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再次下調貸款利率能救市?專家這麼看

為刺激經濟,應對房地產危機,中共央行周一(8月22日)下調了面向家庭和企業的基準貸款利率。這一舉措能否救市,引發廣泛評論。經濟學家們列出多個原因說明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經濟拖累因素。有經濟學家甚至認為,降息對經濟和房地產發展軌跡將產生「零影響」。

2022年8月22日,中共央行下調基準貸款利率,引發熱議。圖為中共央行。

為刺激經濟,應對房地產危機,中共央行周一(8月22日)下調了面向家庭和企業的基準貸款利率。這一舉措能否救市,引發廣泛評論。經濟學家們列出多個原因說明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經濟拖累因素。

有經濟學家甚至認為,降息對經濟和房地產發展軌跡將產生「零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周一宣布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從3.7%下調為3.65%;5年期以上LPR從4.45%下調為4.3%。其中,5年期以上LPR與房貸利率有直接關係,本次調整將影響房貸計算方式與金額。

中共上一次下調1年期LPR是在1月份,上一次下調5年期以上LPR是在5月份。

專家:房市信心危機貨幣政策無法化解經濟拖累因素

《華爾街日報》報導,經濟學家們說,降息對重振中國經濟增長可能作用不大。中國的潛在借款人擔憂,如果暴發新的疫情,日常生活可能會再次受到干擾,而且在增長和就業惡化的背景下,他們對自身前景也感到憂慮。這導致貸款需求減弱。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駐新加坡研究中國問題的高級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現有借款人不會立即感受到降息的效果,而且人們對持續下滑的房地產市場失去信心以及中共「清零政策」也正打擊貸款需求。

埃文斯-普里查德在周一給客戶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說:「這些都是無法用貨幣政策輕易解決的拖累因素。」

路透社報導,凱投宏觀的中國經濟學家Sheana Yue也發表了類似看法。Yue說,從中共央行最近所有公告中得到的印象是,政策正在放寬,但不夠大。貸款需求的疲軟,一部分是結構性的,反映了人們對住房市場的信心喪失,也反映了中共的「清零政策」引發的反覆封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而這些難以用貨幣政策解決。

澳新銀行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Xing Zhaopeng,音譯)表示,LPR下調是必要的,「但下調幅度不足以刺激融資需求」。他預計一年期LPR可能會進一步下調。

高盛經濟學家也預測會有更多寬鬆政策,但指出政策制定者正面臨考驗。

不過,經濟學家們也表示,由於「食品價格上漲和發達市場貨幣政策收緊的潛在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s)」,中共央行可能不會「急於進一步降息」。

彭博社此前報導,公司或家庭不願從銀行借款,在很大程度上是擔心中國疫情限制的不確定性,以及未來的疫情爆發是否會導致反覆的封鎖。封鎖措施使得企業遭到嚴重打擊,不得不停止生產和裁員,收入下滑,利潤暴跌。許多公司正在擱置擴張計劃。

更多經濟學家怎麼看?

據CNBC報導,Navigate Commodities公司董事總經理阿蒂拉‧威德內爾(Atilla Widnell)在一份報告中說,「鑑於中國經濟迫切需要消費者重返街頭消費,新的貨幣寬鬆/刺激措施被視為徒勞無功。」

關於中共最新一輪的降息,投資管理公司景順(Invesco)全球市場亞太地區(日本除外)策略師David Chao表示,這暗示了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嚴重性。

他也認為央行宣布的這些削減不足以增加流動性。

「這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息,即決策者願意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來穩定陷入困境的市場。」他在一份報告中說。

但Chao補充說,僅靠放鬆流動性「不太可能讓房地產市場出現好轉」。

他補充說,到目前為止,中國較低的抵押貸款利率並沒有轉化為較高的房地產銷售,「這是因為(市場)對大型開發商和預售模式缺乏信心」。

「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實施更多非傳統措施,甚至是某種干預措施,以恢復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他說。

ACY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克利福德‧貝內特(Clifford Bennett)表示,降息對經濟和房地產行業目前的發展軌跡將產生「零影響」,中國的經濟放緩已經是不可避免的。

CNN報導,分析師們表示,人們普遍預期降息,尤其是在中共上周下調了其它利率之後。

一些專家表示,周一的主要看點是5年期以上LPR的降幅大於預期,這表明中共對房地產危機的擔憂加劇。5年期以上LPR適用於房貸等長期貸款。

「一切都與房地產有關」,麥格理銀行(Macquarie)首席中國經濟學家Larry Hu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因為房地產行業目前是對經濟的最大拖累因素。」

房地產行業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的一大增長引擎,但眼下,由於房地產開發商難以應對沉重的債務負擔,該行業正在面臨崩潰,對國內經濟構成拖累。停工和爛尾樓項目已在中國多個省市引發抗議和停貸潮,導致嚴重挫傷消費者信心的陰霾進一步加深。

自從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巨頭恆大去年首先爆發債務危機以來,房地產危機已經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房地產價格一直在下降,新房的銷售量也在下降。

上周,中國銷售額最大的開發商碧桂園(Country Garden)在一份文件中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將比去年同期下降多達70%,突顯了房市的低迷。

高盛將中國2022年全年GDP增長預期從之前的3.3%下調至3.0%,遠低於中共政府的5.5%左右的目標;而野村將中國全年增長預測從3.3%下調至2.8%。

除了下調利率外,中共此前也出台了其它刺激措施,而是否有效同樣遭到經濟學家的質疑。比如,中共國務院今年5月發布33項穩經濟措施,主要涉及退稅降費、增加補貼。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告訴半島電視台,中共當局推出的刺激措施規模「並不小」,至少占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76%,但其影響將取決於未來疫情限制的嚴重程度。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經濟專家穆嘉(Carsten Holz)認為,只要持續封鎖,這些措施就無法啟動經濟。

「減稅、退稅和推遲繳納社保費對經濟將沒有任何效果,除非民眾手中多出來的錢能夠花用,但在封城措施之下這不可能,在不確定的時期,民眾也不太可能願花這些錢。」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3/179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