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俄烏戰火中的中國留學生:留下幫助普通人

有些東西不是人為可以控制或是預測的。我來到烏克蘭兩個月就發生了戰爭,也有美國朋友在發生戰爭的前三個周,就很直白地勸我回國。但是,這個世界是沒有如果和後悔的,我做這個決定(留在利沃夫)一點都不後悔。如果有一天真的在這邊死了,我也不後悔。能在這邊幫助中國朋友或者烏克蘭的當地朋友,跟他們共患難也是我人生中的亮點了。

「我做這個決定(留在利沃夫)一點都不後悔。如果有一天真的在這邊死了,我也不後悔。能在這邊幫助中國朋友或者烏克蘭的當地朋友,跟他們共患難也是我人生中的亮點了。」

鈦媒體註:距離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衝突已經過去接近一個月,無數身處戰區的普通人都陷入了慌亂之中。

居住在烏克蘭西部利沃夫地區的柯先生,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戰爭發生後幾乎沒有安穩地睡完一覺。

柯先生告訴鈦媒體App,自己每天都習慣性精神緊繃,因為不知道防控警報會在半夜何時響起。如果不是因為突然爆發的衝突,在烏克蘭留學的柯先生將在2023年下半年順利拿到油畫專業的博士學位。如今,一切都變成了未知。

不過幸運的是,雖然警報時有發生,但截至鈦媒體App發稿前,柯先生還沒有遭遇到過生命危險。利沃夫相對平靜,該地區也成為戰況更激烈的烏克蘭東部地區民眾的避難所。人們橫穿幾乎整個烏克蘭來到此地,或經由利沃夫去往周邊更安全的波蘭、匈牙利亞、羅馬利亞等國避難。

柯先生本來也有機會離開,但由於種種原因,他最終選擇留在利沃夫,去幫助那些從東部過來的華人留學生。他說,「這個國家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完全可以逃走。但我真的喜歡這個地方,也喜歡這邊的人,我有把他們當做我的家人,我也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愛,還能在這邊幫助到中國朋友或者烏克蘭的當地朋友。」

看到外界各種紛紛擾擾的信息,柯先生向鈦媒體App講述了自己故事,也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人。我們用第一人稱記錄如下:

1.

我第一次來烏克蘭是2015年11月。來這邊的原因一方面是烏克蘭留學費用比較低,另一方面是我學的繪畫專業,烏克蘭的大學比較注重基礎教育這一塊,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從2015年到現在,我中途回了兩次國,有兩年左右的時間不再在克蘭。直到2021年12月份,我再次回到烏克蘭,繼續攻讀油畫專業的博士學位。

沒有人會預料到俄烏兩國會爆發戰爭,一切發生得很突然。

2月24日早上起床,看到新聞的時候我才知道是打仗了。因為利沃夫跟國內有6個小時的時差,所以我們比國內要晚6個小時才知道。然後,就是國內的家人和朋友一遍一遍詢問的電話和簡訊,問我能不能回國。我只能告訴他們,目前利沃夫一切正常,讓他們不要擔心。

利沃夫在戰爭前發生前,是烏克蘭一個著名的旅遊城市,平時經常會有各國的人來這兒旅遊。戰爭發生前的三個星期左右,有位旅居烏克蘭的美國朋友告訴我,他收到了美國政府的「戰爭危險係數警告」。後來,國家的大使館都撤離了,有些其他國家的朋友也都走了。

現在,雖然利沃夫這邊暫時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爆炸,但每天防空警報都會響,每天都是神經緊繃的狀況,然後睡眠特別不好。這個情況不是我一個人,好多人都有。

我們不可以長時間睡覺,不可能一下子睡五六個小時。因為打仗突襲一般都是凌晨,所以精神是一直繃著的,就怕防空警報一響然後就要跑。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很早醒來,昨天差不多凌晨4點醒了,前天睡到3點就自然醒了,然後看手機,發現還沒到起床時間。

