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停貸風暴擴大 中共維穩、救市兩難

中國房地產業由爛尾樓引發的"停貸"風暴持續擴大。截至目前,除超過三百個盤樓維權業主已發布「斷供」聲明外,房產供應商也陷入信貸困境。形成這場風暴的背後原因何在?當局的應對措施又會對經濟、金融環境造成哪些影響?

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數錢

中國房地產業由爛尾樓引發的"停貸"風暴持續擴大。截至目前,除超過三百個盤樓維權業主已發布「斷供」聲明外,房產供應商也陷入信貸困境。形成這場風暴的背後原因何在?當局的應對措施又會對經濟、金融環境造成哪些影響?

停貸」風暴蔓延 房產供應商也拒還貸

這波全國「停貸抗議」的浪潮,是從江西景德鎮開始打響的。

6月30日,當地900多戶恆大爛尾樓業主發布《強制停貸告知書》,要求已經停建了一年多的項目需在10月20日前全面復工,否則業主們會強制「停貸」。這份聲明發出後的不到20天,全國各地有問題的樓盤業主業紛紛響應。根據網絡平台Github上的最新統計,目前中國已有超過90個城市、300個樓盤業主發出類似的「斷供」聲明。

這些爛尾的房產遍及二、三線城市,但也涉及到北京上海及廣東等地,如恆大、佳兆業、綠地控股等大型開發商的數十個項目,及中小房企。多家投行分析師估計,中國此輪風險房貸金額可能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停貸"風暴還正在擴大至房產供應鏈領域。中國媒體財新網19日一篇英文報導指出,數百家地產相關行業的供應商也向當局提出投訴,稱由於中國恆大等開發商仍在拖欠款項,他們已無力償付債款。網上還流出一封日期標註為7月15日的《湖北省全體恆大供應商、小微企業停貸停工告知書》。

截至目前,恆大集團尚未回複本台的置評查詢。

「停貸」事件爆發以來,中國六大銀行多次強調「總體風險可控」,中央銀保監會官員則在17日敦促銀行繼續掏錢「承擔社會責任」,向符合資格的房企提供貸款,以支持項目完工。彭博社18日報導,「中央」考慮向爛尾樓的停貸業主提供緩衝期。

這些當局可能出手的訊息,雖然刺激了本周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房企及銀行股價回升。不過,經濟學者警告停貸風波可能會削弱消費者對房地產信心,進一步加深樓市低迷,對於整個房地產相關行業占GDP超過30%的中國來說,這場風暴的漣漪效應才剛剛開始。

「雖然受『停貸』影響的抵押貸款債務金額還不足以威脅到中國的整體金融穩定,但消費者和投資者對房地產行業的信任度持續崩潰,是一個非常系統性的風險。」研究中國城市發展與政治的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翟若楷(Kyle A. Jaros)告訴本台。

上百樓盤業主齊宣告停繳貸款中國金融系統地雷恐連環爆?(自由亞洲電台製圖)

真的沒有辦法了」

對於走上「斷供」這條路,河南業主林先生告訴記者,「是真的沒有辦法了。」

河南是此次停貸潮最廣泛的省份,目前累積涉及超過60個建築項目。八零後的林先生在2020年以首付20萬、每月還款3300元的貸款,購入位於鄭州黃河北岸的恆大項目,該項目原定2021年夏天交屋。這是他第一次買房:「去年說是720暴雨影響造成停工,但後來就一直沒動靜。這個月(業主群)決定加入斷供……,這畢竟是個艱難的決定阿。」

武漢綠地光谷星河繪的業主小李,則已經在維權路上走了一年多。他在2020年底買房,不到半年樓盤就停工了。他與其他2000多戶業主參與了一次次的談判,也向武漢市房管局相關部門反映,並按規定流程走上信訪之路。但在沒有得到回應的情況下,業主們又組織了幾百人到市政府、建商售樓部拉橫幅抗議。

「最後我們去了武漢市政府,一個處長拍胸脯保證會處理,說你們這個樓盤絕對不會有問題的,讓我們選了代表跟政府談判,因為我們維權去了兩、三百人吧……。最後現場工作人員、一些輔警把業主們通過欺騙或強行推上幾輛大巴,往不同方向開二十多公里以後,讓業主下車……。就為了維穩。」小李購入的是當地著名的「最高學歷樓盤」,因為看好武漢的科技企業發展,這棟樓盤的2400餘戶業主中超過六成有大學以上學歷。

小李與其他業主們一起研究財務報表、相關法規,發現整個建案過程中,從一開始土地出讓的合同、預售證的發放、銀行的放貸,以及房管局監管預售房資金等都有違規行為。最關鍵的問題更在於:有超過7億元的重點監管資金被開發商挪用。

