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中國逾20城市處於封控狀態 「因地制宜」談何容易

上海封城後一名女子從圍欄後向外張望。(2022年4月13日)

近期上海封控措施引發的亂象備受國際社會關注。事實上,除了上海,中國多個省市的居民也深受極端抗疫措施所困擾。當局堅持「動態清零」是最佳方案的同時,有權威學者高姿態唱反調,除了呼籲停止「封城」,也認為對抗病毒要「因地制宜」,但有觀察人士表示,中國基層官員的素質導致有關建議難以落實。

中國逾20城市處於封控狀態「因地制宜」

過去數周,上海為了達到社會面清零目標持續調整政策。4月22日起更展開所謂的「攻堅九大行動」,包括開展社區管控行動,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聚集。其中,封控區嚴格實施「足不出戶、服務上門」要求,由專人為居民提供物資、管控區嚴格實施人員不出小區,防範區人員不可以流動到封控區和管控區。另外會開展檢測篩查行動,採取分區、分級檢測推進模式,封控區每天開展一輪核酸篩查,管控區就採用每三天一次抗原及每兩天一次核酸檢測的組合篩查方式。

嚴厲的管控措施影響到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品質。紐約時報20日的報導說,目前市內已出現糧食供應短缺,有居民更由於未能及時就診而死亡。國際社會關註上海的封控措施是否會持續下去。當局最新的說法是,目前來看,上海的疫情防控已經出現積極向好的趨勢,相信只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正常的生活就會早日到來。如果上海實現社會面清零,並不斷鞏固防控成效,就可以根據「三區」劃分相關要求,逐步、分批、有序開放社會面人員流動和生產生活,直至完全恢復常態。

吉林黑龍江雲南均有封城

2022年3月14日,中國吉林省長春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身著防護服的醫務人員在雪地中行走,進入被封鎖的住宅小區進行核酸檢測

作為中國最大城市,上海封城舉世關注,但其實採取封控措施的省市遍布全國,只是部分城市國際影響力有限,加上當局封鎖信息,具體情況不為外界所知,不過,從16日透過微信公眾號發表的一篇文章可以看到端倪。

以「那些發不出聲音的地方」為題的這篇文章重點提到吉林,並引述3月底網上一段視頻說,松原市一名貨車司機由於高速公路封閉被困車上20多天沒吃東西,最後猝死在車裡。

4月初,長春有居民在業主群里號召進行「敲盤行動」後,被當局拘留七天並被處以罰款,理由是「意圖向政府施壓」。

文章表示,吉林整個省封城造成的人道災難還在持續,網路上最新流出的長春居民微信聊天音頻聽見有小孩餓得大哭,有家長則埋怨說,食物早已運送到樓下,卻沒法拿到手。

文章還提到,已遭封鎖兩個月的黑龍江小城綏芬河,有新冠患者冒用家人的核酸陰性報告到政府醫院看病,導致疫情在縣城擴散。接診的醫生作為直接負責人,要戴著手銬腳鐐在醫院做體檢,由於不堪受辱,用牙刷割脈自殺。

雲南的瑞麗則被作者形容為最慘的城市,文章表示,過去一年,瑞麗先後經歷九次封城,沿邊村寨每個村口都設置了卡點嚴禁出入,許多村民已有將近一年沒有出門。在此期間,居民做了幾百次核酸檢測,但直到現在仍然動彈不得。

接受美國之音專訪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表示,老家安徽淮南市也正面臨困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任瑞紅提供)

任瑞紅說:「淮南的經濟基礎薄弱。現在造成很多人生活很困難,但是沒有聲音。大家都沒有聽說過他們發聲,也沒有人關注他們,其實他們的疫情還是很嚴重的。據說上海不少人本來(檢測結果)是陰性的,可是過來一檢測都是陽性,所以造成一小部分的擴散。這裡基礎醫療系統非常差,老齡化非常嚴重,老人非常多。如果物資供應不上,如果發生次生災害,譬如有其他疾病沒有辦法就醫的話,其實情況是很糟糕的。加上它本身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市,沒有人會關注它,也沒有什麼資源,沒有什麼聲音。在這種情況下,只好自生自滅。」

封城亂象損害中國國際形象

據中國財新周刊統計,目前全國有20多個城市處於封控狀態。紐約時報分析說,上海對抗奧密克戎疫情的教訓使全國各地的官員引以為鑑。人口約240萬的安徽蕪湖市只因為市內出現了一起新冠病例,當局就展開封控,要求居民足不出戶,還要每天進行病毒檢測。

有評論認為,過去一個月,上海分區封控構成的亂象嚴重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身在美國的任瑞紅表示,她身邊的美國人對於上海糧食供應不足等狀況感到匪夷所思。

任瑞紅說:「沒有辦法跟這些美國人來解釋,為什麼在這樣一個國家還會發生餓死人的情況。我只能跟他們說,這些官員很無能,沒有像美國那樣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你的(冬季)奧運會也好,太空人上天也好,其實對美國人來講,都不及一個90歲老人能否在疫情期間吃上飯更重要。」

儘管官媒繼續為政策護航,重申「躺平」沒有出路,只有「動態清零」才是最佳方案,但民間抵制情緒不斷升溫。上海連日來都有居民以標語和上街等方式宣洩不滿。就連國內一些權威學者也高姿態提出異議。

鍾南山:中國不能長期維持「清零」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等專家近日在科學期刊「國家科學評論」發文表示,中國不能長期維持「動態清零」,需要有序重新開放,讓社會及經濟發展恢復正常,並適應全球重新開放。他說,快速抗原檢測是社區檢測的首選,所需的人力物力也較少,更可及時發現傳染源頭。

鍾南山的文章先後被搜狐、網易、騰訊等中國媒體轉發,但據了解其後遭到刪除。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19日在微博上發文,就防疫工作提出建議。

劉小兵表示,奧密克戎病毒潛伏期已縮至三至四天,但當局仍照搬以往的一套。他呼籲縮短封控期、停止一人確診封全樓、全小區甚至封城的過度防疫做法,避免「加劇恐懼心理」,引發大量人道主義災難,並建議賦予讓下層決策者「因地制宜」的權力。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前高管任瑞紅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基層官員傾向於「一刀切」使抗疫的效率大打折扣。

任瑞紅說:「上海的一個小區封起來,它裡面可能有本地人,有外國人,有外地打工者,但譬如說,在我的老家,一個小的三線城市。你把一個樓封起來,裡面就是本地人,可能那個樓就是一個公司一個單位的。像上海的這種複雜性,北京、廣州、深圳這四個一線城市都不一樣的。『因地制宜』這是肯定需要的,不能『一刀切』。現在很多幹部就是『一刀切』。基層官員不願意動腦子想,怎麼可能最高效去運轉。」

任瑞紅說,劉小兵等權威學者的建議並沒有違背「動態清零」,只是更為人性化和合理化,但她認為,以中國的國情要把清零和高效運轉相結合是行不通的。

任瑞紅說:「真正能做到他說的那樣的話需要一個很高素質的基層幹部的隊伍,甚至包括一個鏈條,從基層到縣一級到市一級到省一級。整個鏈條上任何一個官員都是高度負責的,並且具有犧牲精神的,然後是高素質,並且是團結協作的。以中國目前的現狀,他的基層官員乃至到了省部級的官員,他們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和素質。」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25/1739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