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美國總統將召開特別峰會 抗中、東協成主題

拜登將召開」美國與東協特別峰會「,除紀念雙邊關係的45周年外,也強化盟邦關係。觀察人士表示,雖然美中對抗加劇,但東協一向堅持不選邊站的策略。華府若想拉攏亞太盟友來抗衡北京在東南亞的政經影響力,其「印太經濟架構」能否推出實質計劃,將是一大關鍵。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3月底在華盛頓召開美國與東協特別峰會,除紀念雙邊關係的45周年外,也強化盟邦關係。觀察人士表示,雖然美中對抗加劇,但東協一向堅持不選邊站的策略。華府若想拉攏亞太盟友來抗衡北京在東南亞的政經影響力,其「印太經濟架構」能否推出實質計劃,將是一大關鍵。

華盛頓將於3月28及29日舉辦美國與東協特別峰會,白宮新聞秘書莎琪曾發表聲明,稱這場峰會為「歷史性」會談,並表示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成為一個強大、可靠的合作夥伴,並鞏固一個自信和統一的東協,以應對這個時代的挑戰。」

在全球聚焦俄烏衝突之際,這場峰會也引發各界關注。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資深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2月28日出席一場智庫活動時也強調,儘管烏克蘭出現危機,但印太依舊是美國關注的焦點。

位於中台灣南投的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王文岳也同意,這場即將到來的峰會除了代表美國不因俄烏戰爭忽略對東協的承諾,也反映出美中角力持續加劇。

王文岳告訴美國之音:「(這場峰會)一方面是希望強化美國對東協(東協)的保證,另外一方面,也是(美國)跟中國在對作,就是強化美國並沒有因為俄國侵略烏克蘭就忘記東協(東協),表示還是重視東南亞的意味。」

美國與東協即將召開的這場特別峰會也呼應了白宮2月公布的《美國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根據《美國印太戰略》,美國將特別針對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擴大在印太的外交布局。

緬甸政變、民主人權難有共識

目前白宮尚未公布這場峰會的議程,不過,根據路透社報導,峰會可能觸及緬甸軍事政變、疫後經濟復甦、氣候變遷以及投資和基礎建設等議題。

暨南國際大學的王文岳說,這場峰會延續拜登政府去年10月底與東協舉辦的視訊峰會,當時拜登在會上允諾,將提供1.2億美元援助,協助東協國家發展醫療衛生、經濟建設和應對氣候變遷等。

王文岳表示,除了疫後經濟復甦及氣候變遷等議題,雙邊在3月底的峰會也可望討論安全合作的深化,但會談恐難有太多亮點,實質進展也可能有限。

王文岳說:「(3月峰會)大概七八成的決議會跟他們在去年所開的峰會,有高度類似的地方。你看(白宮新聞秘書)莎琪發出的聲明,還是去年底協助東協(東協)經濟復甦的重新再陳述而已,並沒有提出新的東西。」

位於東台灣宜蘭的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陳尚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抗中」可望將成為峰會主軸,但東協的內部爭議,包含爆發逾一年的緬甸軍事政變等問題,恐無法透過這場峰會達成有效的解決方案。另外,《美國印太戰略》所強調的民主及人權等價值,可能也無法與人權紀錄不彰的2022年東協輪值主席國柬埔寨以及部分東協國家達成共識。

陳尚懋說:「拜登對於民主人權的重視跟強調,可能更勝於前一任的川普(川普)時期,可是卻(要)在白宮歡迎整個議會都是他們政黨(把持)的柬埔寨的(首相)洪森。東南亞還有很多國家人權紀錄極差,現在為了印太戰略去商談,而且是在強調民主人權的印太戰略的架構底下,確實會產生一些尷尬。」

抗衡RCEP學者:美應速研擬「印太經濟架構」

美國大動作邀東協領袖開峰會之際,中國也在深耕東協,擴大政經影響力。在此前提下,菲律賓馬尼拉智庫亞太進步之路基金會(Asia Pacific Pathways to Progress)研究員瑞傑龍(Aaron Jed Rabena)表示,東協不會就此「選邊站」,仍將堅持「東協中心性(centrality)」,以包容及中立的立場,不孤立任何一方,並強化與各方的聯繫。

