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政府「回音壁」:中共這些學者的日子不好過了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的國際關係專家、學者以及智庫在俄烏問題上基本上與中共官方的立場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國際關係學者與官方立場的趨同折射出中國外交政策討論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小,學者不敢真正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反成政府傳聲筒,「回音壁」的現象尤為嚴重。

中俄聯手不是秘密。圖為習近平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美聯社2019年6月5日資料照)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的國際關係專家、學者以及智庫在俄烏問題上基本上與中共官方的立場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國際關係學者與官方立場的趨同折射出中國外交政策討論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小,學者不敢真正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反成政府傳聲筒,「回音壁」的現象尤為嚴重。

趙通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在北京項目的高級研究員。4月13日他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力量」(ChinaPower)在線播客節目中,表達了對中共官方在俄烏問題上壓制不同於政府立場看法的擔憂。

他在節目中說:「從戰爭的起因,戰爭的性質,西方的意圖,俄羅斯的意圖,一直到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在這個範圍內的每一個部分,都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它反映了中國專家界的分歧程度,但到最後,只有主流觀點才被接受,被賦予空間和重視。所以我擔心,儘管有各種各樣的觀點,但其他觀點很難挑戰非常占優勢的主流觀點。」

何瑞恩:中共諸多領域專家面臨同樣問題

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認為,這種情況反映了中國國內的一個大趨勢,即不同意見或與官方認可說法不同的觀點其空間越來越小。他通過電子郵件回答美國之音提問時表示,「我不認為中國的國際事務專家與其他領域的中國專家有什麼不同,因為在這些領域中,最高領導層會集中注意力並傳達政策的方向。」

何瑞恩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主任。在那之前,他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擔任外交官。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共官方一直在引導輿論支持俄羅斯。紐約時報4月6日的一篇報導說,中國官員一直在閉門觀看一部中共製作的紀錄片,該片讚頌普京為恢復俄國昔日榮耀的英雄。中共黨媒也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把俄羅斯形容為長期忍受西方欺辱的受害者,指責美國和西方是俄羅斯發動戰爭的始作俑者,並強調中國不能拋棄俄羅斯。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趙通在「中國力量」播客節目中表示,中國的學術圈都清晰地意識到,對俄羅斯和普京的支持來自於中國的最高領導層,這為中國在俄羅斯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定下了基調。

他說:「中國有一種強烈的觀點,即無論發生什麼,它都不能犧牲與俄羅斯的特殊夥伴關係。我認為,這確實主導了中國的思維。當然,中國最高領導層,習近平主席似乎非常贊同這一觀點,他與普京總統有著非常牢固的個人關係。由於他個人對中俄關係的支持,它成為雙邊關係的一個關鍵驅動力,我認為中國官僚機構的每一位官員都理解這種高層對這種關係的支持,因此我認為他們不會認真提出會犧牲或破壞這種關係的政策。」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均未回復美國之音記者的採訪請求。

劉亞偉:中國學界還是存在分歧看法

但中美印象網主編劉亞偉認為,中國學術界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看法實際上是存在分歧的,有很多學者對中國支持俄羅斯真正感到擔憂,但他們發聲的渠道不暢。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個人的感覺,肯定50%以上甚至更多的中國國際關係學者認為,北京跟莫斯科走得太近,對中國無論是國家安全還是經濟發展以及是不是跟西方脫鉤都有重大的關係。」

中美印象網3月份刊登了上海市委黨校教授胡偉的一篇頗有影響力的文章。胡偉在文中警告,中國如果與俄羅斯走得太近就有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危險。他在文章中寫到,「中國不能與普京捆綁在一起,需要儘快切割。」胡偉也是中國國務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但胡偉的這篇文章很快就被中國屏蔽了。批評胡偉的人說,他落入了西方的話語陷阱,是美國的「走狗」。美國之音無法聯繫上胡偉進行採訪。

劉亞偉表示,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普通民眾與學者的看法分歧較大。「學者的觀點跟普羅大眾的觀點差距比較大,」他說,「我們剛剛做的一個線上民調結果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符合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儘管如此,中共當局對不同於官方立場觀點的嚴厲打壓已經產生了寒蟬效應,學者們在公開場合發言都非常謹慎和自律。

北京獨立學者吳強說:「尤其是國際關係學者,他們受到的內容審查,包括他們發表論文、撰寫論文以及參加國際會議的審查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各個系、學校、學校黨的機構都在做這種審查。我也聽說甚至連公安都介入到國際關係的國際會議當中。包括過去兩年疫情期間進行的線上會議。換句話說,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在ZOOM或者說騰訊會議平台上的內容審查,甚至直接是人到了家裡、辦公室里,對正在舉行的線上的國際關係會議強制中斷。」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趙通坦言,中國學者在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需要謹慎表達自己的觀點,確保他們不會過多地偏離官方的敘述和立場,而且中國專家會認為他們的主要責任是解釋政府的立場,他們甚至必須經過嚴格的內部審核才能參加。

「對於許多直接或間接隸屬於官方機構的中國專家來說,他們必須經過非常嚴格的內部審批程序,才能被允許參加哪怕是只有一個外國人參加的在線會議,更不用說他們需要發表評論或做演講了。」他在「中國力量」播客節目中說。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28/174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