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大白群體的人員組成和經濟收入,竟是這樣滴?

剛開始,我們以為大白都是醫務人員。

後來,我們以為大白都是優秀志願者。

後來看了很多視頻才知道,大白這個群體裡有很多是臨時招聘的。

原來測核酸是付錢的。

今年以來,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來勢洶洶,由於其具有隱蔽性高、傳染性強的特點,在此背景下,常態化核酸檢測被視為「早發現」疫情的關鍵步驟,已在全國多個城市鋪開。

剛剛看到的有人在朋友圈發的:

某醫療投資管理公司招募「核酸檢測採樣護士」,要求有護士證,有核酸採樣經驗。薪酬1000元/天,不僅提供年終獎金、定期體檢、免費住宿和「五險一金」,甚至還有員工旅遊、股票期權。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9日召開的視訊會議提出,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

上海證券5月9日的行業周報稱,按照杭州的人口數量測算,約1200人對應一個檢測點。若按照該比例,僅考慮城市人口,全國範圍內至少將新增75萬個檢測點。相應地,需要核酸採樣員至少在百萬人以上。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多家招聘網站發現,近一段時間,類似「核酸採樣員」「核酸檢測採樣護士」「核酸採集員」的招聘信息十分密集。11日晨6時30分,在「前程無憂」招聘網上就已經登出了十餘條當日的招聘信息。

廣東某人力資源公司的核酸採集員招聘信息稱,有護士資格證及電子化執業證並在有效期內,18-35歲,接種完第三針疫苗。月薪1萬-1.5萬元,簽訂勞動合同,包吃住,有全勤獎、節日福利、「五險一金」、包住宿和餐飲補貼。工作內容主要是配合街道辦或者醫院做核酸採樣。

圖片來源:前程無憂app

長三角某城市健康管理公司招募「核酸檢測採樣護士」,要求具備護士證,有採血及核酸採樣經驗優先。報酬400-600元/天,封控期間70-100元/小時。主要負責公司規定的人(主要負責鼻咽拭子)或物(冷庫物品)的新冠核酸採樣。

某醫療投資管理公司招募「核酸檢測採樣護士」,要求有護士證,有核酸採樣經驗。薪酬1000元/天,不僅提供年終獎金、定期體檢、免費住宿和「五險一金」,甚至還有員工旅遊、股票期權。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多地衛健委等官方渠道查詢到,今年以來,各地招募核酸採樣點採樣人員,開出的條件多數是繳納社會保險;提供免費工作餐,外市人員可提供免費住宿;購買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專屬保險;享受高溫費等相關補貼;薪資優厚(面議)。招募數量多在百人以上。

「無錫本地寶」4月一則東北塘街道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辦公室的《東北塘街道核酸採樣人員招募令》稱,面向社會發出招募令,招募核酸採樣人員,作為現有力量補充,參與全街道核酸採樣工作。

招募條件包括身體健康、品行端正;具備符合崗位要求的資格條件和工作能力。年齡在18周歲以上,具有衛生專業技術資格;無傳染性疾病,已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薪資待遇包括月收入7000元左右、提供工作餐、購買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專屬保險、享受高溫費等相關補貼。

同一時間,無錫市錫山區正在招聘400名疫情防控核酸檢測採樣工作人員;無錫經開區也在招聘200名疫情防控核酸檢測採樣工作人員。

更賺錢的是核酸檢測企業。

據騰訊創業的一篇報導稱,毋庸置疑,核酸檢測是一門大生意。

中商產業研究院在今年年初發布的分析報告稱,2020年中國核酸檢測市場規模已達到121億人民幣,最近兩年更是以18%-19%的速度增長,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6億元。

146億啊!

但事實上,隨著近幾月疫情頻繁在諸如深圳、廣州、上海、北京這樣高人口密度的城市爆發,核酸檢測的市場規模顯然已遠超該數值。

對普通人而言是「黑天鵝」的一場疫情,卻讓一些企業陸續站到了風口。

之江生物(688317)、聖湘生物(688289)、捷諾生物、伯傑醫療、達安基因(002030)和華大基因(300676),早在2020年武漢疫情爆發初期,這6家企業就已先後獲得了新冠病毒檢測產品上市資質。其中,聖湘生物、之江生物分別於2020年8月28日、2021年1月18日先後掛牌科創板。

整個2020年,毋庸置疑是屬於它們的高光之年。

以疫情後上市的兩家企業來看:之江生物2020年扣非淨利潤達到了9.27億元,同比增長1993.02%,總市值一度達到140億元。財報顯示,其高通量、全自動化特點的全自動核酸提取儀銷量增長顯著是業績提升的主要原因。

聖湘生物表現更亮眼,其2020年歸母淨利潤26.17億,比上一年增加了65倍。其中,核酸檢測業績占比高達76.6%,僅核酸試劑一項,就給這家公司帶去了一年20億的純利潤。

此外,還有達安基因、金域醫學、明德生物、東方生物等,無論是上游的檢測設備、試劑生產商,還是下游的檢測服務商都在2020年迎來了業績爆發,淨利潤成百上千倍地增長。

今年4月1日,國家有關部門發布《關於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價格和費用的通知》,要求下調公立醫療機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政府指導價。規定單人單檢降至不高於每人份28元;多人混檢統一降至每人份不高於8元。這已是全國第四輪核酸檢測降價。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的定價已經逼近3到5元的生產成本,薄利多銷已成為行業主基調。

其次,核酸檢測技術的壁壘並不高,最主要的門檻是資質審核。而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如今核酸檢測入局的企業早就不止最開始的6家了。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的一份文件顯示,僅僅到去年6月,就已經有29個核酸檢測試劑被批准通過,市場被少數幾家企業壟斷瓜分的局面將得到一定的改善。

不過,今年各地都是常態化核酸檢測,可以想像各公司的業績。

此刻,想起看過的一段話:

人世間有兩種東西令人深深嚮往,一是來之不易的核酸陰性,二是手機中稍縱即逝的綠碼。

2022,這個夏天,核酸很長,人生很短,防護服里的大白很熱,五月的北京有點涼。

有些事情,做著做著就習慣了,比如核酸……

而有些人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坐南向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23/175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