瑞傑龍告訴美國之音:「所有東協國家只想遵守所謂的『東協中心性』,意味著東協國家將與中國、美國和所有國家接觸。接受拜登總統的邀約僅代表,東協願意與所有大國往來。」

不僅東協各國領袖不願捲入美中的權力抗衡中,就連大多數東協國家的民眾也有類似的心態,因為中國已是區域內的政經強權,雖然他們對美國有所偏好,也有較高的信心。

根據新加坡智庫東南亞問題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2月所公布的年度民調,七成受訪民眾都支持不選邊,其中,46.1%的受訪者認為,東協國家應該加強韌性和凝聚力,對抗美中兩國施壓。另有26.6%的受訪者堅持,東協不應在美、中兩國間選邊站。不過,若非得要在美國與中國間選擇一方結盟,有57%的受訪民眾選擇美國,其餘43%選擇中國。

另外,52.8%的東協民眾認為,美國會為了全球和平、安全、繁榮和治理「做正確的事」,但僅有26.8%的人對中國有類似的信心。

但有高達76.7%的受訪者認同,中國是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大國。有54.4%的受訪民眾則說,中國是東南亞兼具政治和戰略影響力的國家。在這兩項評比中,中國以大幅優勢領先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

對此,佛光大學的陳尚懋認為,民調顯示,超過七成東協民眾不願東南亞成為美中博弈下的一枚「棋子」,但也同時期待東協能從兩強相爭中,漁翁得利。

陳尚懋表示,美國若希望在東協建立領導地位,或抗衡今年初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美國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就必須更明朗化。RCEP是一個由中國主導、與包含東協10國在內的其他14個亞太成員國所簽署的貿易協定。

拜登總統於去年10月的東亞峰會上表示,美國將與夥伴共同研議《印太經濟架構》,內容包含貿易推廣、數字經濟供應鏈韌性等項目。不過截至2月份,美國仍處於與各方協商「印太經濟架構」的階段,也尚未公布明確的計劃內容。

陳尚懋說:「東南亞(國家)參加了RCEP之後,可能對『印太經濟架構'有一些期待,但是現在『印太經濟架構』又還看不出什麼,如果美國想要重新拿回在(東協)經貿領域上的影響力的話,『印太經濟架構』必須要好好地表達清楚。」

不過,陳尚懋也說,以觀光業為主的東南亞各國,目前正陸續加快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腳步,打算大舉迎接中國遊客所創造的龐大商機。若北京提出相關配套,為東南亞旅遊業創造墮胎,可能進一步加深中國與東協的經濟連結。

陳尚懋說:「畢竟中國過去有觀光客在東協(東協)旅遊,泰國1年就是(約)1000萬(人),更不要講其他國家加總起來,所以在整個東南亞經濟疫後的復甦,如果看觀光產業的話,中國影響力又稍微大一點。」

一帶一路惹民怨成美拉攏盟友契機

雖然東協希望維持中立,但東南亞各國在支持美國和中國的立場上各有分歧。

根據新加坡智庫東南亞問題研究所的年度民調,汶萊、柬埔寨和寮國分別有64.2%、81.5%、81.8%的民眾支持站隊中國,但緬甸、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站隊美國的比例則分別達92%、83.5%、77.9%及73.6%。

對此,暨南國際大學的王文岳表示,包含汶萊、柬國和寮國等威權國家,由於治理方式與北京接近,自然成為中國在東協的「鐵桿」盟友,也是其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夥伴。但這些國家的人民看到一帶一路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也不時走上街頭示威抗中,這不僅形成這些國家與中國進一步合作的阻礙,更可能成為美國策反東協內「親中」國家的契機。

王文岳說:「這些國家有時有反中浪潮,這跟中國在整個東南亞國家投資的模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它投資的模式對少數的特權或者是華裔的政治人物特別有利,其他的族群反而可能深受其害。(美國)必須借力使力,一方面不要過度逼迫這些親中威權國家,然後再結合民主派、反對派人士,才有機會達成(拉攏)效果。」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08/171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