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在皇后大道見證:「香港的一切都變了」

現在,距離2047年的限期還有一半,香港進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煉獄。以前就曾有人宣告它的滅亡。每一次——經歷了瘟疫、由共產黨支持的騷亂、英國的鎮壓和移交前的緊張情緒之後——這塊土地都會重新煥發生機。

四分之一個世紀前香港回歸中國的那一天,皇后大道上的麵點師傅在忙碌著,和過去幾十年並沒有不同,他把麵粉和水混合起來,為這座滿是大陸難民的城市提供食物。為了滿足人們不同的口味,他做了細嫩的上海麵條和廣東雞蛋面,光滑的南方雲吞皮,還有北京人喜愛的厚餃子皮。

1997年7月1日,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取代英國國旗時,天降大雨,皇后大道和沿途街道迅速開始漲水。有些人認為暴雨是共產黨控制香港的預兆,也有人認為是清洗西方帝國主義的淨化儀式。

對於和家人一起經營面點店的杜和(音)來說,這場風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年復一年,杜和每天都要工作,把麵團放進叮噹作響的機器里,用光一袋又一袋麵粉,一切都蒙上了一層白粉,就連灶神的神龕也是如此。

「我很忙,」他說。「沒時間害怕。」

在香港回歸後的25年裡,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香港最負盛名的大道——皇后大道上,人們既定義著變化,也蔑視著變化。在他們周圍,這座城市已經改變了:中國大陸令人眼花繚亂的經濟擴張威脅到這個國際轉口港存在的必要性,與此同時,香港如今的統治者還在壓制自由,監獄裡滿是年輕的政治犯。

距離2047年也就是「一國兩制」大限的時間已經過半,香港充滿了不確定性。

對於麵條師傅杜和來說,在他逃離中國時,這座城市提供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20歲時,杜和逃離貧困的中國南方,在皇后大道安頓下來,這是英國人通過鴉片戰爭奪取香港作為戰利品後修建的第一條大道。

這條路由一個貪婪的殖民國家沿海岸線而建,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命名。隨著帝國的各種機構——銀行、商行、學校、宗教場所——在皇后大道湧現,街道本身也在不斷演變,每一次新來者的湧入都在重塑它的特徵。儘管這條道路上的地標性建築都是永久性的,這裡的人的生活卻沒有那麼穩當,對這座城市的未來幾乎沒有控制權。

1997年,中國政府承諾在50年內給予香港極大的自治權,以保持使香港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乃至世界最激動人心的大都市之一的自由。

從杜和在那裡工作開始,皇后大道及其狹窄的小巷就一直是全球的十字路口。那裡有靠鴉片貿易賺來的財富建起的金融機構,有承諾為政治動盪的倖存者提供可靠投資的金店,有歐洲奢侈品牌,還有販賣魚翅和中藥材的商鋪。

立法者所在的辦公樓出自參與了白金漢宮設計的建築師的手筆,在香港回歸後的頭幾年裡,這些立法者享受著他們在大部分英殖時期不曾享有的權力。在皇后大道一段名為「金鐘道」的路段上坐落著高等法院,法官們按照英國人的習慣戴著假髮。來自上海、倫敦和孟買等城市的精英建立的商業機構在法治環境中感到很安全。

十多年來,北京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這種被稱為「一國兩制」的香港政治治理方案。2047年是其最後期限,屆時北京將全面控制香港政治,儘管香港人習慣於凡事想得更長遠,但這一期限似乎還相當遙遠。

過去三年裡,時間仿佛被壓縮了。2019年,數百萬抗議者在包括皇后大道的許多街道上遊行,就像他們過去為挫敗引發不滿的政府限制所做的那樣。這一次,警察和抗議者之間的衝突切斷了殘存的一絲信任。在幾個月里,這座商業中心淹沒在催淚瓦斯、胡椒噴霧和橡膠子彈之中。2020年,一項國家安全法出台,將政治異議定為犯罪,有人會因為鼓掌支持一名被監禁的活動人士而被捕。

現在,距離2047年的限期還有一半,香港進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煉獄。以前就曾有人宣告它的滅亡。每一次——經歷了瘟疫、由共產黨支持的騷亂、英國的鎮壓和移交前的緊張情緒之後——這塊土地都會重新煥發生機。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2/177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