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國-伊拉克:石油換基建關係堅若「水泥」或有債坑

中國介入伊拉克以滿足激增的能源需求和外國投資需要,並根據2019年"石油換基建"協議,擴大在伊拉克的存在。© Asaad NIAZI AFP

在經歷數十年戰爭的伊拉克,中國正通過「石油換基建」和「一帶一路」紮根發展。不過巴格達被擔心可能陷入債務深坑。

法新社8月22日發自巴格達的報導說,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但基礎設施落後,該國正在成為中國的據點之一,中國甚至通過大規模建設動搖了西方國家在該國的特權地位,並有可能使巴格達陷入債務困境。

中國在伊拉克已經存在很長時間,最近,中國隨著自身對能源需求的激增,在伊拉克的項目開始多樣化。

華盛頓中東研究所(MEI)的約翰-卡拉布雷斯(John Calabrese)說,經過40年的戰爭(從兩伊戰爭開始),伊拉克"迫切需要外國投資,特別是在能源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

據伊拉克總理顧問穆扎爾-薩利赫(Muzhar Saleh)說,中國已經介入:現在中國成為伊拉克原油的最大買家,其購買量占巴格達每天出口80萬桶石油的44%。

在伊拉克南部,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與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一起經營哈法耶(Halfaya)油田。

據中國駐伊拉克大使崔巍最近堅稱,這只是"中國的開始",據中國大使館的說法,2020年的貿易額超過300億美元。

華盛頓中東研究所的卡拉布雷斯先生說,這些貿易交流顯示"中國展示其潛力、擦亮其形象,並在一個由西方,特別是美國主導的國家牢牢紮根"。

一帶一路

法新社介紹說,伊拉克是北京"一帶一路"大型項目的合作夥伴之一,該項目旨在發展陸上和海上基礎設施,以更好地連接中國與亞洲、歐洲和非洲。

但西方認為這一倡議是中國對貧窮國家施加影響的工具。他們批評中國鼓勵「過度舉債」,懷疑中國行事腐敗,並譴責中國不尊重人權。

中共外交部一名發言人告訴法新社,"中國積極參與了伊拉克的經濟重建"。該發言人繼續說,巴格達是"一帶一路"的一個"重要夥伴"。

上海復旦大學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的Christoph Nedopil指出,在包含21個阿拉伯國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型開發項目中,2013年至2022年,伊拉克是中國在能源領域的"第三大合作夥伴"。

為了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的暴利,中國在2019年與伊拉克簽署了一份雄辯的"石油換建設"的協議。

例如,在該國南部的納西里亞(Nassiriya),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正在建造一所學校。巴格達選定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和中技公司在兩年內建造一千個學校。最終該項目將建造8000所學校和一個機場。

漢語課

伊拉克通過每天向中國交付10萬桶石油來支付"石油換建設"項目的費用。這方面的收入被規定專門用於資助中國公司開發的項目。

伊拉克總理辦公室發言人海德爾-馬吉德(Haider Majid)解釋說,作為交換,中國公司必須雇用"提供勞動力和原材料"的伊拉克公司。

但中東經濟調查(Middle East Economic Survey)的研究員耶薩爾·馬勒基(Yesar Al-Maleki)警告說,"這些分包商中的大多數都不很出名"。他提到"有關公司與政治的聯繫,因此有腐敗風險"的傳言。

他繼續說,風險在於伊拉克人將會"濫用""石油換建築"項目,將其用於"無用的項目"。"他們會像許多非洲國家一樣,最終負債纍纍"。

電郵新聞頭條新聞就在您的每日新聞信里

*

訂閱 *

中國也在吸引那些去中國做生意的伊拉克人。伊拉克-中國友好協會了解到這一點,最近開始提供普通話課程。

薩賈德-卡扎茲(Sajjad al-Kazzaz)是一名教師,他在中國學習時,學會了漢語。他解釋說:「當我回到巴格達時,我意識到許多人想學習中文」。

他的大多數學生都是商人,如從中國進口電子產品的萊思-艾哈邁德(Laith Ahmed)。

他告訴法新社:"當我去那裡時,我發現很難溝通,因為大多數中國人不會說英語。

因此,沒有等待,他開始學習普通話。他說,這項投資已經得到了回報,因為"中國產品正在湧入伊拉克市場。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3/179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