防空洞避難的人

有一次凌晨2點,防空警報又響了,把我「炸」醒了。我被弄得迷迷糊糊的,一瞬間我都不知道在幹嘛、在哪個地方、要幹什麼。等愣了幾秒鐘,才開始拿手機、穿衣服,馬上就往防空洞裡面跑。

不過即使這樣,我們這個地方相對來說還是安全的,烏克蘭東部的情況更糟糕,特別是哈爾科夫。

哈爾科夫因為跟俄羅斯接壤,開車不到4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俄羅斯邊境。跟利沃夫地形不一樣,哈爾科夫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又是重工業區,所以現在那個地方特別危險。我從在哈爾科夫讀研究生時的老師發的照片裡看到,一排排房子全部被炸得只剩下留有窗戶的那面牆。透過窗戶往裡看,裡面全是空的,啥都沒有了。一個在哈爾科夫的中國留學生前一天剛離開哈爾科夫,第二天一個炸彈就在他租的房子門口爆炸了。

2.

衝突發生以後,我也猶豫了好幾天要不要離開利沃夫去波蘭避難。2月28日晚上,我本來是打算離開烏克蘭的,連衣服和行李都收拾好了。我記得跟房東說這個事情的時候,他眼神有一瞬間是飄忽的,房東的爸爸也很不捨得。

當晚在防空洞避難的時候,房東的妻子看到我也很傷感地對我說,「戰亂不知何時結束,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再見面,也不知道以後我們這個國家會變成什麼。但是,我希望你能理解,也知道我們真的還愛你。」

3月1日凌晨4點,我睡醒之後又改變了主意,決定留下來。因為現在隨著大量的難民湧向波蘭,那邊的情況也很混亂。而且,新冠疫情在烏克蘭很嚴重,戰爭發生前每天新增的病例就有3萬人。戰爭爆發之後,疫情的數據統計也被擱置了,但估計情況(比以前)會更加嚴重。

另外,我覺得與其都跑到波蘭去添亂,還不如留在利沃夫,還能幫幫當地人和從東部過來的中國留學生。作為一個在這邊生活過的留學生,我可以幫助從東部或者基輔過來的學生,聯繫一些住的地方,這是我目前能做到的或者可以幫到的,可以體現我價值的這一塊。

在得知我要留下來,房東和一起在房東家避難的人都挺高興的。好幾個人跟我說,你不用覺得孤獨,跟我們在一起,你不是孤獨的、單獨的一個人,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告訴我。

之後,我每天就開始處理大量的消息。有很多朋友聯繫到我,問我可不可以接一下他們,還有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就跟他們的家長聯繫。因為他們沒有來過這個城市,也沒有地方可以住,讓我聯繫一些住的地方。

我住的這個地方以前是一家米其林培訓學校,還會做一些類似NGO(非政府組織)的工作,就是服務一些小眾人群。這棟建築的底下以前是一個防空洞,現在經過改造可以容納幾十個人,作為難民的接收點,也具備防空洞的功能。烏克蘭的建築要求就是每隔一塊,有一個地方需要有一個防空洞。這是一個標準,剛好這個地方有這個場地,可以幫助留學生朋友。

3月2日一大清早,房東的父親開著車帶我去利沃夫當地的火車站,去接從哈爾科夫過來的4個中國留學生。經過城市街道的時候,情況還一切正常。但到火車站時,氣氛開始不對了,變得非常壓抑,很多人都是逃難過來的。火車站旁邊有很多帳篷,用來收留難民,每個人臉上都流露著背井離鄉的痛苦。

利沃夫當地的火車站

接到留學生朋友時,他們的狀態非常不好,最小的一個留學生差不多才20歲。因為火車在經過基輔時,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被截停了,所以從哈爾科夫出發到最終到達利沃夫,他們已經超過24小時無法睡覺。加上火車上擠滿了避難的人,所以他們在達到時整個人都是昏的,神經也是高度緊繃的。當有車從路邊經過時,他們就會條件反射式問我,是不是飛機來了。

