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感染猴痘會有致命風險嗎?如何預防?專家詳解

圖:成熟猴痘病毒(左)和未成熟病毒粒子(右)電子顯微鏡圖像

大家都聽過「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以發熱、皮膚皰疹為特徵的傳染性疾病。而「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罕見的傳染性疾病。之所以稱為猴痘,是因為最早於1958年首次從丹麥實驗室的猴子皮膚皰疹(痘)中分離出該病毒,因此得名。

圖:彩色電子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

「猴痘」的名字雖然來自猴,但猴痘病毒真正的來源並非猴,其自然宿主可能為非洲齧齒動物(如甘比亞巨鼠和松鼠)。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名9個月的男嬰被確診為第一例人類感染病例,自此,猴痘逐漸在非洲多個國家蔓延。

自從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確診第一例人類感染病例以來,絕大多數病例均發生於中非和西非地區。

此次的猴痘疫情,短短1個月已波及非洲以外的30多個國家,確診病例遠超1970年以來非洲以外國家確診例數總和,而且在感染病例中,僅少數患者有猴痘流行地區(非洲)接觸史,多數患者並無流行病學關聯,這意味著猴痘病毒在未進入各國監測的情況下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隱匿社區傳播。

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ECDC)報告:這是歐洲首次報告了與西非和中非沒有已知流行病學聯繫的傳播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出警告,預計未來幾周將有更多的國家出現更多病例,並已將猴痘的全球公共衛生級別評估從低級風險上調為中級風險。

在過去50年間,絕大多數猴痘發生於中非和西非地區(剛果民主共和國、奈及利亞等),而在非洲以外僅有美國(47例)、英國(3例)、以色列(1例)和新加坡(1例)。

回顧2003年美國猴痘疫情,涉及美國六個州,追溯病毒來自於寵物土撥鼠。這些土撥鼠曾與一批從非洲加納進口的嚙齒類動物同處一個動物配送中心。隨後這些非洲齧齒動物被檢測出猴痘病毒陽性,推測其將病毒傳播給了美國的土撥鼠,最終導致47人因密切接觸土撥鼠而感染。這也是人猴痘病例首次出現在非洲以外國家。

猴痘有哪些症狀?

猴痘的潛伏期(從接觸到發病的時間)通常為5~21天。感染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

1.初期表現為發熱、頭痛、背痛、肌肉疼痛、乏力和淋巴結腫大,其中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明顯腫大是猴痘區別於天花和水痘的重要臨床特徵。

2.在發熱1~3天後出現皮疹,多從面部開始,由紅色斑疹組成,逐漸擴散到身體的其它部位,包括掌心、足底等,並由斑疹演變為丘疹、水皰、膿皰,最終乾燥、結痂脫落,可遺留凹痕和色素沉著。

圖:猴痘患者典型皮疹-水皰-膿皰(來源:環球時報

猴痘與天花「師出同門」

雖然我們對猴痘並不熟悉,但一定聽說過另外一種傳染病——天花。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導致的嚴重傳染病,而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師出同門」,均隸屬於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

眾所周知,在20世紀初,天花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隨著大規模疫苗接種,1980年WHO正式宣布全世界消滅了天花。

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猴痘病例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猴痘患者數量增加了14倍。有學者認為,猴痘數量的猛增與天花的根除有關,因為天花病毒與猴痘病毒的基因體存在90%以上的同源性,接種天花疫苗預防猴痘的有效率可達85%。

全世界消滅天花後,各國常規停止了對兒童接種天花疫苗。因此世界各地40~50歲以下的人群因未接種過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也缺乏抵抗力

猴痘如何傳播?

猴痘作為一種人畜共患病,既可從動物傳播給人,也可發生人際傳播。

猴痘的傳染源通常為攜帶或感染病毒的動物,包括非洲嚙齒類和非人靈長類等多種動物,其傳播途徑包括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以及狩獵、剝皮、加工和食用感染的動物等接觸傳播,或者長時間近距離的呼吸道飛沫傳播。此外,與猴痘患者密切接觸,尤其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皮膚皰液),也可導致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英國發布的猴痘疫情簡報顯示,截至6月9日,英國累計猴痘確診病例366例,其中99%為男性,平均年齡36歲。但猴痘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效率相對較低,其基本傳染數R0隻有0.6~1.0,遠低於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株(R0在7左右)

感染猴痘會有致命風險嗎?

對大多數人來說,猴痘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續2—4周,並完全康復。2003年美國疫情中的47例患者未出現死亡病例。目前世界各國報導的猴痘病例也尚未出現死亡病例。

但不可否認,猴痘病毒感染也可導致肺炎、腦炎、角膜炎危及生命。猴痘病毒有兩個不同的演化支,中非株致死率10.6%,而西非株相對溫和,致死率3.6%。從目前英美等國猴痘病毒患者病毒基因體測序結果來看,引起此次疫情的毒株在基因序列上與西非株相似。

猴痘的診斷與治療

結合21天內的流行病史(非洲、歐美等地區感染動物和患者的密切接觸史),臨床表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皮疹),臨床可做出疑似診斷。有病原學結果,包括核酸檢測、血清學檢測或病毒培養陽性者,可予以確診。

如同其他病毒感染一樣,猴痘目前尚無循證支持的有效治療方法,治療以對症、支持以及防治皮損繼發感染等併發症為主。近年來美國針對天花病毒開發的新型藥物,包括Tecovirimat和Brincidofovir等藥物相繼獲批。此外,用於治療免疫缺陷患者巨細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的西多福韋(Cidofovir),也已被批准用於正痘病毒,包括猴痘病毒的爆發。

如何預防猴痘?

及早發現病例,嚴格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是預防的關鍵。雖然我國還未有猴痘病例的報導,但存在猴痘病毒輸入我國的風險,隨著發生在歐美國家的疫情擴散,我國輸入性病例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因此,有必要開展猴痘的大眾科普和宣傳,加強類似症狀病例的監測,以便及時發現輸入性病例,從而阻斷傳播和流行。

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基因體存在90%同源性,因此接種天花疫苗是可行的預防猴痘的辦法。猴痘病毒有相對較長的潛伏期,意味著即使在接觸病毒後,接種天花疫苗也可能起到暴露後預防的作用。對於高風險者,如感染者的家人、醫務人員等,可以考慮在接觸病患後儘快接種天花疫苗,根據以往研究,在接觸後4天內接種效果最佳。

近期,英國、葡萄牙、美國等多國相繼報告發現猴痘病例,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猴痘疫情暴發預警稱,未來有可能發現更多病例。

作為臨床醫生,應加強學習和培訓,重視流行病史的詢問,應將猴痘感染作為發熱、皮膚皰疹疾病的鑑別診斷。

嚴防輸入,儘早發現病例,嚴格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是關鍵。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搜狐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19/176434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