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李克強要求廣東等財政大省做出貢獻 華日:中國正為習近平施政失誤付上經濟崩盤的代價

—陸媒:李克強要求廣東等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 皆因中央需補助有財力缺口地方

受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清零」政策拖累,今年中國公共財政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今年上半年,中國31省份公共財政全部出現赤字;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南巡」廣東,要求廣東等4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有陸媒指出,中央將會財政補助有財力缺口地方,所以需要廣東等四個「財政大省」作出「貢獻」。美國《華爾街日報》周一社評,中國經濟正為習近平施政連番失誤而付上崩盤的代價。

陸媒報導稱李克強要求廣東等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以便中央補助有財力缺口地方。網絡圖片

受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清零」政策拖累,今年中國公共財政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今年上半年,中國31省份公共財政全部出現赤字;中共總理李克強近日「南巡」廣東,要求廣東等4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有陸媒指出,中央將會財政補助有財力缺口地方,所以需要廣東等四個「財政大省」作出「貢獻」。外媒則分析指出,中國正為習近平施政失誤付上經濟崩盤的代價。

綜合陸媒報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二(16日)提出要求,下令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及四川這6個經濟大省,「勇挑大樑,發揮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當中提到要「穩財源」,要求當中4個沿海大省,即廣東、江蘇、浙江及山東,「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

《第一財經》周三(17日)報導,李克強提出相關要求,源於中央為協助企業紓困及保民生,今年將動用萬億級「家底」補助有財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但要完成這筆巨額轉移支付規模,「離不開財政大省對中央財力淨貢獻」。

報導指出,當前中國財政體制下,中央與地方採取分稅制,來劃分各級政府收入。經濟大省財政收入多,貢獻全中國近半財政收入。但為了均衡區域發展,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央財政收入最終會再分配給各省,主要是欠發達的中西部、東北地區。報導又指出,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9.8萬億(人民幣,下同),屬歷年最大筆。

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已成中國全國性問題,今年上半年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均為赤字。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粵開證券宏觀研究員徐凱舟較早時間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聯名發表評論指出,按照收入減去支出的差額計算,今年上半年絕大多數省份的財政缺口較去年同期擴大。浙江、廣東的財政缺口分別從去年同期的人民幣205億元、1618億元變為1252億元、2912億元,均增加超過千億元。過去曾經「一枝獨秀」的上海,財政缺口為18億元,收支差額為史上同期首次出現負值。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周一社評,中國經濟正為習近平施政連番失誤而付上崩盤的代價。

該社評指出,中國工業生產明顯放緩,從6月份的3.9%降至同比增長3.8%。服務業增速亦一樣,從一個月前的1.3%降至0.6%。零售業增長從6月份的3.1%放緩至2.7%。固定資產投資、通貨膨脹、青年失業率都在朝著壞方向發展,而且變壞的速度比經濟學家預期的要快。

社論認為,作為中國最高決策者,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抗疫政策導致消費者信心和生產出現波動。文章亦認為習近平對地產投機的打擊使普通家庭陷入困境;文章指出,隨著民眾投入大量血汗金錢的地產市場的沉沒,消費者眼光光看著他們積累的儲蓄和財富蒸發掉。

《華爾街日報》又指出,中國可能是目前唯一經歷著經濟需求真正中斷的大型經濟體。文章直指,中國企業越來越擔心「清零」政策和地產爆煲,也害怕習近平對成功的私營企業—例如科技公司--的敵意政策所造成的持久損害;該報認為,習氏對民企的敵意在監管打擊中充份顯露出來。

社論表示,中國需要其企業家階層來振興經濟,並通過提高工資來挽救需求,但這樣做意味著共產黨的政治控制必須放鬆,而這可能超出了習近平所能容忍的範圍;文章得出結論指,「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經濟麻煩就在眼前」。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7/179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