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北游:杜金娜之死,到底誰幹的?

作者:

又一個「羅生門」

這個事很棘手。

沒有哪家會承認這種恐怖暗殺行徑是自家所為,除非這個國家是純流氓,才會把恐怖暗殺當做光榮的事情滿世界宣揚。

誰會公開承認恐怖行為呢?當然是以殺害平民為手段的恐怖組織啊。他們就靠這種下三濫行為獲取生存能力,自然不在乎,不但不在乎,還要非常高調的認領,恐怖組織乾的就是躲在陰暗的角落殺害平民,從而在政治上要價的勾當,否則叫什麼恐怖組織。

正常國家,都在乎,都以此為恥。

所以,杜金女兒之死,需要徹查。但要徹查清楚,難度很大,很可能是又一個「羅生門」。

我們來看看三方的態度:

1、俄羅斯方面宣稱很快就「破案」了。

杜金之女杜金娜8月20日死於汽車炸彈,俄羅斯聯邦安全局22日就宣布,該起莫斯科州遇害案已偵破。該局指稱,犯罪系由烏克蘭情報部門策劃實施,殺害杜金娜的兇手為烏克蘭公民,她在犯案後藏匿於愛沙尼亞。

2、烏克蘭方面則迅速予以否認撇清。

烏官員在否認俄羅斯指控時反唇相譏,稱「烏克蘭不是俄羅斯這樣的犯罪國家,也不是恐怖主義國家」,其言外之意,就是烏克蘭不會幹這種下三濫的事,反而懷疑俄羅斯常採用類似手段,有賊喊捉賊之嫌。

考慮到俄羅斯經常指責烏克蘭自導自演,烏克蘭如今暗示俄羅斯自導自演也並不讓人意外。

3、聯合國方面呼籲全面調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杜加里克當日對記者說,聯合國呼籲對杜金娜被害案進行全面調查,以查明所有事實。

作為國際社會來說,如果要保持公正的聲譽和公信力,自然不能站在俄烏任何一方的立場上說話,必須表態要全面徹查此事,用事實來說話,而不能採信任何單方面的說法。否則,要麼被愚弄,要麼公信力喪失。

除了三方對此表態,另據消息,流亡烏克蘭的俄羅斯國家杜馬前副主席、著名反對派人士波諾馬瑞夫則宣稱,俄羅斯地下游擊隊「全國共和軍」已「認領」此次襲擊事件。

總之,該事件撲朔迷離,真相到底如何,暫時還無從得知。

但這個突發事件將引發什麼樣的結果,我們可以分析一二。

對於俄羅斯來說,在烏克蘭解除嫌疑之前,俄國內對烏克蘭的反感情緒一定會上升,民情激憤的情況下,俄政府可以順勢進行戰爭動員,為自己升級戰爭狀態、甚至動用非常規武器,找到合理的藉口。

對於烏克蘭來說,要洗清自身的嫌疑,非常難,烏克蘭對此也做不了太多的事,兩國處於交戰狀態,事件發生在俄羅斯,如果自己不能踏上俄羅斯土地參與調查,或者自己信任的國家或組織參與調查,對於俄方宣稱的調查結果,烏方當然都不會輕易承認。

所以,這件事要麼因為雙方的克制不了了之,要麼就演變成戰爭擴大化的導火線。

對於已經在戰場上擺脫被動狀態的烏克蘭來說,根本沒必要在現在用這種不光彩的手段,去暗殺一個非戰鬥人員,一個對於戰爭決策並無影向力的人物,即使暗殺的對象是號稱「普京大腦」的杜金,也完全沒有任何必要。

相反,大費周折去暗殺杜金,反而會讓自己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在國際社會上處於不利的局面,從動機上分析,烏克蘭實在沒有任何理由去實施這樣風險極大,收益卻極低的行動。

至於俄羅斯,這個結果對它有利,可以讓自己處於受害者的角色,在國際輿論上處於道義上的有利位置。但僅僅因為有利就認為這一定是俄羅斯自導自演,那就有點陰謀論了,對於陰謀論,我們都要保持懷疑。

總之,真相我們真有可能不會知道了,俄烏雙方和國際社會,又會為此吵上幾個回合,吵完架後會不會升級戰事,讓我們拭目以待。

杜金與女兒杜金娜

最後來說說杜金此人。

有人說,杜金女兒杜金娜全面繼承了他父親秉持的政治觀念,都是「新歐亞主義」鼓吹者。

這次據說是因為臨時換車,不幸做了父親的替死鬼,但這些人依然認為她死有餘辜。原因是她公開說過「烏克蘭人不是人,他們都應該死」這樣反人類的話。

但對這樣的觀點,我個人並不認同。

還不要說她是否真的說過類似的話,我無法證實,據說是有人斷章取義,即使是她說過這樣的話,我也認為言論就是言論,不能因為一個人說過極端偏激的話,我們就可以有權剝奪她的生命。

未經法庭審判就剝奪一個人生命的正當性,只能出現在戰爭狀態、正當防衛,以及對付恐怖分子的行動中,否則其正義性都是可疑的。

如果杜金娜是沾滿了烏克蘭平民鮮血的兇手,是貨真價實的恐怖分子,那麼你去暗殺或定點清除,是沒毛病的。

但很顯然,沒有證據表明,杜金娜是恐怖分子。

就連他父親杜金,也只是一個偏激的政治理論家,一個極端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而已,即使你要給他們定罪,也罪不至死,他們並不掌握戰爭機器的按鈕,並沒有越過給他人生命帶來「明顯而即刻的危險」的門檻。

即使杜金本身就是個妄人,一個分不清真實世界和腦中臆想的人,一個妄圖把自己想像出來的藍圖強加於世界的人,一個眼中只有俄羅斯的未來而沒有世界未來的人,這樣的妄人很多。

但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該死,他們只是很可笑而已,我們必須有心胸寬容妄人和他們的妄語,除非他們會帶來「明顯而即刻的危險」,才需要我們出手阻止。

文章即將結束時,傳來一條最新消息:

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23日,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網站發布新的安全警報,在烏克蘭「獨立日」前後,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增加,再次敦促美國公民儘可能離開烏克蘭。

說實話,這個情況,並不太讓我意外。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8/1795481.html