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老外教授「上海日記」:囤25磅芒果,跟鄰居共生

本文作者為羅德里戈·扎伊丹和梅麗莎·諾格拉,扎伊丹是上海紐約大學的副教授,諾格里亞是一名語言教師。這對夫妻目前正在經歷兩年來首次在上海爆發的大規模新冠疫情,在封鎖中,他們用文字記錄下了自己的疫情故事。

上海封鎖後,往昔喧鬧的街頭已經少有人跡。

1.

「你來盯微信群,我負責盯買菜應用,好嗎?」

「沒問題。」

在世界上最艱難的封鎖時期,勞動分工至關重要。在上海浦東一幢高層建築中,我們是享有特權的現代狩獵採集者。

一開始,我們會花半天時間採購食物和飲料。現在好點了,每天兩個小時就行。我們吃任何能搞到的東西,但我們不缺生活必需品,比如水、肥皂和基本的主食。

我們想知道,這是否與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初巴西惡性通貨膨脹時期的經歷類似,或者這只是我們的大腦在捉弄我們。但回到現實吧。我們囤著足夠吃幾個月的芒果——確切地說,是25磅。

中國正面臨兩年來首次大規模爆發的新冠疫情,作為毫不妥協的動態清零戰略的一部分,政府下令對多個城市進行封鎖。主要的熱點是上海,在過去的六年裡,我們一直生活在這裡,在接下來的40年裡,我們仍計劃稱上海是自己的家。

上海居民羅德里戈·扎伊丹(Rodrigo Zeidan)和梅麗莎·諾格拉(Melissa Nogueira)在封鎖時,囤著這些芒果。

一年前,日常生活趨於平衡。生活恢復了正常,但有兩個例外:坐公共交通和進某些政府大樓時要戴上口罩,城裡每新增一個新冠病例,消息都像野火一樣傳播開來。

儘管每個月都有個位數的病例,我們從沒真正見過被封的人。這種情況在今年早些時候發生了變化,當時病例開始增加,封樓現象變得更加頻繁。

2月中旬,當上海的病例開始攀升時,人們去任何地方之前都會問自己:「這裡頭有廁所嗎?它有開放的空間嗎?附近有確診病例嗎?」人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被意外封鎖,同時做好最壞的準備。這意味著去辦公室時,你最好帶一個包包,裡面裝好洗漱用品、換洗衣服和必需品,以防突然被封進去出不來。

3月10日,隨著病例不斷增加,我們上11年級的兒子的學校通知我們,他們將轉向遠程教學。羅德里戈執教的上海紐約大學不久之後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我們還可以出去,一切都是開放的。但我們決定避開人群,甚至公共運輸——不再打籃球、打網球,也不再跟朋友聚會。這座城市仍然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有機體,我們的三居室公寓有足夠的空間。很多人,尤其是農民工,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

上海居民羅德里戈·扎伊丹和梅麗莎·諾格拉收到了一個政府食品配送包,裡面有掛麵、香腸菠菜金針菇和午餐肉。

這樣過了一兩天,我們選擇了自我隔離。我們不想冒險出門,擔心會因此被送去集中隔離,或者在百貨商店逛街、在餐館吃飯時遇到臨時封鎖。我們當時感覺到,徹底的封城即將到來。

我們以前也遇到過這種情況,那會兒是在西班牙和巴西,當局為了平緩疫情,也採取了一些宵禁措施。我們不知道的是,上海的封鎖措施將包括停止快遞送餐、關閉超市和販賣部。

2.

