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中國才是美國安全政策的核心

俄烏邊界局勢日趨緊張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卻對亞太地區開始了為期七天的訪問行程,《世界報》認為,僅此一點就足以顯示美國外交及安全政策領域的核心所在。這篇題為《德國的安全已然成了次要問題》的報導寫道:

"這就是歐洲人這些天來在外交政策領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歐洲大陸面臨數十年來最大規模地面戰爭風險的時刻,美國人卻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美國人外交政策的重點不在歐洲,而是亞洲。

對於歐洲大陸來說,這是一個令人壓抑的現實。畢竟俄羅斯雖然暫時從烏克蘭邊界撤回了軍隊,但戰爭風險並未因此消失。安全政治領域的各種衝突,並未因撤軍行動而消失。即使奧運會仍在進行,但歐洲人對於普京是否會遵守奧林匹克和平理念並沒有十足的把握,2008年,俄羅斯就是在奧運賽事期間侵略了喬治亞

中國才是美國安全政策的核心

阻止俄羅斯侵犯烏克蘭領土,當然也是華盛頓的利益所在。但是令歐洲人感到沮喪的事實卻是,華盛頓避免烏克蘭危機升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這一事態引發亞洲政治秩序的變化。因為就像俄羅斯想吞併烏克蘭一樣,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想吞併台灣。"

如果西方默許俄羅斯軍隊開進烏克蘭,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會受到鼓舞,並可能進而對台灣採取類似的步驟。中俄兩國以前所未有的明確姿態向世人展示,雙方會在實現各自地緣政治目標方面相互提供支持。前不久的普習會晤上雙方表示,俄中關係之好已經超越'極限'。"

中國才是美國安全政策的核心

台海發生戰爭是華盛頓最不希望看到的場面。因為依照對台關係法,美國有義務保障台灣的防禦能力。也就是說一旦中國武力攻台,中美之間必將開戰,甚至會引發世界核大戰。文章最後寫道:"

"中國武力攻台的可能性,以及中國快速擴張軍力,並對亞太其他國家進行經濟霸凌的事實,使得美國不得不對其外交政策的重點進行重新調整:從耗費驚人的中東軍事衝突中脫身,集中精力去遏制中國在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這一外交路線在歐巴馬時代就已初露端倪,而在川普時代正式成型。用一句拜登未必愛聽的話說就是,在美國對華政策方面,拜登繼承了前任川普的傳統。"

中共總理李克強新近在一次關於中國經濟形勢的講話中,要求各電廠全力運行,以避免再度出現能源供給不足的問題。《明鏡》周刊就此寫道:

"這一措施極有可能導致沉重的環境壓力。因為煤電廠的碳排放比天然氣發電廠要高出一倍。但李克強表示,工業及家庭用電必須得到保障。

去年夏季和秋季,曾多次傳出有關中國部分地區供電不足的報導。

中國宣布的上述舉措,意味著中國至少暫時改變了能源政策。因為去年秋季,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曾表示,中國將停止向境外出口煤電設備,並在國內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19/171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