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1949年後辭書中陳獨秀的形象變化反映中共政局變遷

作者:

江寧地方法院候審室門前之陳獨秀(右)與彭述之

20世紀50年代

1949年中共建政之初,民營的上海春明書店就迅速組織人員出版了《新名詞辭典》,並獲得了出版總署的認可。這種辭書印量很大,1949年9月後曾多次再版。所以,《新名詞辭典》雖由民營書店出版,但辭書中「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實際上也代表了官方對陳獨秀的一種評價。

在春明書店1949年12月版的《新名詞辭典》裡,「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安徽懷寧人,一八七九年生,留學日本、法國。歷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同胡適領導一九一七年「文學革命」運動,創辦並主編《新青年》雜誌,亦是最初組織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曾任第一任共產黨書記。但在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時期,犯有右傾機會主義的嚴重錯誤,致革命事業大受摧殘,但他非但不自悔悟,且索性投入敵人懷抱,出賣革命,成了托匪頭子。抗戰中死於四川江津。

在1949年12月版的解釋中,1927年是陳獨秀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對他1927年之前的經歷,辭典編纂者的描述尚屬客觀,並沒有使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但對於陳獨秀1927年之後的經歷,就沒有那麼客氣了,稱他「犯有右傾機會主義的嚴重錯誤,致革命事業大受摧殘」。由於陳獨秀拒絕向黨中央認錯,辭典編纂者還將陳獨秀定性為「出賣革命」的「托匪頭子」。

在春明書店1950年6月版的《新名詞辭典》裡,「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勞工階級的叛徒,中國托匪的頭子。安徽懷寧人,一八七九年生,留學日本、法國。歷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同胡適領導一九一七年「文學革命」運動,主編《新青年》雜誌,亦是最初組織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曾任第一任共產黨書記。但在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時期,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嚴重錯誤,致革命事業大受摧殘,而他非但不自悔悟,且索性投入敵人懷抱,出賣革命,成了托匪頭子。抗戰中死於四川江津。

在1950年6月版的解釋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將陳獨秀「托匪頭子」的定性移到整個詞條的前面,並增加了「勞工階級的叛徒」這個新的定性。「勞工階級的叛徒」這個稱謂從此成了陳獨秀的代名詞。

在春明出版社1952年8月版的《新名詞辭典》裡,「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勞工階級的叛徒,中國托匪的頭子。安徽懷寧人。「五四」時,領導過「文學革命」運動,主編《新青年》雜誌,亦是最初組織中國共產黨的一員。但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時期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嚴重錯誤,致革命事業受到極大挫折。他非但不自悔悟,且索性投入敵人懷抱,出賣革命,成了托匪頭子。抗戰中死於四川。

在1952年8月版的解釋中,並未新增內容,但卻將陳獨秀的出生年份,曾留學日本、法國,曾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曾任第一任共產黨書記等信息刪除。

在春明出版社1953年4月版的《新名詞辭典》裡,「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中國革命的叛徒。在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時期,曾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發起者之一。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緊要關頭,陳獨秀獨攬了黨中央的實際領導,從右傾機會主義發展到階級投降主義,使這次革命遭受到極可痛心的失敗。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黨的緊急會議,結算了陳獨秀的錯誤路線,並撤換了他的領導。陳獨秀不承認既往的錯誤,並與托洛茨基分子相勾結,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一九二九年被驅逐出黨。抗日戰期間病死於四川。

在1953年4月版的解釋中,對陳獨秀的定性已從「勞工階級的叛徒」升級為「中國革命的叛徒」,罪行似乎更重了。新增的一個內容是提到了「八七會議」,並言明是在1927年的「八七會議」上撤換了陳獨秀的領導職務,還在1929年將陳獨秀「驅逐出黨」,即開除了陳獨秀的黨籍。

