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正月里,理髮師為什麼「克」舅舅?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

如果有誰忤逆規矩想要在正月里剪頭,大概率會被媽媽或姥姥呵斥:你舅舅饒不了你!

小時候,我曾對這個習俗倍感困惑,如果偶爾在街上碰到一兩家在中國新年期間勤勞開張的理髮店,腦袋裡便會上演迷惑一幕——舅舅,您還好嗎?

我也聽過一些想要藉此「克」舅的人,有個段子說,那些不愛老公的舅媽,會專門派外甥在正月里去理髮。

不過,舅舅到底做錯了什麼,要被全民「聚焦」?

那些不愛老公的舅媽,會專門派外甥在正月里去理髮。

「死舅」的傳說,其實源於清軍入關的「剃髮令」。

1644年,順治元年,清廷下達了「剃髮令」。滿族統治者決定從文化習俗入手,先改變髮式——腦袋上只有一小片區域可以留頭髮,其餘地方剃光。

很多人對清朝男性的髮型想像,都來自《還珠格格》《延禧攻略》這類古裝劇:一根及腰的麻花辮,上馬前甩一甩,迷倒少女一片。

但實際情況是,清朝初期的「白馬少爺」不僅沒有英姿,可能還有一點逗趣——光潔的腦袋瓜上,留著一根細軟的小辮,隨風飄蕩。

這種髮型名為「金錢鼠尾」「金錢小頂」,留頭髮的面積不得超過一枚銅錢的面積,而我們在影視劇里看到的大麻花辮,則被認為是清代晚期的男性髮型。

清朝初期的髮型名為「金錢鼠尾」「金錢小頂」。/網絡圖片

但國人向來「視發如命」,誰動了我的頭髮,誰就是傷我自尊、毀我名譽。甚至,中國古代還有一項專門關於剃頭的刑罰,名為「髡(kūn)刑」,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剃髮令」令漢人大怒,最終這項法令被廢除了。

實際上,清朝初期的「白馬少爺」並沒有你想像中的「英姿」。/《還珠格格》劇照

一年後,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攝政王多爾袞再次下達「剃髮令」,這一次,政策執行得十分徹底,要求無論官民,都必須在十天之內,把頭剃成規定髮型,並撂下狠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剃頭到底有多痛苦呢?《大中國志》記載過:「他們失掉頭上的一根頭髮,會比失去臉上的鬍鬚更加難受。」

也因此,民間誕生了一個歇後語「正月里剃頭——思舊」,以此來懷念之前的文化習俗。之後,「死舅」被大家用作諧音梗,暗指「思舊」,而拒絕正月剪頭,成為了一種反抗行為。

「他們失掉頭上的一根頭髮,會比失去臉上的鬍鬚更加難受。」

到了現代商業社會,「正月不剃頭」成了對Tony老師們的一種利多,因為這條民俗,理髮店的生意在中國新年前翻倍;更重要的是,平時累到虛脫的Tony老師,可以趁機在中國新年睡個好覺,就算一整條街的商鋪都已陸續開門,理髮店還是有勇氣大門緊閉。

當然啦,如果你沒有舅舅或者有一個開明的舅舅,你也可以在正月理直氣壯地走進理髮店:Tony,來,今兒就給我理個頭!

責任編輯: 陳茉莉  來源:新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19/171079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