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又一巨頭出事了 中國樓市會硬著陸嗎?

其實,中國樓市的命運已經註定,黎明不會來了,之後都是漫長的黑暗……而在2022年的伊始,又一家頭部房企財務爆雷了,它就是中國奧園。中國奧園的爆雷比恆大更乾脆,更不留餘地。恆大在爆雷之前,許老闆還賣項目、賣股權、賣飛機、賣別墅,垂死掙扎了一把。至今,恆大也沒放棄自救。就算是裝樣子,也裝出來了。可奧園就不同了,直接宣布:已到期的美元債和未到期的美元債,統統都不還了。

這些年,中國房企巨頭大規模舉債,大規模擴張,財務成本高企,槓桿率居高不下,其中的代表性房企就有恆大集團、華夏幸福、新力控股、陽光城以及融創集團、中國奧園等。

在高負債、高槓桿模式下,恆大集團擴張得最快,也發展得最猛,債務爆雷亦是頗為慘烈。這些房企過於追求短期擴張,成了本輪房地產調控中爆雷最大的導火線。

而在2022年的伊始,又一家頭部房企財務爆雷了,它就是中國奧園。中國奧園的爆雷比恆大更乾脆,更不留餘地。恆大在爆雷之前,許老闆還賣項目、賣股權、賣飛機、賣別墅,垂死掙扎了一把。至今,恆大也沒放棄自救。就算是裝樣子,也裝出來了。可奧園就不同了,直接宣布:已到期的美元債和未到期的美元債,統統都不還了。

奧園攤牌了,就是耍賴,沒錢了,一毛不還!在美元債爆雷之前,奧園的60億理財產品也違約了,眾多投資者都損失慘重。

2022年開年奧園這個雷的出現,足以證明,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就像地下的火山,還沒有完全釋放,房企的債務仍然承壓。

而在眾多私營房企中,融創算是抗壓能力比較強的。可最近發生這一系列事情,卻把融創推到了風口浪尖:頻繁低位配股,被信用評級機構下調評級,到期美元債跌幅創紀錄,終止與萬達酒店的管理協議,旗下公司部分股權被凍結,一口氣轉讓多個項目股權……

這不禁讓人疑惑:融創,到底怎麼了?

融創在近期還上了42.5億元債務。這時候,還能拿得出錢還債的房企,都算是在債務危機的邊緣能撐得住的了。這筆資金的來源很可能是融創賣掉了上海和杭州的三個項目。

在這裡,大家就要想了:誰還有錢來接盤呢?據傳,接盤融創上海項目的是國資遠洋集團旗下的遠洋資本,而接盤融創杭州項目的則是浙江本地國企濱江集團。此外,融創武漢兩個項目分別賣給了武漢城建和首創集團,融創文旅城昆明項目二期40%股權轉讓給了珠海華發集團。融創的騰挪之術還是可以的,但也可以看出有點拆東牆補西牆的意思。

不過,如果我們看一下2021上半年的融創,感覺還是風光無限的:業績創新高,利潤持穩,負債下滑,現金充足,服務公司上市大漲。

「救死扶傷」的白衣騎士,2021年2月以8.17億元捕手已爛尾超8年的大連「君臨天下」項目。5月,以99億元收購廣西彰泰,以430億元巨資收購了其他18個地塊,收購金額占到5月銷售額708億元的74%。

2021年上半年的融創,兩個字:優秀。惠譽標普穆迪摩根大通一票全球信用評級機構,全部上調融創中國的評級。即使是2021年全年,融創的業績依然穩健,全年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5973.6億元,同比增長4%。較6400億的銷售目標,完成率為93.34%,在當下行情里怎麼也算得上是優秀的成績單。

可是,看起來哪哪兒都沒問題的融創,怎麼會突然翻車呢?

前些時,融創發布了一條被「群嘲」的公告,宣稱年底帳面現金約1600億(含合聯營公司帳面現金),足以應對短期的到期債務和項目開發需求,但是考慮內外部可能存在不確定因素,決定通過向市場配售募集額外的股本,保持現金流。

股價跌了近8成的融創分別在11月和1月兩次低價配股,融資119.36億港元。配股就是發行新股,原股東可以低價買入,融創可以藉此籌集資金。由於新股的價格低於市價,對沒有參與配股的股東來說,股價降低利益就會受損。所以融創頻繁的配股行為,引起了投資者不滿,更多人因此質疑融創1600億元的現金流究竟是真是假。

融創宣稱年底帳面現金約1600億,可這1600億元現金包含聯營公司的帳面現金,也就是子公司,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母公司根本無法挪用。房企進駐一個省市,一般會成立一家當地的開發公司,以區域或者城市公司的名義獲取土地,再把土地抵押給銀行,從銀行手中獲取貸款開發建設。因此,這個土地資產是在子公司手中,抵押也是通過子公司的土地資產去抵押。但是現階段購房者信心脆弱,為了保交樓,很多地方限制了地方子公司的資金使用情況,嚴格監管預售資金。這就導致子公司的錢不能隨意挪動,無法及時供給母公司,必須要等整個房子蓋好以後,清算好了以後再說。這對很多地產公司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帳面上有很多錢,但是動彈不得,更無法用來還債。

