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家長的這5種常見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人說:安全感就是能在小汽車的後座上睡覺。

「小時候,爸媽開車帶你出門,到了晚上,你不知不覺在後座上睡著了。你什麼都不用擔心,爸媽就在前座上,他們負責憂慮一切。但是這樣的時間很短暫,一不小心你就變成了那個坐在前面的成年人,而成年人永遠失去了在後座睡覺的權利。」

一個人最初的安全感來自父母。父母在養育過程中,與孩子互動時流露出的情緒、精神狀態、說話語氣,都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出門在外,時常感到不安,會反覆確認父母在不在身邊,不敢離開父母,挑戰自己。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一書中指出,嬰兒和學齡前兒童缺乏安全感,會有這些共同特徵:

過分憂傷;

好鬥和過分冒險;

過分害怕和焦慮;

迴避某些情感;

害怕用語言表達情感;

被動、無助的行為,顯得畏首畏尾……

生活中,下面這5件事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父母需注意。

01

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

「你再這樣,我不要你了。」這句話我相信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它能非常快速地制服一個孩子,然而,帶來的傷害也是無法估量的。

一個孩子最害怕爸爸媽媽對他說「我不要你了」,他們常常因此變得膽小,害怕真的被父母拋棄,產生了長久的恐懼和壓力。

以前聽過一個家長炫耀自己的「絕招」,如果4歲的兒子調皮搗蛋,就把他關在家門外,假裝讓他走,不一會兒孩子就會哭著敲門,喊:「媽媽,媽媽……」你再問他還敢不敢鬧了,孩子就會哭著說:「不敢了。」

這種最「有效」的絕招,本質是粗暴和冷漠,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你無法想像,當孩子被關在門外漆黑的走廊里,有多無助和崩潰。

小孩子很難分辨大人的話是氣話還是真話,大人口中嚇唬孩子的玩笑,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攻擊和傷害。所以,想讓孩子有安全感,就不要經常嚇唬說要拋棄他。

02

希望他從來沒存在過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牆壁上掛了「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5句話」:

1.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

2.我養你有什麼用?

2.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

4.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

5.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其中,「我養你有什麼用?」殺傷力最強,諸如此類的話還有「我真後悔生下你!」這些希望孩子從來沒存在過的話都是一時氣話,卻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孩子內心的獨白是:「爸爸媽媽不愛我,我在這個家裡是不受歡迎的,一切都是因為我才變得這麼糟糕的。」

於是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開始否定自己,然後想盡辦法討好父母。

作家劉瑜在給自己剛滿百天的女兒的信中寫道:「應該被感謝的是孩子,是他們讓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讓他們的虛空有所寄託,讓他們體驗到生命層層開放的神秘與欣喜。

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到盡情地愛——那是一種自由,不是嗎?能夠放下所有戒備去信馬由韁地愛,那簡直是最大的自由。」

每個父母決定生下孩子的那一刻,都應該謝謝孩子,給了我們這樣的自由。

03

經常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

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時,這種情況尤為常見。

有些媽媽見不得孩子傷心,會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不辭而別。比如,孩子第一次入園的時候,父母就會用這個辦法。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方法,很容易讓孩子以為他是被父母拋棄的。有的孩子一天都處於惶惶不安中,變得沒有安全感,並且在第二天會更害怕父母突然消失。

所以我們經常建議大家,送孩子入園時,告訴孩子你要離開,什麼時候回來接他,不要溜走,即使孩子大哭也要告訴他:「放學媽媽就在門口等你!」

孩子不一定會欣然接受,甚至大哭大鬧,但這比他玩著遊戲突然發現媽媽不見了的那種恐懼要好得多。

平時在家也是一樣,只要孩子離不開你,就要想方設法與他道別:

「媽媽下班馬上就回家了!」

「媽媽有事要出門,奶奶陪你玩一天。」

「下班後,媽媽就來接你。」

鼓勵孩子主動跟你說「再見」,再履行你的承諾,及時出現在他面前。次數多了,孩子就知道你只是暫時離開,有助於建立起親子間的信任。

04

夫妻關係不和諧

父母關係不和諧,孩子往往是最先感受到的。

《少年說》裡有個六年級的小男孩談及父母吵架的事情。

孩子一上台就坦言爸爸媽媽並不可愛,雖然爸爸媽媽很疼愛自己,但兩人常常會因為各種問題吵架,有一次吵到激動之處還提到了離婚。

「離婚」兩字就像一把尖銳的刀,深深刺傷了孩子的心。

想到這件事,男孩已經泣不成聲,他對父母說:「如果我學習很好,習慣也很好,爸爸媽媽應該就不會吵架了吧。」台下的父母羞愧難當。

當孩子看到最愛的兩個人開始爭吵的時候,對他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他們經常忍不住擔心父母隨時會分開,自己隨時會被拋棄,長期生活在緊張的氣氛中,在家裡如履薄冰,夾在父母中間,承受著兩人的唇槍舌劍。

父母吵架,最後買單的是孩子。

長期生活在父母關係不和諧的家庭里,孩子是很難有愛和安全感的。

世界上沒有哪對夫妻是不吵架的,區別是,在爭吵之後,兩個人是否願意把消極影響降到最低,想到要去安撫孩子,去修復家庭關係。

架吵對了,愛就不會溜走。

05

不帶孩子或者撫養人不穩定

我認識一位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在兒子2歲時把他送回鄉下給老人帶。

分離後的幾天,兒子突然看不到媽媽,每天哭得撕心裂肺。老人家在電話中安慰她:「沒事,孩子忘性大,哭幾個晚上就好了。」「忘性大」的孩子果然很快適應了新環境,但是代價也是慘痛的。

她與兒子分開一年後才把他接回身邊,結果孩子吵著要奶奶,經常鬧到半夜。孩子膽子也有點小,見人總是躲在大人身後。

孩子缺失的安全感,可能需要這位媽媽花很多倍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彌補回來。

有不少年輕的父母就像這位媽媽一樣,以工作忙或者沒有經驗為由,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等到孩子大一點,再接回自己身邊。

但是孩子3歲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也是建立依戀關係的關鍵期。從出生開始,媽媽溫暖的懷抱、溫柔的觸摸、低聲的哄睡,都能快速地安撫孩子,父母的氣息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如果這個時期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很容易變得膽小孤僻,受到的傷害將難以彌補。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中國教育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2/178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