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清零政策不退場 中國經濟就懸了

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低於預期。經濟學者認為,若不尋找「清零政策」的退場機制,中國難以達到5.5%的增長目標。

根據中共官方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0.4%,這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弱的數值

中國嚴格的新冠防疫措施正扼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公布的經濟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與年初相比下降2.6%,同比增長0.4%。這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弱的數值。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還有4.8%。中國國家統計局以國際環境複雜嚴峻、中國疫情多發等不利影響加大來解釋「極不尋常「的經濟發展,並稱第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

在中國政府對「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堅持下,經濟發展受到強烈衝擊。多個中國大城市今年春天都執行了嚴格防疫措施,以防止具高度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種傳播。上海四月和五月的封控措施重創經濟。當地的港口則積壓大量貨物,航運業務因為封鎖而無法正常運轉。

分析師此前已經預期中國第二季度的增長乏力。但標普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分析師畢斯瓦斯表示,實際數字仍令人感到震驚。

東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Toru Nishihama)表示:「中國經濟已經站在陷入停滯性通貨膨脹的邊緣。但最糟糕的情況在5到6月期間已經過去,可以排除衰退或者連續兩個極度收縮的可能性。」

清零政策有沒有退場機制?

「鑑於增長乏力,中國政府可能會從現在起部署經濟刺激措施,以提振中國經濟。」但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降息的障礙很大,因為這將使迄今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的通貨膨脹率上升。」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學者家曾林(Max Zenglein)分析稱:「中產階級越來越能感受到這些影響,例如收入停滯或房地產價格下跌。如此政府會面臨更多政治壓力,必須找到解決方案。」曾林指出,增長乏力加劇了金融系統的問題;如果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未來幾個月違約率上升是可預期的。「最有效的政府經濟刺激計劃是放棄嚴格的清零政策。」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也認為:「糟糕的經濟數據的主因是新冠清零政策,這讓中國走向荊棘道路。你不知道下一個風險區在哪裡。」

但幾乎沒有人認為中國會放棄清零。零星的感染數字就可能導致整個地區被封鎖,上周在西安便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重要經濟中心,也因為多次發現感染病例而實施新的限制措施。

上海解封後,經濟形勢有所緩解,但許多人擔心新一波的新冠限制將給經濟帶來進一步問題。具有高傳染力的奧密克戎變種也在中國蔓延。伍德克認為,中國政府高層堅持動態清零卻沒有退場機制。「中國何時才能擺脫這種局面?只有在人民都良好接種中國疫苗以後才能做到:三針、四針、加強針—而且是採用有效的疫苗,例如mRNA疫苗。然而,中國正擋在自己的路上。進口的技術未被使用。」

伍德克認為,全球經濟的前景將因此暗淡。「中國如今經濟疲軟,這當然是致命的。最近幾年裡,中國是增長引擎。如今歐洲面臨巨大的能源問題和經濟衰退,美國亦然。中國一直是穩定我們的經濟體,而未來可能不再是這樣的情況。」

消費低迷難以拉動經濟

此外,雖然中國周三公布的6月出口數據強勁,經濟學家認為這並非安全信號。因為在17.9%的增長中,有一部分可以被解釋為是上海5月底重新開放後貿易的回升。另一方面,1%的進口增長則令人感到擔憂,這表明民眾的消費意願低迷。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則更關心增長的源頭。佩蒂斯表示,中國國內消費急劇下降,商業人士減少投資。因此,經濟增長越來越多是由國家通過對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創造,而這需要通過貸款。

「我們看到的是,為了實現增長目標,債務正在非常迅速的增加。這是不可持續的。中國政府已經多次表示希望結束這種做法。但迄今沒有做到這一點。」

儘管2022年上半年的經濟表現疲軟,但中國領導層仍透露出不會放棄雄心勃勃的5.5%增長目標。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底時宣布,中國將「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採取更加有效的舉措,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影響」。與此同時,今年6月地方政府債的發行量創下單月記錄。這些資金將用於基礎設施。新債務和高基礎設施支出,北京似乎想利用這帖經過測試的良方來提振經濟。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周三承認,穩定經濟是個艱難的任務。他也呼籲要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中國一直在加大對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但分析家表示,若不取消清零政策,官方制訂的5.5%增長目標難以達成。路透社的一項調查預測2022年的增長將放緩至4%。

許多人認為,中國央行進一步放鬆政策的空間可能會受到資本外流擔憂的限制,因為美聯儲和其他經濟體都在積極提高利率,以應對飆升的通貨膨脹。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消費者通脹率不斷上升,雖然不像其他主要經濟體那樣火爆,但仍可能增加對貨幣政策寬鬆的限制。

野村證券分析師表示:「我們相信市場對於今年下半年的增長過於樂觀。」(ARD、德新社、法新社、路透社)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16/177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