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名家專欄:滯脹即將到來

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外景。攝於2022年1月4日。(Angela Weiss/AFP via Getty Images)

隨著消費者物價飆升至1980年代初以來從未見過的水平,許多專家預測經濟將進入一個可能持續多年的滯脹時期。滯脹指的是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同時上升的時期,這是我們的經濟自1980年以來從未經歷過的。儘管滯脹期不頻繁,但投資者已開始採取預防措施。

投資者、專業人士和投機者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滯脹將要到來的說法。在消費者物價上漲最終將導致利率上升的信念下,投資者正在以現代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速度逃離政府債券市場。

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似乎肯定債券價格會下跌,所以他們繼續拋售他們的頭寸而不考慮價格,而投機者則通過借入債券,並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債券來做空債券市場。為了在滯脹期間跟上通脹上升的步伐,投資者和基金經理正在增持股票,因為他們認為股票是對通脹的更好對沖工具。

如果回顧1970年代去尋找如何投資的線索,投資者可能會發現自己站在交易的錯誤一邊。在過去40年中沒有任何滯脹的例子,投資者正在打賭我們即將進入滯脹期。投資者希望股票和利率繼續上升,然而,相反的情況更有可能發生。

在1980年代之前,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之間存在關係。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之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使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上升了三次。每一次都標誌著滯脹時期,這期間消費者物價和失業率同時上升。

從那以後,情況大多相反。在失業率上升期間,消費者物價下跌。在1981—1982年經濟衰退期間,隨著初請失業金人數的增加,消費者物價下跌。1990年代中期,隨著經濟進入衰退,消費者物價短暫上漲,緊接著卻因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上升而暴跌。

當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並在2001年使經濟陷入衰退時,消費者物價暴跌,而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上升。在2007年進入金融危機期間,消費者物價上漲了大約一年,然後陷入通縮螺旋。在消費者物價暴跌的同時,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繼續走高。

然而,這一次,投資者似乎完全相信通脹是持續的,只會走高。由於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接近歷史低位,似乎很明顯,這個人數將跟隨消費者物價上升。當排除前三次經濟衰退時,這種想法是正確的,但如果以最近的歷史作指導,那麼失業率上升更有可能伴隨著消費者物價通脹的減緩。

與其盯著1970年代到1980年代初的三個滯脹時期,投資者最好試圖弄清楚1981—1982年的經濟衰退發生了什麼變化,那個滯脹時期很短。自1980年代初以來,全球貨幣體系或金融體系的一些變化已經使申請失業救濟金不再跟隨消費者物價上漲。

隨著經濟從疫情中重新開放,消費者物價飆升,而初請失業金人數降至歷史上的最低水平之一。如果以1981—1982年後的經濟衰退為指導,隨著消費者物價通脹達到頂峰,初請失業金人數很快就會上升。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變化,是全球貿易。在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數十年之後,世界終於想出了如何利用它來創造全球繁榮。當美國的消費者物價上漲時,低成本的外國生產商在財務上受到激勵,向美國出口。

這與1970年代的滯脹時期不同。在1970年代,外國生產的商品和服務不如國內生產的商品和服務。而現在,外國生產的商品和服務與國內的水平相當,或優於國內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在高通脹時期,低成本的外國生產商品湧入美國,這有助於緩和不斷上漲的消費物價。

就需求而言,在通脹上升期間,初請失業金人數上升的原因是工資的增長落後於消費者物價快速增長。由於可自由支配的錢越來越少,消費者別無選擇,只能削減開支。隨著消費者支出的減少,並考慮到庫存費用的上升,僱主必須裁員來削減成本。

雖然投資者對長期滯脹和利率上升寄予厚望,但他們即將再次發現自己錯位。長期國債收益率是增長和通脹預期的函數,在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上升和消費者物價增長放緩的時期,增長和通脹預期都隨著國債收益率的下降而下降。

這就是為什麼自1980年代初以來的三次經濟衰退中,美國國債收益率都有所下降。雖然可能會有短暫的滯脹期,但很快就會出現通貨緊縮期,這主要是由於進口增加和消費者需求下降。

作者簡介:

史蒂文·范·米特(Steven Van Metre)是國際金融理財師(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CFP),致力於設計和管理獨特的投資策略。他有一個YouTube節目,全球的關注都可以收聽他對全球經濟,貨幣政策和市場的看法。

原文「Stagflation Is Coming」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專欄作家Steven Van Metre撰文/曲志卓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1/172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