在1958年4月版的《新知識詞典》中,「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1879—1942)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後來墮落成為革命叛徒。字仲甫,安徽懷寧人。原為北京大學教授,因編輯《新青年》雜誌出名。由於他在「五四」運動時代的聲名以及黨在初創時期的幼稚,他曾當選為黨的總書記。在1924至1927年革命的最後一個時期,黨內以他為代表的右傾思想,形成了投降主義的路線,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了失敗。之後,他對於革命前途悲觀失望,變成了取消主義者,採取了托洛茨基主義的反動立場,並和托洛茨基分子相結合,成立了反黨的小組織,因而在1929年11月被驅逐出黨。1942年死於四川江津。

在1958年4月版的解釋中,雖承認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但還不忘強調他「後來墮落成為革命叛徒」,字裡行間對陳獨秀充滿了失望。這個版本還對陳獨秀曾當選過黨的總書記進行了解釋,即「由於他在『五四』運動時代的聲名以及黨在初創時期的幼稚」。

20世紀60至70年代

在1961年11月版的《辭海(試行本)》中,「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日本。1915年主編《新青年》雜誌,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鼓吹新文化,宣傳社會主義,和當時的各種反動思潮作鬥爭,成為五四前後的急進民主派。1920年在上海發起組織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當了黨的總書記。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黨內以他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思想,形成了投降主義的路線,放棄對於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尤其是放棄對於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使革命遭到失敗。之後,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變成取消主義者,並和托洛茨基分子勾結,成立反黨組織。1929年11月被開除出黨。1942年死於四川江津。

在1965年版的《辭海(未定稿)》中,「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日本。1915年主編《新青年》,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鼓吹新文化,宣傳社會主義,為五四運動前後的急進民主派。1920年發起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當選總書記。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黨內以他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思想,形成了投降主義路線,放棄對於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放棄對於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使革命遭到失敗。1927年在黨的八七會議上被撤銷總書記的職務,但仍堅持錯誤觀點,之後,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成為取消主義者,並和托洛茨基分子勾結,成立反黨組織。1929年11月被開除出黨。1942年死於四川江津。

1978年,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共黨內對陳獨秀的認識也發生了一些細微變化。但總的來看,對陳獨秀仍持否定的態度。在1979年版的《辭海》中,「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1880—1942)安徽懷寧人,字仲甫。早年留學日本。1915年主編《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雜誌》),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五四運動時期的急進民主派。1920年發起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由於他在五四運動時期的名聲,被選為黨的總書記。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黨內以他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思想形成了投降主義路線,放棄對於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放棄對於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對蔣介石的反革命進攻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使革命遭到失敗。1927年在黨的八七會議上被撤銷總書記職務,但仍堅持錯誤。其後,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成為取消主義者,並和托洛茨基分子勾結,成立反黨組織。1929年11月被開除出黨。同年12月,糾集彭述之等八十一人發表《政治意見書》,反對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1942年死於四川江津。

20世紀80年代以來

在中共建黨60周年前夕,上海歷史研究所的吳信忠在1981年6月30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了《紅樓兩巨人——李大釗和陳獨秀在建黨初期》一文,回顧了李大釗和陳獨秀二人在中共建黨初期的交往和友誼。這是文革後陳獨秀首次以正面形象出現在中共中央的機關報上。

從1986年到1988年,由陳雲題寫書名的《中國現代教育家傳》(8卷)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這套叢書共收錄了五四運動以後的137位著名教育家,就連過去曾被打入另冊的胡適、陳獨秀二人也得以入選,並且入選了叢書第一卷,可見編者對二人的重視。《人民日報》1986年8月26日還為此專門發了一則新聞《建國以來首次發表胡適陳獨秀傳》。政治環境的寬鬆和意識形態領域的寬容使得重新評價陳獨秀成為可能。

在1989年版的《辭海》中,「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1879—1942)安徽懷寧人,字仲甫。早年留學日本。1904年創辦《安徽俗話報》。1915年起主編《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雜誌》),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積極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文學革命,反對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五四運動後,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並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在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被選為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大革命後期,中共黨內以他為代表的右傾思想發展成為右傾投降主義,致使革命在國民黨右派的突然襲擊下遭到慘重失敗。1927年7月離開中央領導崗位。後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變成取消主義者,接受託派觀點,在黨內成立小組織,進行反黨活動,1929年11月被開除黨籍。同年12月發表由八十一人署名的作為托陳取消派綱領的《我們的政治意見書》,反對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後與托洛茨基派組織相結合,1931年5月曾被推選為中國托派組織的總書記。1932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獄。1942年病故於四川江津。