業主們商議後,在7月10日發布《停貸告知書》,提出將自合約交房日即今年12月31日起,停止向貸款銀行償還個人貸款的每月還款,直至樓盤完工驗收合格交付。

記者嘗試聯繫綠地控股集團,至截稿並未受到置評請求的回應。

「銀行違規放貸,房管局監管開綠燈,在進度沒有達標之下把我們監管資金都發出去了,然後開發商挪用巨額資金。為什麼他們的錯誤與違規都要我們購房人去承擔呢?這是極其不合理的事情。」小李說。

另一位綠地的業主王先生19日以文字回複本台,目前這些"救市"的信號都是小道消息,他的樓盤沒復工也沒有收到銀行通知提供還貸的緩衝期。"救不了。我已經不期待(政府)了。"他寫道。

因為安全考量,上述三位業主都不願使用全名受訪。

現居美國的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程曉農告訴本台,在中國現有的制度下,立法、監管的各層面,政府都站在房地產公司的一邊。這導致從香港引進的「賣樓花」,也就是預售屋制度,在中國扭曲變形。理論上,中國預售制允許房產項目在主體結構封頂後,建商才可按施工進度分批從監管帳戶提取業主繳交的資金。不過,中國各地卻出現地方銀行縱容、開發商違法提取資金,甚至挪用到其他的土地買賣開發,再開盤、賣預售樓的情況。

程曉農認為,在市場看好時,這原本是一場地方政府、開發商、銀行都能從中獲取暴利的高槓桿金錢遊戲;但經濟放緩、房市降溫,在缺乏監管下的腐敗發生,最後熱錢潮水退去,死在沙灘上的是按月繳房貸的業主,以及爛尾的房產泡沫。

「我覺得狠難過、很愧疚啊,我本來買房是想家人能團聚在一起,現在房子爛尾了,我還背負著一百四五十萬的債務,相當相當難受......。」這也是小李的第一套房,首付70萬,他東拼西湊,除了自己的存款,還向家裡借了10萬、找朋友借了20萬:「開發商沒有得到法律應有的處罰,也沒有以經濟犯罪的形式被逮捕,他們還在逍遙自在。為什麼我這區區一百多萬,就要給我的信譽造成影響呢?這個不平等信用體系下,後面我再也不會買房子了。」

位於江蘇太倉的恆大文化旅遊城是一個混合用途的住宅-零售-娛樂開發項目,但該項目已於2021年9月17日停工。(法新社

中央大力維穩、謹慎救市

經濟學者們擔憂的也包括類似這種「不願再買房子了」的消費者信心下降。

「中國經濟通常講的三輛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其中投資主要的部分是房地產,很多工業投資的支撐,也是來自房地產的間接投資,比如家用電器、玻璃......。所以,一但房價下跌、房產進入萎縮狀態,整個投資就會萎縮,中國經濟就會結束20年的繁榮,搞不好進入衰退。」程曉農還說,「有個指標很清楚,如果中央有辦法兩、三天就出來了,托這麼久,原因就是辦法找不著啊。」

路透社20日引述一位開發商高管的說法,他表示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發生,即沒有新的購房者願意購買預售的公寓,但開發商卻又需要用出售一半或三分之二的單元來獲得微薄的資金以完成建設。

「用剩下的錢償還銀行貸款之後,如果還有錢的話,幾乎不可能再償還在岸和離岸債券。」上述高管說。

美國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認為,這個骨牌會倒向金融業,而河南村鎮銀行凍結儲戶存款事件就是一個示警:「我存在銀行里的錢消失了,人們怎麼不恐懼呢?我的存款還在不在?如果還在,我是不是該把錢取出來?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或是只要有兩成的儲戶有這樣的想法呢?」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約為10%。

這場停貸風波的到來,對即將在二十大尋求連任的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好的跡象。彭博社數據顯示,中國家庭有約七成的財產是跟房地產相掛勾,房市的下滑顯然也成為敏感的政治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的社交平台上與「停貸」相關的話題討論及文章業正面臨審查。在加密軟體Telegram上的一個全國停貸業主自救群中,業主們熱烈又無奈地討論著若微信群全被封鎖,他們該如何串聯組織維權?

「我只希望能像河南儲戶一樣,團結群眾的力量,推動政府幫我們解決問題。」一位業主說。

「解決不了的,基本上都是靠犧牲一部分弱勢群體的利益,保持大的機器能運轉。」另一位業主寫道。

「從歷史上看,只要吃飽飯就不會起義。」另一位說道。

與此同時,一些已經陷入財務困境的地方城市,繼續透露著缺乏能力來拯救地方房地產危機的信號。

「北京還沒有採取果斷行動援助陷入困境的地方,大概是因為它正在與地方政府討價還價,不想讓步太多。」翟若楷(Kyle A. Jaros)告訴本台,「但如果這個討價還價的過程拖得太久,信任危機和系統性金融風險將更加嚴重。」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21/177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