3月24日,我們醒來時,公寓的微信居民群熱鬧異常,我們小區裡有一位居民被檢測出陽性。整個18棟居民樓將與外界隔離至少15天。

這個人所住的樓棟將被封鎖,那裡的居民除非有醫療緊急情況,否則不能離開。

其他棟居民樓的人雖然不能出小區,但仍能出自己的房子,使用小區的共享區域,我們的一些鄰居在中央草坪上搭起了帳篷和野餐桌,人們聚在那裡,交換零食和歡笑,孩子們在周圍玩耍。沒有人可以出去,但是我們社區的生活並沒有那麼糟糕。

最糟糕的情況還在後頭。3月27日,上海實施了階段性封鎖。我們住的浦東最先被關閉。五天後輪到浦西。在浦西,許多家庭趁著這段時間掃蕩了超市。

我們沒有這樣的機會囤貨。我們的鄰居也沒有。嚴格的封鎖令我們措手不及,沒有時間儲備。於是我們切換到生存模式。

我倆都是在拉丁美洲惡性通貨膨脹的年代長大的,這樣的經歷在我們現在應對物資短缺時派上了用場。一夜之間,我們的腦海里充斥著90年代初巴西的記憶。在那個時候,儘可能快地花掉一個月的工資是一種常態。由於物價可能每月上漲10%或更多,所以持有現金是沒有意義的。你的兜里有錢嗎?在錢不值錢之前把它花光。

因此,囤積食物是一種反覆進行的家庭冒險,目標是花光每一分錢,同時確保食物能維持到下一筆薪水。各家各戶都有一套保存食物和以不同方式使用同一種食材的經驗。

當時和現在一樣,躺在原地打滾沒有意義。我們的信條是「盡人事,聽天命。」

令人驚訝的是,上海嚴重封鎖的第一個障礙很容易克服。一位鄰居幫助我們與物業溝通,物業則負責跟居委會協調每個社區必須遵守的不斷變化的規則和規定。

我們拿到了一張特殊的出門證,可以去附近的診所取我們沒法中斷服用的藥物。我們有一輛自行車,這就避免了使用公共交通,我們被認為是負責任的鄰居。

然而,食品和飲料是一個更大的障礙。一些小餐館還能送餐,但通常只送一兩個菜。我們夫妻倆中,會有一個人一直泡在外賣軟體上,尋找看上去能吃並且能送的東西。相隔一周多,我們總共收到過兩個政府配送的物資包,有這些當然好,但真的不夠吃。

我們轉而向住戶群尋求支持。整個社區聚集在一起,負責團購的「團長」直接從生產者那裡大量採購。對於每個類別,都有一個群組:水果、蔬菜、大米雞蛋、牛奶等等。如果沒有谷歌翻譯,沒有一個能講一口流利英語並且樂於助人的鄰居,要想搞定伙食就會困難得多。

有時,我們參加的團能送來吃的。但有時也不一定。團購門檻差異很大。我們團了芒果和草莓。送到了。美麗可口的水果,但光是我們仨,怎麼吃得了25磅芒果、6磅草莓和10磅大米?

在所有的焦慮和沮喪中,有一線希望。社區團結了起來。我們借出菜刀和鹽;一位鄰居買了35磅的金冠蘋果,送給其他鄰居10個。我們在一起幫那些基本生活沒有著落的鄰居。

最終,我們的日子有了些保障。我們先是通過一款中國應用,然後直接聯繫上了浦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快遞員之一。我們給他不少小費,告訴他在這附近看到什麼就買什麼。能選的東西非常有限,但我們不在乎。我們在巴西經歷過更糟糕的事情。

3.

有一天,我們被一陣巨大的敲門聲吵醒。我們很害怕,因為這可能意味著我們中的一個會被帶到方艙隔離。打開門,對方穿著防護服。我們的心漏掉了幾拍。幸運的是——我們還沒陽,他們是來送快速抗原檢測的。

雖然情況正在慢慢好轉,但解封仍遙遙無期。如果一個社區連續15天沒有人檢測出陽性,那麼這個社區就自由了。由於病例還沒有達到頂峰,我們預計我們需要到幾周後才能出門。

現在是1991年嗎?是2020年?現在居然是2022?坦率地說,有時我們會懷疑。但這並不重要。我們特別同情這座城市的農民工和他們的家人。我們很安全,有足夠的食物,家裡存著的書也夠看。我們在高檔住宅區有足夠的空間,這裡有我們需要但不是想要的一切。

有很多方式可以重溫童年。誰會選這個?未來某一天,我們可能會在回首此時時抱怨,但現在:「盡人事,聽天命。」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紐約時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18/173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