他們應該沒有想到,在戰亂的烏克蘭,會有利沃夫這樣一塊相對平靜的淨土。不過,在照顧他們安頓了下來,吃了早飯和午飯之後,他們還是決定離開利沃夫去往波蘭,儘管現在入境波蘭可能還要排超過14小時的隊。

我是理解他們的,第一次面對戰爭,他們可能想要尋求某種安定感。但是,他們也不可能長期在波蘭待下去。因為入境波蘭時,當地會給每個過去的非烏克蘭籍難民發一個類似於難民證的文件,這個文件的有效期只有15天。也就說,15天以後他們可能還得回到這個地方。

3.

3月4日以來的近些天,可能是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談判的原因,戰爭沒有進一步的擴大化,利沃夫的天氣也很好。

這幾天,我住的這個地方每天還會接待一些從東部過來的人。房東每天都很忙,聯繫各處需要幫助的人、採購食品物資、開車接送難民之類的。我覺得可能是這個民族有關,他們不是那種喜歡嘆氣的人,都還是很積極去面對生活。

比如,房東願意把一樓的樓打開,共享這個場地給其他的人。大家進來的時候也很有禮貌,沒有人維持秩序,他們會自己排著隊坐,也有人在裡面禱告,為國家的平安、為戰爭早點結束禱告。禱告完之後,大家走的時候基本都會說謝謝、再見。很多人也都自願過來幫忙,還有一些人會買一些比如茶葉、點心餅,拿過來也不說什麼就放在這邊,為了表達他們的支持或者感激。

當地人在做防禦工具

我覺得自己也經歷了一段焦慮期,反正情況已經夠壞了,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同時我也很感恩,一些微信上素未謀面的朋友,還會主動給我發紅包,有些還會指明讓我給烏克蘭需要幫助的人。於是,我就將這些錢都給了房東,一共是15000元,讓他去幫助那些需要的人。

然後最近又有一個人給我轉了2萬元,讓我幫助一下當地人。但是,這些錢因為打仗,暫時還沒有完全兌換完,只能找當地人幫我兌換一下。我們這邊新來了一家難民,6個小孩和一個剛做完手術、走路都困難的母親。我打算換完錢之後,給這家人一些。我其實沒有想過會有這麼多人願意出來幫忙。

我覺得自己還是蠻喜歡烏克蘭的,也碰到過很好的朋友,他們幫助過我。

在烏克蘭上大學的時候,有次因為長智齒發炎,我的烏克蘭朋友直接打電話,讓他兒子開車帶我去到一個醫院,找到一個非常好的牙科醫生為我治牙。尤其在疫情爆發那一段時間,有好幾個小孩問我說你是中國人嗎,病毒是從中國來的嗎這類問題。他們的老師就會很嚴肅地說,不要問這個問題,這樣不禮貌。

還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在外面吃飯。兩個烏克蘭的中年人看到我,就問我是不是中國人。他說我太喜歡中國了,我這個眼鏡、衣服都是中國產的,還跟我碰了一下臉。

我想過了,這個國家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完全可以逃走。但我想說,我真的喜歡這個地方,我也喜歡這個城市,也喜歡這邊的人,我有把他們當做我的家人,我也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愛。

有些東西不是人為可以控制或是預測的。我來到烏克蘭兩個月就發生了戰爭,也有美國朋友在發生戰爭的前三個周,就很直白地勸我回國。但是,這個世界是沒有如果和後悔的,我做這個決定(留在利沃夫)一點都不後悔。如果有一天真的在這邊死了,我也不後悔。能在這邊幫助中國朋友或者烏克蘭的當地朋友,跟他們共患難也是我人生中的亮點了。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鈦媒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1/172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