再者,即使是融創開發建設的樓盤,也並不都是融創百分百持股。融創中國2021年半年報顯示,如果將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銷售收入計入,融創中國上半年的合同銷售金額超過3200億元,而融創中國按項目持股比例應占的權益合同銷售金額只有2000億元,比全口徑的合同銷售金額少了約1200億元。

看到這大家是不是已經明白了,由於很多項目是合作開發,公開的銷售額只有一部分歸屬房企,而這一部分的銷售額中又有一部分被監管了,無法第一時間拿來救火。

四個月前,萬達酒店發布公告稱融創撕毀協了與萬達酒店簽署的酒店管理協議。為此融創要向萬達支付1.33億元作為終止補償,以及向萬達支付6859萬元,結清應付帳款。按照合同規定,雙方的酒店管理合同期限是20年,即應到2037年到期。

但融創卻變卦了。融創在購買萬達物業時做了部分貸款,現在酒店的盈利還不夠利息,同時還要給萬達交酒店管理費。除此之外,融創文旅還沉澱了一千多億元的資產,2021年上半年總收入為26.1億元,管理利潤有4.4億元。千億的資產,半年只有26億元收入,再加上千億規模需要固定的運維成本和人工成本,資金周轉成了一潭死水。所以近一年,融創陸續折價賣掉了多個重量級的文旅項目股份。比如,西雙版納環球世紀會展旅遊公司70%股權轉讓給中融信託;比如,昆明融創文旅城二期40%股權轉讓給華發;比如,總投資700億元的融創甘露山文創城35%股權轉讓給武漢城市建設集團;其他的文旅項目也不能閒著,充當著公司的「融資工具」。所以,融創多次以文旅作為資產進行融資。

這幾年,融創把在地產上掙得一大部分扔到了文旅這種無底洞,如果全部計提減值損失,基本就沒利潤了,資金套住也改變了融創在快速周轉上的優勢。當年萬達急著轉手的就是因為文旅太燒錢,兌現周期又長,一個文旅項目就需要七八年有息負債才能往下走,十幾年才能收回投資,十幾個項目迭加在一起,雖然通過文旅項目中的房屋銷售能收回大部分現金,但至少五六年內,十三個項目每年淨增1000億負債,壓力相當大。

2022年融創有123億元人民幣債券,12億美元(約合76億元人民幣)離岸高級無抵押債券要還,如果再算上表外的商業票據和隱性債務,粗略估算有200多億元的債務。而融創光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只有199.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有119.9億元。

說實話,如果不是被資金監管,融創的利潤償還債務綽綽有餘。可即便如此,融創依然瘋了一樣四處籌錢。

高層喊了兩個月的房企收併購,最積極的就是融創。融創甚至比暴雷違約的房企還狠得下心,低價變賣各種資產回血。以26.8億出售了上海、杭州的三個項目,通過配股融資119.36億元,出售貝殼股權回籠資金68.9億元,孫老闆無息借款給融創4.5億美元(約28.8億元人民幣),轉賣多個項目股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融創通過資產處置、借款、融資等多種渠道回籠資金300多億元。

迄今為止,融創也並未發生實質性的債務違約。只是市場上一些商票的償還出現了問題。1月20日,在流言蜚語中融創提前償還兩筆合計約42.5億元的債務。

現在的融創卻害怕。害怕被別人當成第二個恆大,害怕因為一點的負面新聞,被所有人擠兌。因為,一旦爆出現資金面的負面消息,政府會擠兌,進一步監管你的資金,流動性進一步收縮;銀行會擠兌,抽調你的貸款甚至拉黑你,其他金融機構也會照做;投資人會擠兌,在股市砸盤拋售你的股票,股市大跌又是一輪負面新聞;購房者會擠兌,不敢買你的房子甚至退房,銷售額大跌利潤大跌無法還債……

這樣的全面擠兌,別說房地產企業了,任何行業的任何企業都會被擠兌死。融創已經成了驚弓之鳥,這種恐懼就像一根橡皮筋懸掛在頭頂,就算不會崩到你,你也時刻擔驚受怕,總想把頭往後縮一縮。而收縮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所以,融創忍著股價大跌的疼,挨著投資者的罵頻繁配股;咬著牙打折賣掉了上海杭州武漢核心區的項目;狠心拍賣剛剛有了成績卻無法快速盈利的文旅資產。

融創這樣的拼命自救,在生死線上垂死掙扎,看起來很拼,其實結果可能已經註定。就像很多房企巨頭一樣。

前些時,中國央行降息寬鬆,樓市一片歡騰。但是,房價上漲的預期是不會出現的。貨幣寬鬆,不是救死扶傷,更不是讓地產老闆們重新奏響高歌猛進的號角,而是平抑風險,防止信貸塌方,防止中國樓市硬著陸。

那中國樓市會硬著陸嗎?其實,中國樓市的命運已經註定,黎明不會來了,之後都是漫長的黑暗……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網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01/171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