消失不見。

有詩云:「歷經世間多少事,方知平安值千金。」

經歷了這世間的諸多事兒之後,相信我們都會明白,平平安安,才是一個人最為實在的追求。而其餘的一切,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在你看來,如何才能做到「平安」二字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還是懂得養生比較好,吃點保健品,花點錢去保養身體。

像這種觀念,不能說它錯,只能說還是淺層次的一點。要知道,所有吃保健品的做法,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中年之後最好的惜命方式,並非是養生,而是做好這些事兒。

02

餘生最好的惜命方式——寬心處事。

漢代的劉向說過:「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繩墨者彰。」

一個人的心如果像大地一般寬闊,那他就能愈發活得通透起來。同時,如果他的行為能夠像繩墨一般規規矩矩,不越界,那他終究會迎來安安穩穩的一生。

人心要寬,方能容納人生諸多的悲歡離合。

試想,如果他一遇到問題就大呼小叫,甚至忐忑不安,鬱鬱寡歡,那他又怎能長久地活下去呢?最後,只能越活越悲催。

以往有兩個老闆,一個人的心胸寬廣,爭長久而不爭一時。而另一個人卻斤斤計較,內心放不開。直到今時今日,前者的公司越做越大,而後者卻中了風,如今連自理都成問題。

為什麼人與人的差距會那麼大呢?

一句話就能概括,你的心能夠容納多少的事物,那你的人生就能有多幸福。

安康,並非是上天賦予的,而是自己修養出來的。

03

餘生最好的惜命方式——生活有度。

人活一世,不論身處於怎樣的環境當中,都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對此,賈誼在《新書·容經》中寫道:「故過猶不及,有餘猶不足也。」

我們做事超過了一個度,那這件事就跟沒有做一樣。

就拿賺錢這件事來說,他透支了精力去賺錢,然後患上了一大堆的職業病,從而花了不少的醫藥費。如此,他所賺來的錢,都全部給了醫院了。

尤其是中年人,無論做什麼事兒,養成怎樣的生活習慣,都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吃飯的時候,我們沒必要吃得太飽,六七分飽就可以了,留三四分的空間給自己。

待人接物的時候,我們沒必要過分上心,六七分真情就可以了,留三四分的餘地給自己。

運動跑步的時候,我們沒必要一次性跑太遠,六七分運動就可以了,留三四分的精力給自己。

生活有度的本質,便是留現在一些餘地,也留未來一些餘地,從而讓人生愈發變得長久起來。

04

餘生最好的惜命方式——減少內耗。

人到中年所要面臨的內耗,無非是情緒內耗、家庭內耗以及職場內耗。

在這三個內耗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情緒內耗」

本來生活安穩,但我們卻杞人憂天,總認為未來會很不好。如此,我們就會被情緒內耗影響,從而活得忐忑不安起來。

本來心情不錯,但我們卻受到別人的影響,認為生活過分糟糕。如此,我們就會被情緒內耗影響,從而活得愈發抑鬱起來。

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這八個字,腳踏實地,眼觀未來。

無論我們做什麼事兒,只需要把現在的事兒做好,那就足夠了。而未來的事兒,我們只需要做個規劃就可以,其餘的就不要想太多了。

胡思亂想,是現代人患抑鬱症的關鍵問題之一。而心態的問題,終究會影響到身體健康的問題。因為心理和生理,那是息息相關的。

05

餘生最好的惜命方式——減少不必要的欲望。

人類因為欲望而發展了起來,也因為欲望而愈發活得痛苦。

叔本華認為,人類的欲望就像鐘擺,當欲望被滿足時,人會感覺到無聊。可當欲望無法被滿足時,又會感覺到痛苦。

人類,說得好聽點,是欲望的主人。而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人類不過是欲望的奴隸罷了。

5000元工資的人,渴望月入過萬;月入過萬的人,渴望月入過五萬;而月入過五萬的人,渴望月入過十萬。如此毫無節制地追求下去,相信我們會活得痛苦不堪。

為什麼我們常說「知足常樂」呢?唯有認清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我們才能擁有更高級的人生。

一切的美好,都不是貪婪出來的結果,而是順其自然孕育而生的果實。

人到中年,減少不必要的欲望,活得淡然樸實一點,或許我們能越活越年輕。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舒山有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17/170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