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英國高校廣招中國學生吸金 學者無奈自我審查免招投訴

英國一份最新學術論文發現,四成受訪研究中國問題的英國學者承認,在教導來自中國的學生時,曾自我審查

近年英國高等院校廣招中國學生,以求增加收入,卻引來學術自由的憂慮。英國一份最新學術論文發現,四成受訪研究中國問題的英國學者承認,在教導來自中國的學生時,曾自我審查。而受《港區國安法》影響,近三成受訪英國學者表示,和香港的大學學者合作研究時會有嚴重憂慮。有分析認為,英國高校管理層在處理投訴時偏袒中國學生,使大學老師不得不在課堂上避重就輕,不能暢所欲言。

由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和雅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四名學者,聯合發表的最新學術論文,探討英國學界近年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英國高校與專制國家的國際連結,會否對英國學術自由帶來風險。

研究中國的學者教導中國學生時自我審查

研究團隊在2020年10月向英國94間大學,共2.5萬名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教職員發出問卷,並收回1,500份。問卷其中一條問題,是詢問被訪者在英國教導來自專制國家的學生時,有否自我審查。41%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表示,在教導來自中國的學生時,曾自我審查,高於研究非洲和歐洲國家學者的39%和33%。論文作者形容,這是「最明顯的對比」。

英國一份最新學術論文發現,四成受訪研究中國問題的英國學者承認,在教導來自中國的學生時,曾自我審查。(論文截圖)

論文指出,研究結果顯示英國學者普遍對英國的學術自由存在憂慮,而對於研究中國及非洲等專制政體的英國社會科學家而言,情況尤甚。

市場需求比學術自由更重要?

論文作者之一,牛津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研究員特娜.普雷萊克(Tena Prelec)表示,從事政治和國際關係研究的學者,可能會更擔憂,因為他們教導來自獨裁國家的學生,去進行關於獨裁國家的研究,這使他們的工作變得更加敏感。而另一個原因,是近年來英國高校的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科,積極招收國際學生。

特娜.普雷萊克說:除了商科和法律以外,政治和國際關係學院總是擴招最快的學系,吸納更多本地和國際學生,這可能會在教職員中產生一個印象,就是市場需求比維持學術標準和自由更重要。

高校偏袒中國學生 令其一言不合就投訴

前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助理教授黃偉國,曾任教多家香港大專院校,去年移居英國。他認為十多年前的中國留學生,出外讀書確是為了接收和國內教育不同的觀點,然而近年中國留學生受國內政治教育影響愈來愈深,當他們在課堂上聽到「不中聽」或「政治不正確」的內容時,會毫不猶豫投訴老師,甚至在課堂上當場質問老師。

他曾在香港高校教授「族群」(ethnicity)概念,當他提到上海和香港是兩個不同的「族群」時,有來自中國的學生當場失控指責他。他觀察到,近年英國高校積極招收中國學生,情況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

黃偉國說:很多英國院校為了賺錢,會招收更多國際學生,因為可以收取更貴的學費。環顧世界,哪些國際學生能夠負擔那麼貴的學費?芸芸之中就只有中國學生。

英國高校管理層 破壞學術自由的元兇

他表示,這使英國教職員在真實教學場景中面對巨大壓力,而英國高校的管理層,某程度上就是破壞學術自由的元兇。

黃偉國說:我相信大學校方為了顧及這些中國學生,有很多做法會破壞學術自由。比如因為教學內容中有一些批判中國的思維,而使教授或講師招致學生的投訴,學生會對學生採取偏袒的態度或做法。這使老師、講師或教授覺得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不如我教學時避重就輕算了。

除了廣招中國學生外,英國高校的孔子學院也持續影響各大英國高校。美國早前把孔子學院列為「外交使團」,並大舉關閉境內超過一半孔子學院,然而英國境內30多家孔子學院,卻仍安然無恙。黃偉國認為,這使學者不得不自我審查,特別在教授涉及中國、台灣、香港問題的內容時,不能帶有批判性地指出問題,不能把教學內容完整表達。

國安法使外國學者不敢與香港學者合作

另外,上述論文又指出,《港區國安法》在香港的實施,也曾加了英國學者對中國的擔憂,28%受訪者表示,嚴重憂慮與香港的大學學者進行聯合研究,有38%受訪者則不同意這個說法,大部分人回答「不知道」。

黃偉國表示,香港高等院校早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前,已進行領導層大換血,把港人校長換成海歸派或中國學者,自然會對針對中國社會的研究採取不歡迎態度。而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香港學者和外國學者合作進行學術研究,會否構成「勾結外國勢力」或「顛覆政權」,也沒有人能夠保證,這使香港和外國學者都擔心潛在風險。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26/171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