在之前的解釋中,陳獨秀是在1927年的八七會議上「被撤銷總書記職務」。但在1989年版的解釋中,這個表述變成了「1927年7月離開中央領導崗位」。另外,在1989年版的解釋中,還有兩處變化值得注意:一是陳獨秀「成立反黨組織」的內容被刪除,二是將之前的「1942年死於四川江津」改為「1942年病故於四川江津」,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

在1999年版的《辭海》中,「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1879—1942)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十里舖(今屬安慶)人。早年留學日本。1904年創辦《安徽俗話報》。1915年起主編《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雜誌》),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積極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倡文學革命,反對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五四運動後,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並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在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被選為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大革命後期,中共黨內以他為代表的右傾思想發展成為右傾投降主義,致使革命在國民黨右派的突然襲擊下遭到慘重失敗。1927年7月離開中央領導崗位,後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變成取消主義者,接受託派觀點,在黨內成立小組織,進行反黨活動,1929年11月被開除黨籍。同年12月發表由八十一人署名的作為托陳取消派綱領的《我們的政治意見書》。1931年5月曾被推選為中國托派組織的總書記。1932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獄。1942年病故於四川江津(今屬重慶市)。主要著作收入《獨秀文存》。

在1999年版《辭海》中,「陳獨秀」詞條的最前方被加上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的頭銜,這相當於承認陳獨秀在中共創始階段發揮過重要作用,恢復了陳獨秀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名譽和地位。這時距離1949年中共建政已過去了50年,距離陳獨秀去世則已57年。

在最新一版的2009年版《辭海》中,「陳獨秀」詞條的內容如下:

陳獨秀(1879—1942)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原名干生,字仲甫,號實庵,筆名眾多,安徽懷寧十里舖(今屬安慶)人。1896年中秀才,1901年留學日本。1904年創辦《安徽俗話報》,宣傳反帝愛國思想,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辛亥革命後任安徽省都督府秘書長,後參加討袁「二次革命」。1915年在上海創辦《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雜誌》),揭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1917年被聘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與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以《新青年》、《每周評論》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積極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文學革命,反對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1919年領導五四愛國運動,成為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6月因起草、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捕,9月出獄。五四運動後期,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參加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的鬥爭。1920年初與李大釗開始醞釀組建中國共產黨,2月到上海,深入工人群眾,開展建黨活動。5月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6月創建上海早期共產黨組織,任書記,並推動各地建立黨組織。在共產國際幫助下,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為黨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同年應邀去廣州任教育委員會委員長。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局書記,9月回上海主持中央工作。1922年7月主持召開中共二大,被推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9月被孫中山指定為「國民黨改組方案起草委員會」成員之一。10月作為中共代表團團長赴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四大,被選為國際執委會委員。1923年6月召開中共三大,通過國共合作決議,再次當選為委員長。後在中共四大、五大上繼續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其間領導了五卅運動,發動群眾參加北伐戰爭,組織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參與成立上海市民政府等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動。大革命後期,在共產國際影響下,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致使革命在國民黨右派的突然襲擊下遭到失敗。1927年7月離開中央領導崗位,後參加中國托派。1929年11月被開除黨籍。1932年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1937年獲釋,出獄後主張發動群眾抗日,拒絕國民黨的高官厚祿,在四川江津(今屬重慶市)以教書為生,後在江津病逝。主要著作收入《獨秀文存》、《陳獨秀著作選編》(6卷)。

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這本是一個無需迴避的事實。但長期以來,在中共黨史著作和歷史教科書中,陳獨秀的共產黨創始人地位未能得到正視,辭書中陳獨秀的形象也一直處在變化之中。改革開放以來,儘管安在陳獨秀頭上的種種帽子被陸續摘掉了,但是關於陳獨秀,還有相當多的歷史事實和細節有待研究和釐清。

炎黃春秋》2014年第8期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炎黃春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02/174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